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在饮食中是一种调味品,有了它的辅佐,菜肴变得更加清爽可口,香浓馥郁。醋在医学上还具有开胃、降压、软化血管等功效。也就是说,吃醋有益。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食醋成风,仿佛醋可兼治百病、永葆健康似的。其实,凡事都得有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物极必反。食醋也是这样。有人就因为食醋不当或过量而患上胃病、骨质酥松症等,可谓得不偿失。说到吃醋,它还有另外一种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调侃某男或某女的一种嫉妒心,比如我们常常说某某“吃醋”了,某某“打翻了醋坛子”,这个倒很是有趣。 据说“吃醋”一词来源于这样一个典故:唐太宗为了笼络大臣,要为大臣们纳妾。偏偏当朝宰相房玄龄的老婆坚决反对。太宗不悦,便令其在纳小妾与毒酒之间做出选择,没料到宰相夫人还是一位刚烈女子,端起毒酒一饮而尽,喝后才知道原来是一杯浓醋。从此,“吃醋”一词便被广泛流传,比喻为嫉妒之心。 从上面这个典故里不难看出,在男女感情方面,嫉妒即“醋劲”不可小觑。难怪现在的言情或偶像片里总是在男主或女主上搞三角或多角恋,设置许多的“吃醋”情节,借助这些“吃醋”闹剧,一方面可以烘托男主或女主的魅力;一方面也可通过“吃醋”来表现一方对另一方感情的真伪;还可在散发着浓浓的醋意里增加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看点,真可谓“一箭多雕”。其实,不光在电影和电视里,就是在中外的诸多名著里,也常有涉猎。最经典的当数我国名著《红楼梦》和法国名著《红与黑》了。 在红楼梦里,凤姐和黛玉可谓是有名的“醋坛子”。先说凤姐吧,这个貌美如仙、聪明绝顶、工于心计的大观园理财人偏偏摊上一个风流成性、喜欢拈花惹草的浪荡子,惹得凤姐不止一次地“醋性”大发,小到不依不饶,大到撒泼、发飙,以致闹出了人命。小说通过“吃醋”情节,把凤姐这个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睚眦必报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这就是大师的高妙之处。黛玉在与宝玉的恋爱过程中,也是多次地将“酸醋”咂摸品饮,黛玉那尖酸刻薄的言辞、不通情理地抢白和挖苦以及自己的悄然啜饮无不淋漓尽致地把她对宝玉的感情表露无遗。而这样的“醋意”又是娇媚可爱的,难怪黛玉每吃一次“醋”,都使宝哥哥对她的态度加温一次,他们之间的朦胧的感情也渐趋明朗。这样的“醋”,不仅爽口,而且香薰醉人。曹公真不愧是造“醋”高人啊! 再说《红与黑》,侯爵小姐对于连反复无常的爱情使于连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后来,再一次偶遇中,俄罗斯亲王克拉索夫却教给了于连一套令情人“吃醋”的妙招:一是故意冷落侯爵小姐,二是展开对另一位贵妇人的热烈追求,目的是让这个骄傲的公主饱尝“醋味”。但是必须将这出戏假戏演真,如露出破绽,那么一切都完了。这服药虽苦,但在它的指引下,最终却使于连大获成功,反败为胜,使不可一世的侯爵小姐彻底拜倒在了穷木匠的儿子——于连的膝下。大 司汤达创造的“吃醋”情节,也真可谓构思奇巧、鬼斧神工。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许多“吃醋”的例子。记得几年前发生在我身边的一桩“吃醋”事例,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那年,我和一名刚分配的女教师小徐同住一宿。小徐长相甜美,家境殷实,也颇有才华。她的男朋友伟也是一表人才。大家都说他俩是天设的一对,地造的一双,标准的金童玉女。谁知后来传出伟和另一女孩子咋长咋短,曾有一次伟还把一女孩领到我们宿舍,举止亲昵。小徐痛苦极了,但她又是一个倔强自尊的女孩,经过一段时间地思考过后,她向伟提出分手。伟慌了,连忙解释说他和那女孩其实没什么,只是想让小徐“吃吃醋”罢了。但小徐主意已定,毅然离开了伟。小徐后来对我说,即使伟说的是真话,他那么地不顾她的感受,故意伤害她,她也不能原谅他。原本美满的一桩姻缘,就因为“醋”吃得不好,反而将好事泡了汤。真真令人遗憾。 看来,“吃醋”还是一门艺术。无论是饮食中的醋,还是情爱中的“醋”,都要适时适量,恰到好处。对于食醋过敏者,更要谨小慎微,不可乱吃。否则,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还会受到祸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