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进我家二十几年,我从未仔细端详过她。几个月前,站在西安世博园给嫂子拍照的那一刻,我才注意到,嫂子其实是很有气质的。 嫂子长发飘飘,个子高挑,衣着打扮很是时髦,虽然孙子已经快四岁了,可她依然不减当年风韵。记得哥嫂刚结婚的时候,我哥好说嫂子是他花一百二十元“买”来的媳妇。嫂子一听这话就大笑,抱怨说:“好歹一个人,怎么就只值一百二十元呢?”其实我知道,为哥哥娶媳妇,我家连一百二十元都没花,嫂子就进了我家的门。说来很有趣,当时我哥大学毕业,我们家都盼望哥哥能领回一位大学生对象,谁知给我们领回他高中同班同学。当时嫂子虽没有上大学,因吃商品粮也有份正式工作,我的父母都是农村人,要求并不高,只要哥哥愿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还给分配工作。哥哥刚毕业,还没有正式上班。记得家里也拿不出订婚的彩礼,嫂子的父母特别开通,什么也不要,就同意喝订婚酒。那时候订婚彩礼要拿二百四十元,我父亲觉得再穷也要借一百二十元彩礼给嫂子的父母。谁知嫂子当官的父亲在订婚期间一分不要,说他能理解农村人的难处,并夸我的父亲给他培养了一个好女婿,他就很知足了。最后父亲只好又拿回四十元,这么说嫂子其实是我们家花了八十元娶进来的。嫂子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和她父母一样为人忠厚。 哥哥嫂子结婚时的对联,是我哥写的,上联是:喜,喜上加喜;下联是:甜,甜上加甜。横批:有喜有甜。这副对联看似简单,其实充满了喜乐! 婚后的哥嫂,因工作关系,要返回城里,新婚期间只在我们村住了几天。这几天对我来说,很有纪念意义。嫂子给我讲解了很多城里的故事,令我大增见识。没走过县城的我,听了嫂子对县城的描述以后,竟然“豪言壮语”般地告诉嫂子:“若让我走一次县城,我死了也不冤枉的。”这话令嫂子哈哈大笑,过后嫂子就立马要带我进城见见世面。我就更加百倍地讨好嫂子,一会儿给她递一个苹果,一会儿给她抓一把葵花子,为的就是真的能跟进城里看看县城长什么样子。但当时进城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原因是我要回学校读书。 嫂子也有嫂子的笑话,记得她对我说,她们村的人长得比我们村人好看。我问她:“我怎么看见你们村人,长得没有咱村人好看呢?”我去过嫂子娘家村,她们村的人,的确看起来没有我们村人好看,具体不好看在哪里,一时半会儿我也说不清楚。 嫂子不服气地对我说:“你看,咱家坡洼下来那个人,腰里缠一道绳子,裤腿绑着带子,头上笼着白毛巾,嘴看起来有点歪斜,还扛把镢头,走起路来有点卓别林的样势。” 我随嫂子手指的方向仔细打量半天,那是我家硷畔下正准备砍柴去的邻居,顿时觉得嫂子说得也没错——我那邻居是小时候中风丢下的后遗症,可我怎么觉得并不难看啊!我赶紧招手让那人到我们家来,站在嫂子跟前,让嫂子看仔细一点——说不定嫂子就会发现他可爱的一面。因为我的突然“举动”,嫂子笑得像大风中的树梢一样站立不稳。那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吓得赶紧退出门外,一边回头张望,一边下地畔砍柴去了。 母亲听见我们俩的聊天,就笑着接茬儿说,她刚结婚来这个村子的时候,也和我嫂子有着同样的看法,看见村里人就觉得没有娘家村里人好看,看习惯了就会觉得都一样。也许婚后的嫂子和我母亲一样,对新嫁的村庄得有一个接纳的过程。嫂子对我父母很是尊敬,不叫爸妈不开口,很是通情达理,父母自然也很喜欢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