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所谓三不朽者,曰立德、立言、立功。 哪种修行最难,说法不一。愚以为,“立言”最难。 “三立”不仅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载体,“三立”中间,立德、立功者首先是以身教的方式影响周围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受众范围相对较小。立言者,则不仅仅影响周围的人,更通过他们的理论辐射整个社会。在媒体途径有限的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立言”恐怕是最主要的舆论传播途径;到了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一名所谓的网络大V传播出的社会舆论能量,估计比十个道德模范故事的影响更要广泛 。 西方政治传播学理论也认为,一场燥热天气中一句激进的口号,就可以引发一场革命。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革命、颠覆运动,事实上也正是由简短的几句口号就引发起来的。这些激进的言论中,有些是客观的,亦即接近人类理性正义的砰然暴发;遗憾的是,其中的并非少数只不过是偏激的躁狂发作,更有精心的煽动。 发表言论、创立系统的理论以影响社会、影响后世,是人类的本能,是每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也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动力。没有言论和理论的推动和引领,人类就会失去主心骨,人们常常说的“精神迷惘空虚”的时代弊端,从某个方面来说,正是缺少成熟的社会理论导致的。然而,不成熟的言论尤其理论体系,对社会公众的误导和迷惑性比一场饥荒、一次矿难造成的社会危害尤甚,有时甚至会将人类带入灾难。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绝非耸人听闻。 因此说,“立言”最不容易。 无论现实中还是网络上,许多人的慷慨陈词只不过一己偏见的咆哮,然而,因其慷慨陈词,因其攥住并迎合了群体人性弱点,更在发言者的无知和受众无知的相互催化下,往往形成声势浩大的多数人言论暴政。对于无知者,真理可能是丑陋的,而经过包装的邪恶理论,却往往被顶礼膜拜。一个人的偏见也许无法产生社会危害,但当他看到,这种偏见原来存在于一群人、一个阶层中间,那么,偏见就会被披上道貌岸然的外衣,成为社会正义,然后公然侵害无辜者。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被一些人骂作世故,而恰恰辱骂者总是偏执者。同样,“述而不作”,不是圆滑,是一种责任感——自己还没闹明白,就浮躁匆促地传播出去,你扔出去的,有可能是炸弹;自己闹明白的,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坚定而错误的理论,更具凶猛的爆炸力。一个人的偏执如此,一群人非理性的信仰,更如此。偏执的原则者相比较于世故的圆滑,更会造成社会伤害。 今天的网络大V们应该自省。获得起哄般叫好的,多为搔在人性弱点上兴奋了众人,它们往往损害少数人的正当权利。事实上,不同颜色的大V们,他们唇枪舌剑地对骂,但他们却是血缘最亲近的孪生兄弟,他们具备共同的特质:偏执、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