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条线段,起于生,终于死。我们是线段上不同的点,有的离起点近些,有的离终点近些。我们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又在哭声中离开。不同的是,来到世界的哭声是自己的,它宣告着对这个世界的渴望,伴着亲人的欢笑,一切都是美好的;离开世界,哭声是亲人的,它饱含着声声不舍和悲痛,伴着冰冷的尸体终止了红尘走一遭。生与死,是每一个人的必经,在生命的两端,因为有你在,我们感谢着。感谢你在,让生命无论走过花开花落都能够完美的谢幕。
生命的起点,感谢你在。你是白衣天使,妇产科的医护人员。你的一双手迎来了无数新生命的降临,每一个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既是对生命的宣告也是对你的感谢。你带给了每一个家庭快乐和希望,生命的延续,你带给了世界一份新的力量。新,美,力,在婴儿的身上体现着,是你,将这些体现庄严幸福的带到。
生命的终点,感谢你在。你是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化妆师,火化工。你的脸上没有微笑,你的生活氛围包容在哭声和肃穆里。每一个生命的离开都要经过你的手,化妆,推进火化室。一切,你表现的从容,淡定;一切,你处理的井井有条。在你的一系列工作下,将逝去的人妥帖庄重的送往天堂。
生,是快乐的;死,是痛苦的。无需比较,人们欢迎生命的到来,哀痛于生命的消失。但是生老病死,自然法则,没有人可以违背。生与死,离不开为之而奉献的人。生命的两端,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人的存在。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对待妇产科医生护士,应该是没有任何芥蒂的,很崇拜,他们是希望和家庭延续的使者。每一个生命到来,人们紧张着盼望着,自然医生护士成了瞩目的焦点。我佩服妇产科医护人员,他们对生命的尊重,面对每一个生命,竭尽全力。生命,不容亵渎,不容践踏。遇到难产的妇女,她们其实比谁都焦急,但是职责必须要求她们冷静和头脑清醒、准确判断。我的同学是妇产科医师,每一次和她聊天,她会兴致勃勃的谈起经她的手出生的小孩子,每每这时,她的眼里泛起光亮,我懂的:这每一个孩子,好像都是她的孩子都是她的宝贝,她爱他们。
她曾经遇到一个难产妇女,女人口口声声说一定要保全孩子,不要在乎自己生命。我的同学在那个场合无法劝她什么,因为这个女人已经生了两个女儿,家庭就是要男孩。可是一个女人的生命就要葬送在为一个家庭传宗接代上吗?不,不能!我的同学和助手最终将母子性命保全。同学说,她救的不仅仅是两条生命,她救的是一份软弱和女人的无奈……是啊,生孩子就像在鬼门关走一遭,母子平安,就是幸福。而这些,怎么能离开这些白衣天使呢?他们,多么重要!
相反,面对殡仪馆的工作者,人们似乎觉得他们身上有着莫名的恐惧和厌恶的东西,避之不及。其实细细想想,每一个行业都必须有人去做,离开了,怎么办?生活要继续,事情要有人处理,假如没有殡仪馆的人员,那么逝去的人将不能完整的走完这一程!我们应该感谢,是这些人,让我们逝去的亲人走的宁静、美好!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化妆师,将死者的容颜做了最好的处理,以一种相对而言视觉效果很好的样子出现在亲属面前,这是对亲属的一份安慰。尤其是那种车祸而死的人,脸部没有了完整的样子,是化妆师的努力还原一个完整安静的脸,给家属留下最后的脑海记忆还是曾经的面庞……就像睡着了,安静……中国,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尤其面对死亡,更展现出一份别样的庄重和圣洁。人们不希望亲人的离世就那么草率的结束。无论贫富,无论等级高低,在死亡面前,每一个人是平等的。殡仪馆的人员面对着共同名字的人,那就是死者。
我曾经想过,在殡仪馆工作的人员,他们每天面对的是哭声,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工作,他们的心态是否也是消极悲哀的呢?抑或,他们活的也不够阳光?因为毕竟环境是可以对人有着一定影响的。可是我发现,我错了。对面楼里住着一户人家,男人就是殡仪馆的化妆师。那一天,我站在阳台上,看见楼下小区里这一家三口在打羽毛球。孩子跑来跑去的捡球,男人和妻子在打球,不时的,一阵阵笑声传来……男人一身休闲服,衬托出矫健的身姿,晚霞映在他的身上,是力量和希望的所在。一家人徜徉在幸福中……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爱生活在于一种心态,爱生活在于一种奉献,无论职业高低贵贱,靠双手奋斗了付出了就是生活幸福的源泉!因为,他做出了我们都不愿做的事情,他在从事着很多人看不起但是却无法缺失的工作。这世界,必须有人做这一行。
目前,很多大学生正在就读于殡葬礼仪学校。有人说这是铁饭碗,有人说这一行工资高,有人说大学生工作难找,没办法才做这一行……当然,有太多太多的人无法接受!甚至于很多父母宁愿一辈子养着孩子也决不允许孩子做这一行。我理解,也同情。我承认,的确有以上很多原因,但是我相信,也有出于责任感的人,选择这一行!他们觉得,这一行需要有人来面对和接受!他是神圣的。当一张面孔能够完好的出现在亲属面前,这不仅仅是对死者,对活着的人,也安慰很多……那么,化妆师就是幸福的。对面楼里的男人曾经对我说过一件事:有一次,一场车祸,死的女孩胳膊没了,脸也没了模样,完全的血肉模糊……
