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生死观

时间:2016-04-15 13:20 来源: 作者:放歌春天 点击:
人的生命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又在别人的哭声里结束。这两声哭声中间,就是人展示自己精彩的旅行过程。开始和开始之前,结束与结束之后,对于个体人自己是无足轻重的,关键是人生旅途的过程,也就是人活着的当下。人应珍惜当下的旅行,有意识地用美好的心态和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上小学低年级时,不知是否因家长和社会的吓唬,我非常怕死,常常一个人对着天空发呆,尽想些夺命的故事,害怕某一天让妖精给掳走,被下油锅炸了吃肉。记得小学课本里有篇歌颂小英雄刘文学的课文,说得是有天晚上刘文学干完生产队的活,在回家的路上,为保护集体财产被地主王容学残忍地活活掐死的故事。我学了这篇课文后,对地主和坏分子非常痛恨。同时,又非常害怕,怕他们狗急跳墙,对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痛下杀手,所以,就干脆离他们远远点,即使是要路过他们的住处,也拐个弯,绕个圈,尽量不接触他们。那时的情景,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可见刘文学这篇课文对我的刺激至深。不是有人说:“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嘛。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上到了毕业班级--------五年级,课程里安排的有好多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文章,比如抗日英雄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等等。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坚定意志和革命精神,都深深地打动教育了我,给我壮了胆子。怕死是胆小鬼,怕死就是不革命,当不好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在这种舆论氛围和想法下,经常期望遇到点什么事情,自己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做一个当代小英雄。有这种期盼,就有这种机会。大约是五年级那年七月份的一天,火车站南货场的一排仓库着火,恰巧我走到那里。当时我想,当小英雄的日子来了,就拿了个长扫把,往仓库里冲,刚到门口,被一消防战士一把抓住,嘴里还骂骂咧咧地说,信球,小孩你捣什么乱,快滚一边去。就这样,我第一次想当小英雄的机会丧失了,希望破灭了。事后我很郁闷,一直在想:希望当个小英雄咋就这么难啊!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我也上了初中三年级。1978年,我在全校近千位中考同学中以第四名的成绩,顺利考上了高中,并被分配了重点班听课学习。那时,全社会都掀起了学习高潮,好多老红军,老八路,领导干部都买了科技和外语书,不管学会学不会,只管看书学习,落个不耻下问,勤奋好学的美名。科普学家高士其还专门写了首长诗,抒发攀登科学高峰,鼓励学生学习的豪情。郭沫若也发表了?科学的春天?美文,一时间,学习成了全党,全军和全社会压倒一切的大事。当然,对于学生更是本职任务,当仁不让的责任。同学们像疯了一样,发狂地攻关学习。什么当英雄呀,什么爱国主义呀,什么信仰呀,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统统显得苍白无力。一个历史事件似乎佐证了这种现象,即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仗得有兵员,1978年底国家开始在高中的应届毕业生中大量征集兵员。在这之前的征兵,人们是争先恐后,趋之若鹜的,而那次征兵进行得很艰难。说实话,我当时不是应届毕业生,即使是毕业生,也是以高考第一。倘若当年考不上,还期待着复读后来年再考呢。一种单纯追逐知识分子的愿望占据了当时大部分年轻人的心,至于说其他事情统统得给考大学让路。所以,那时的生死观是围绕着个体为主的,年轻人知道了珍惜自己的生命,开始思考自己生命的个体价值,做什么或向什么方向付出才会有最大价值。也就是说,自己做主自己生命的时代开始了,尽管还是思考和觉醒时期,但毕竟已经开始摒弃盲目想当英雄,不珍视自己生命的崇尚。至于是否害怕死亡,说实话,还是有些恐惧。不过是考虑为自我的比例多一些罢了。

1980年,我从一名高中应届生顺利地考上了军校——信阳陆军学院(原名为:武汉军区步兵学校)。这是我一生中的重要转折,也是我在当时长那么大年龄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虽然,我未能如老师期待那样考上全国一流名校(班主任到我家劝我再复读一年考全国名校),但我还是婉言谢绝了老师的劝说,坚决地去学校报到了。从此开启了我漫漫28年的军旅征途。后来有些人说我上军校吃亏了,如果上地方院校,成就会比上军校大得多。可我认为,学什么学科都是学,干什么事业都是干。历史不能假说,对这个问题我从来没后悔过。话说得有点远了。现在书归正传。

上军校首先是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第一条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一名军人如果胆小如鼠,贪生怕死,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所以,学校在生死观教育上非常地重视,专门派一个很有学问又职务较高的副军级首长——张涛副政委给我们讲课。他讲得既有理性,又有感性;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说理入木三分,讲情出神入化。思想境界在他的娓娓道来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那种因是青年学生出身,没经历过正规生死观教育还惧怕死亡的心理,至少是在接受了学校生死观教育后,恐惧的心理逐渐变弱,以致于经过后来的行为培养与训练,得以彻底地消失。有人会说,没有这么神奇吧?人,对于死亡是与生俱来的恐惧,仅仅经过教育就能改变吗?以我亲身的经历和体会,我的回答是:能!这是因为:

第一,那时我们都是年龄在18岁左右的热血青年,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的关键时期,就如久旱逢甘霖一样,水到了干涸的地上,吃进去地很快,很彻底,那时的思想教育对以后的“四观”操守非常地关键。

第二,一个人只要有了理想信念,无论这种理想信念是为社会还是为个体,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比如,把献身祖国国防事业与个人想当将军的梦想结合起来,并有了为此而奋斗的坚定决心,死又何足惧?!

第三,有一个不怕死的氛围。当一个群体都是生机勃勃,敢打必胜,英勇顽强的信念,纷纷唾弃胆小怕死的意念时,即使是个别人还有点怕,慢慢地也会在群体的带动下,胆子壮大起来。俗话说的群胆大过天就是这个意思吧。因此,经过了几年军校生死观的教育与磨练,我的生死观便彻底地形成和建立起来了。只要是为了正义的事业,我会毫不犹豫,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地战斗在我的岗位上的!即使是不是为了工作和事业,在生活上也能正确对待,比如说生老病死,那也是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使然,不必大惊小怪,以一种坦然豁达,宾至如归的健康心态对待生命的诞生与终结。

人的生命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又在别人的哭声里结束。这两声哭声中间,就是人展示自己精彩的旅行过程。开始和开始之前,结束与结束之后,对于个体人自己是无足轻重的,关键是人生旅途的过程,也就是人活着的当下。人应珍惜当下的旅行,有意识地用美好的心态和善良的举止,把旅程的痕迹描绘的精彩纷呈,美丽多姿,既对得起自己的首次啼哭,更对得住别人惋惜的泪水。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作者:古墨清

    打开历史的卷轴,扑面而来的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古典诗词。它热情但不矫情,委婉但不忸怩,奔放但不夸张,它能让我们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幸福离你有多远

      我们总是觉得幸福是那样遥远而不可及,永远近在咫尺而从未拥有。可当目光触及到路旁石...

    •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平安夜的“红富士”正在果盘里酣睡,圣诞节的常青树还眨着灯光,一个平常而又重要的日...

    • 三天、三年、三十年……

      望着怒气冲冲的交警,议员一下子紧张了,他极力地想和交警解释一下,说自己真的不是故...

    • 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们永远在路上,有美好,有回忆,即便有所遗憾,我们也不要太在意。即便是阴影其实也...

    • 睡个懒觉

      学校20年的校庆,忙得我晕头转向,苦不堪言,等到校庆结束的当天晚上,慈善的老校长温...

    • 爱国才能助推中华复兴

      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