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也谈读书

时间:2016-09-12 09:24来源: 作者:张俊杰 点击:
扯到这里,让我想起崔素兰老师《新闻采访与写作》19页提及的一个故事:传说早年美国有位新闻工作者,在拿到爱因斯坦的一篇科学论文后,没有迷信这位科技大师,而是亲手对论文数据进行推算,发现论文数据存在问题。他向爱因斯坦提出后,对方十分感激。由此可见

《经济日报》第05版:周末副刊2016年9月11日星期 日《读什么书才是更重要的事》李哲老师文章中提出“过多的阅读物对于智能未必是正面的能量,我们必须把阅读的庄严性、严肃性重新唤起,作者和出版人要为阅读拦下第一道人文底线”“ 在这个出版门槛很低的时代,图书辨别的工作是一定要做的,孩子的阅读选择权利不能过大”等观点,无疑这些观点都具有现实与深远意义。

当然,通过上述文章,起码可以看出贵报重视副刊文化导向功能,更是办好一份报纸的具体体现。相对贵报的其他报刊,副刊依然存在“副刊文章土豆片,广告堆里直打转”问题。因此,仅凭上述大篇幅的副刊理论文章,都能够让我们读者感受出贵报编辑的责任与担当。因为毛泽东发表于《战士周报》上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鲁迅刊登于《晨报》上的《阿Q正传》等,都是副刊的功劳,包括王蒙《夜的眼》、张洁《拣麦穗》等,离开副刊也不会出现上述名家,更谈不上采访他们,听他们表述如何读书的问题了。

既然,贵报副刊不刊广告,刊文章,而且谈论的是如何读好书问题?我都有责任给予点赞。讴歌、鼓掌之余,作为最一线始终酷爱读书的中年读者,我也想谈点如何读好书,又如何会读书问题。因为相对上述名家而言,我们这类一辈子普普通通的百姓中,对如何读书有想法的也不少,起码这个群体比名家多,而且决定着整个社会读书水平。比如:上述文章中,未涉及到的如何阅读经典国学书籍问题,像参与评报群,我依然在阅读《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一折(繁体字),将不认识的字采取标注方式标在书上,为何要这样去做呢?因为尽管是中年人,但从事文字工作必须掌握繁体字以及各种文体写法,初读、熟读、精读等这些环节,我们这个年纪段读者如此读下去,是否会感染更年轻的读者去读国学书籍呢?

又如:上述文章中,提及的家长为孩子选有益好书问题,假如家长都不会读书,也不知分辨好书与坏书,知识面又不开阔,谈何去指导孩子读书什么书籍呢?像不少学习书画的孩子,一直到退休都没有研读过各种古书,甚至宗教方面书籍,谈何掌握传统书画艺术呢?因为不少历代名家字帖都是抄写的佛经等,而且古书多半没标点符合,缺乏古文字学等知识,谈何成为真正的书画家呢?类似其他行当也如此。因此,我个人认为名家也好,我们一般百姓也罢,不管哪一个年纪,处于哪一个层次的人士,都应该将读书当成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出名成家等功力的工具。而且还应该带着思考,探究性去读书,如此以来,才会让整个社会读好书,会读书成为一种新常态,否则也是治标不治本。

扯到这里,让我想起崔素兰老师《新闻采访与写作》19页提及的一个故事:传说早年美国有位新闻工作者,在拿到爱因斯坦的一篇科学论文后,没有迷信这位科技大师,而是亲手对论文数据进行推算,发现论文数据存在问题。他向爱因斯坦提出后,对方十分感激。由此可见,任何阶层人士读书,只要一丝不苟,敢于质疑,一定会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结束文字时刻,我想说,除了反动迷信等书籍外,既然是出版的书,“开卷都会有益”,问题是要掌握质疑、分辨、消化、吸收其中精华,剔除其中糟粕的方法,这个才是读书的根本。以上浅见,并不妨碍上述文章是好文章的标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用闲适对付人生: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作者:孙银芳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内容简介: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幸福离你有多远

    我们总是觉得幸福是那样遥远而不可及,永远近在咫尺而从未拥有。可当目光触及到路旁石...

  •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平安夜的“红富士”正在果盘里酣睡,圣诞节的常青树还眨着灯光,一个平常而又重要的日...

  • 三天、三年、三十年……

    望着怒气冲冲的交警,议员一下子紧张了,他极力地想和交警解释一下,说自己真的不是故...

  • 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们永远在路上,有美好,有回忆,即便有所遗憾,我们也不要太在意。即便是阴影其实也...

  • 睡个懒觉

    学校20年的校庆,忙得我晕头转向,苦不堪言,等到校庆结束的当天晚上,慈善的老校长温...

  • 爱国才能助推中华复兴

    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