女孩的母亲从悲痛中醒来非要见见女儿最后一面,可是这个样子,一个母亲怎么面对?他说他也是做了父亲的,体会那种痛失孩子的心情。于是他觉得要尽一切能力按照女孩的照片还原一张满意的脸。忙了大半夜,清晨,女孩的母亲来了,她看见女儿静静地躺着……干干净净,脸上还犯有红晕……这位母亲没有流泪了,紧紧抓住男化妆师的手……男人讲到这里,他的嘴角笑了……我知道,这笑容里的含义是什么。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妻子是妇产科护士,丈夫是火化工。每一天他们的话题从生到死。妻子谈着医院今天出生了几个可爱的孩子,她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丈夫也说着当天殡仪馆里死者的事情,不断地叹气唏嘘。但是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因为他们约定,每一个星期要去一次郊外亲近大自然……亲近自然,他们知道,生与死,就是自然法则,我们是自然里的一粒尘埃,来了,也会离开。生与死,不同的驿站,不同的感觉。这对夫妻知道,一个人可以迎来生命,也可以送走生命,他们是生命的两端,他们必须做的更好……我佩服这对夫妻,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善待这些奉献者,尤其是那些和死亡打交道的工作人员,他们,是不易的,我们离不开他们,需要他们,那么,就请善待他们。
观念,国人很难改变。相对而言,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婚恋都很好。而在殡仪馆工作的人,找对象都很难。有人说,每天与死人打交道,多恐怖!怎么和他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碰他的手都觉得发怵……对面楼那个男化妆师说,他家很少有人来串门,亲属也很少走动。他家对门的人搬走了,就因为有一次在楼道里半夜碰见他回来……我们理解这些周边之人的心理,这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于人们内心的一种对“死”的忌讳。可是,他不做,她不做,大家都不做,这个行业,谁来做?这些人,做了,甚至于牺牲了个人的幸福,带给了无数家庭安慰!我们,要真诚的善待他们,他们做的,是工作,是和我们一样的工作,只不过,是与死亡有关。而我们每一个人,最终谁又能和死亡无关呢?!
生命是一条线段,起于生,终于死。我们是线段上的不同点,有的离起点近些,有的离终点近些。生与死,每一个人无法改变。生命的两端,感谢你,将生命带到这个世界;感谢你,将逝者送往天堂。生命的两端,你忙碌着,奉献着,默默的,甚至于承受着不该你承受的误解和不解、压力……
你是平凡的,感谢你在;你是伟大的,感谢你在。我们的生命里,你在两端等待着我们,感谢你在!而感谢你在的最好方式,就是理解、尊重和善待……
生命到底是什么?
短暂·宝贵·永恒
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每个人的生命之初,都如同一张白纸,你的每一个选择都会为人生画卷添上一抹色彩。
司汤达的墓碑上,刻有他的三句话:“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每个人的一生,都被自己播下的热情追逐着。生命有时寂静无声,又是疲惫不堪,有时转瞬即逝,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践踏过这片土地上的尘埃,数过这片天空的星星,看过这一路的风景,仍不失一种完美。“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另一种出发?”
泰戈尔有言:“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当岁月的脚步带走年轮的叮嘱,生命已有最好的回答。“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昨日·今日·明日
生命只有三天:昨日、今日和明日。
昨天是过去的存在,时生命的历史,不论多么难忘,都已是时间老人静止不动的脚步。有人写了《昨日歌》:“昨日复昨日,昨日过去了;昨日没干好,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知今日消失了。江水日月流,花落知多少,成事立业前车鉴,莫在那里悔恨了。”
今日是现实的存在,是现在,胜过手中的现金,是最值得珍惜的礼物。明朝的文嘉写了《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始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是可能的存在,是将来,甚至是谜语,是时间老人变幻莫测的步伐。明朝的乾福写了《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