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地的诗歌,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是一个唯美的抒情的歌手,同时,略带一些忧伤。田野,麦子,是诗人们爱书写的题材之一。从古代到现代莫不如此。古代,有大量的田园诗。麦子,也成为诗人南地歌颂的对象。他站在秋天金色的穗上,听季节更替的声音。站在穗上,这是诗人的想象。只有蜻蜓能站在穗上。诗人想象自己站在穗上,感受时间的变化,季节的轮回。 但诗人笔锋一转,说,粮食的锋芒刺伤我们丰收的心情。粮食温暖大地的伤口。在昼与夜之间,粮食是沉重。在抒情的歌唱中,加入一个不和谐音。那就是事物的阴影。粮食。劳动。艰辛。生存。忙碌。它们在提示诗人不要忘记。当代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在《玻璃工厂》中写过这样的句子:玻璃工厂是一枚巨大的眼珠,劳动是其中最黑的部分。这是这一不和谐音,使诗歌不单纯是一味的讴歌事物光明的一面,也触及到事物的另一面。就是最黑的部分。使诗歌更加丰满,意蕴更加丰富。 在这首诗里,人成为秋风颤栗的影子,只是粮食的过客而已。粮食才是主体。人咀嚼星移斗转的意义,也在咀嚼一种哲学,什么哲学?诗人没有告诉我们,引动我们猜想,扩大了想象的空间。也许是成熟意味着衰落,也许是别的什么。 梅雨,也是富于诗味的歌咏对象之一。古代诗人写过,黄梅时节家家雨的诗句。诗人南地由梅雨联想到爱哭的少女,哭出多雨的季节,进入感伤的旅行。至于爱哭的原因,诗人没有实写,没有写出具体的事。只是暗示,没有风的鼓荡\红色的月亮\也会跌落在山谷悠远的年代。风的鼓荡是指的什么,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这首诗凝练简约,后三句,堪称经典。 当诗人黄昏站在一座城市,他感到,这是一座孤独的愁城。实际上,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感觉。他看到历史的结核\在苍茫的暮色中\散发腐烂的霉菌。他质问,夜半歌声,灯红酒绿,谁能辨出隐藏在夹墙中的血锈?他看到繁华背后的衰败与腐朽。这又是不和谐音,诗人的忧伤与生俱来,诗人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就是黑的一面,阴的一面。正是对这一面的关注,使诗人波德莱尔写出了《恶之花》,杜甫写出了三吏,三别。一个诗人,不光要善于歌颂,也要善于暴露。 同样的黑暗体现在《中国梨》上。中国梨啊,中国梨\我彻夜难眠\默念着家园\是我的根在你酸涩的核上。中国梨,它的核是酸涩的。 诗人南地善于捕捉引动诗思的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展开思绪,在诗歌中,彰显诗意,给人以审美阅读的体验,在这个意义上,诗人是唯美与抒情的。但同时,诗歌中,也充满了忧伤,它突出事物的;另外一面:存在的本质的必要的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