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为了使内在自我能够健康生长,你必须给它以充足的营养。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我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这另一个自我,仿佛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间活动,同时又始终关切地把我置于它的视野之内,随时准备把我召回它的身边。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灾难和失败,只要识得返回它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它是我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永远的家园,使我不致无家可归。
世事的无常使得古来许多贤哲主张退隐自守,清静无为,无动于衷。我厌恶这种哲学。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气勃勃地创办事业,如痴如醉地堕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
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侠。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每人自己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本质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
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
在频繁的接触中,
难免会跟别人发生磨擦或冲突,
或是,因为外界事物而影响自己的心境,
这是现代人普遍的困扰之一。
想要常保一颗宁静的心,
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并不容易做到。
当我们登上高山或是站在海边时,
一望无际的景色,让我们敞开心门,
此时,世间纷纷扰扰的烦恼,
都会消失无踪。
因此有人说: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我们的心,
如果也能够像原野、海洋、天空一样开阔,
就能够容下无限的东西,
也更能享受生命的自由。
「心不开朗就是苦,心境豁达就能转苦为乐。」
禅宗特别强调「平常心」这三个字。
所谓平常心,就是指
我们非常清楚环境里的是是非非、好坏美丑,
对所有现象一目了然,但却丝毫不受影响,
即使身处在那样的环境里,也不会随外境起舞,
也就不会受环境里的种种情况影响而浮动。
人有了定力之后,就不容易被外在情况动摇。
能保持身心安定,能把自己的情况看得很清楚,
对于能做、不能做;
该做、不该做的事,也都非常清楚,
这就是智慧。
想要让心保持清明安定,就不要心随境转,
「心随境转」是指失去自己的主宰,
老是被环境的动态所影响,
也就是说,发生状况的时候,
心不要立刻被当下的环境所动。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观察唿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
或是观察内心的感受,
只要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感受上,
心情就会安定下来。
其实,烦恼心未必都是不好的,
事实上,它是清明心的基础。
因为,对于有善根的人,遇到困扰时,
觉得这是一种麻烦,
希望能够将它转变为宁静、清明的心,
这时候,烦恼心反倒是一种助缘了。
所以,
如果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
心里就不会经常打结,而能清明自在。
那不管身处在任何的状况中,
都可以保持平静、稳定、自主、自在的心境。
闭上眼睛好好的想想,
自己是不是因为心浮气燥,而搞砸过很多事?
自己是不是常常被环境、被人所影响?
自己是不是常常为了小事生气,不放过自己?
越来越多的女人,越来越搞不明白,无论是热恋阶段,还是初婚时期的那个男人,他的语言细胞曾经是多么的发达:一个小时前他见你口若悬河地诉说相思,一个小时后再见你依然滔滔不绝地表达着爱恋……你头上飘落下一片树叶,他会像吟诗一般声情并茂感慨万千;你一句无关痛痒的“有家真好”的感叹,他会妙语连珠地与你畅谈几个小时……如今,这是怎么了?结婚才几年啊,他竟成了“闷罐子”。有人说:男人是行动型的动物。
那么,男人沉默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英国社会学家马克经过调查发现:男人每天的说话量,是女人的一半。
但男人们也大多用于朋友圈中、工作中,而与爱人的聊天交流,每天可能不足15分钟,用词量不超过10%。
其实,男人有很多缄默的方法,每一种都可能是一次推心置腹的心灵对话的开始。前提是,你要知道他们真正想说什么,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
用沉默来抗议絮叨
女人喜欢通过谈话来建立关系、巩固关系,在家里则喜欢通过絮叨来显示自己的领导地位,表达对男人的关心。男人则不这么想,无论他婚前多么能说会道、口吐莲花,婚后的男人更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的具体愿望,比如“今晚想和你一起出去吃饭”、“我想休息”、“我要开会了”。
然而,女人受不了了,男人越是这样,女人越是有话要说。许多时候,因为女人的絮叨,家里与外面喧嚣的天空别无二致。男人这时候往往比女人显得更理性,面对女人的絮叨,他不会直接反驳——那无疑是在家里投下一枚炸弹;他也不会粗暴呵斥——那无疑是事倍功半的困兽犹斗。
许多男人习惯选择沉默,一方面是用沉默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情绪、思想和态度,另一方面就是故意以沉默来保持彼此的距离,女人会为此感到特别受伤。对此,女人往往会说“他们没有感情,简直冷血”,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婚后的男人更习惯于用心去交流他们的情感和爱慕。女人絮叨得越厉害,男人会离你越远,虽然他沉默不语,但心里已竖起一道“防护墙”。
用沉默来调理身心
男孩从小就接受着征服世界、顶天立地、承担责任之类的“脊梁”教育:当他们成-人后,无论面对多么无奈的疲惫,多么艰难的挫折,多么残酷的打击,多么沉重的负担,多么巨大的压力……他们都不能像女人那样可以通过哭来宣泄,通过眼泪冲刷,通过倾诉排遣。
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沉默。在沉默中反思,在沉默中调理,在沉默中蓄势,在沉默中舔吮伤口。
因此,当男人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当他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当他对你的话语置若罔闻时,你千万别颐指气使、无事生非、浮想联翩,甚至耳提面命。说不定,他刚刚结束与客户的谈话精疲力尽,或者正面临人生事业的蹭蹬,备感伤害困顿疲乏。这时,他沉默是为了休养生息,他是在沉默中获得新生。
这时你不妨给他一个小时的时间,让他和白天的工作彻底说“再见”,之后,他可能会对你的任何问题表现出惊人的兴趣。
这里特别提醒一点,当男人身心疲倦时,如果他还有兴趣看电视,那么千万不要在他看新闻联播时关掉电视机,然后关切地说:“累了,就早点休息吧,还看什么电视呢。”须知,事业型的男人大都对政治比较关心,你这种“关心呵护”只能适得其反。但你可以在广告节目的空档中适量插入点安慰的话。
用沉默来运筹帷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