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网读到了一篇由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写的文章,题目叫做《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此文讲述了作者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的见闻。当时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作者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电子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作者的脑海里,让作者有感而发。其实这位作者是一位有心人,他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就已经注意到,同机的德国乘客登机前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而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作者的这一见闻与我们平时对国人的观察应该是吻合的,是符合实际的。读罢此文,也让我感慨良多。 生活中经常听到国人抱怨自己太忙,没有闲暇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国人太忙,忙什么呢?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看似也没什么深度和追求,但还是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并做了仔细的考虑。在我看来,这问题并不简单,因为它是影响中国未来走向核心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看一下当今的社会现实,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政府忙着扩马路、修地铁、卖土地、乱收费、盖高楼、怕失控、管思想、搞拆迁、办书展……老师忙着出国开会、写媒体文章、上电视评论、乱要研究经费、到企业讲课赚钱,而不认真教课,不好好与学生交流,不诚恳倾听学生心声……学生忙着玩微博、QQ、人人网,准备GRE,参加社团和实习以丰富简历,被点名、被作业、被考试、被学生…… 媒体人忙着考虑不能碰什么、做什么、写什么,而没有太多时间去提高媒体自身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家长忙着把自身的理念灌输给孩子,什么都教,什么都要,什么都逼,彻底跟风、从众,而从不倾听孩子真正想要什么,以为自己比孩子聪明,先进…中国人的生命词典里,“精神”二字早已经变成一壶寡淡无味的白开水,因为精神是内在的,用眼睛很难去直观判断的。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价值全靠财富的多寡和手中的权力来决定。因此,解决了温饱,初步实现小康的中国人为了得到这些外在的能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显性的物质利益,内心早已不再淡定,这也就难怪现在的中国人似乎都无法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关乎精神的闲书,来涵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无独有偶,最近在网上疯传一篇《爸爸只爱玩手机》的小学生作文,孩子写的作文是不少父母的现状,很多家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连Wifi,微博、微信、看电影都在用手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陪孩子更多。孩子的作文虽然没有对父亲做出过多的指责,但孩子渴望与父母交流的心情却在字里行间表达得淋漓尽致。读罢此文,内心有无尽的酸楚。为什么中国人都在痴迷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呢?中国人过度地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浅层次的生活状态里,不喜欢过有深度的精神生活,只是将自己的生命局限在完全功利化的物质世界里,在一种浅层次的热闹情绪里,排遣一下内心的无聊与寂寞。中国人凡事都要用有用和无用进行一下价值判断,然后再确定是否去做。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中国人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信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我所在的一个近十万人的小城,路边麻将馆,网吧、KTV林立,唯独书店稀少。中老年人参与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业余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现在又加上了手机微信。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看书也少了。这确实让人担忧。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 当犹太人的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 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读书的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唯独缺乏读书的习惯,这其中的原因应该值得深思。在全民族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读书这一高雅的精神活动受到轻视,并且被边缘化,这不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好兆头。上有所好,下必所效。过去中国的发展太注重经济了,经济上去了,但国人的精神素质和道德境界却没有相应的提升,甚至有所下滑。为了一己之利,不少人已经到了丧心病狂不择手段的地步。坑蒙拐骗,只要来钱,有利可图,什么鬼点子和见不得人的手段都可以使。这种现状足以看出国人的精神状态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改变这一现状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人们用高雅的精神来陶冶心灵世界实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必须依赖健康文明的精神支撑,精神的源头在于根植于民族血脉的文化传承,没有全民自觉阅读的良好风气,就不会有好的传承。失去了阅读的陪伴,久而久之,在优越的物质生活状态里我们这个智慧的民族就会集体缺钙,最终集体迷路,这是很危险的。我们必须警醒,在清醒的状态里,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从人类文明的成果里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保持民族活力,不会失去持久进步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