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之时,常常看到母亲在蚕将成熟之际弄些桑条杂乱地竖放在蚕筐里,那些体态臃肿的老蚕看到后就蠢蠢欲动起来,爬上爬下找些嫩绿的叶片吃上几口,然后就停驻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开始安静地吐起丝来。不到半天工夫,它便渐渐隐没在薄薄的一层茧内,越织越厚,最终消失了它的踪影,末了,只有一枚枚玲珑精致的白茧悬挂在枝枝叶叶间。 读书后渐趋明白蚕结茧的过程就叫“作茧自缚”。其实,人生天地间,何尝不是这样。失意、挫折、坎坷、磨难、困顿,一夜间,你仿佛陷入巨大的泥淖或漩涡之中,不甘沉沦的你左冲右突,企图将浓重的黑暗撕裂开一道小口,放光明进来,使自己暂得一时的残喘。这就是生命的突围,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命需要时时去寻找出口。 这让我想起生于乱世、周游列国的孔子。按理说,他完全可以像世人一样,浑浑噩噩地生,糊里糊涂地死,生死之间,俯仰一世。但他终究做不到,诸侯争霸,民生凋敝,生灵涂炭,他不能无动于衷。他没有像老子那样骑上青牛出关后扬长而去,哪怕身后洪水滔天。他选择了济世之道,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在一个晨光曦微的清早,率领弟子们踏上了艰难的布道征程。 世事艰难,岁月沧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头破血流后,忽然明白了“世与我相违”的深刻内涵。那些回到故土的日子里,他满怀忧伤,腰弯了,背驼了,发白齿突,巨大的痛苦和恐惧袭击着他的灵魂,夜不成寐,他担心将不久于人世。然而,几天后,他又重新站立起来,一个生命的巨大出口被他打开。传道,授业,解惑,广聚门徒,传承学说,自此,孔子完成了他的生命突围。 那个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原正向我们走来。他“形容枯槁”,满面愁容,背后是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的楚帝国。无法挽狂澜于既倒的屈原不愿看到自己的国家“哗啦啦大厦倾”,但又无力改变昏君执政、佞臣当道的现实,他日以继夜地苦思冥想,最终选择了那条清澈透明的汨罗江。纵身一跃,他殉了道,殉了国,殉了忠君爱国的情怀,殉了他的理想。 我多么希望屈原的这种选择方式只是一种假说,但,这是何等的痴心妄想!你看,在他的身后,王国维,傅雷,老舍,翦伯赞,海子,顾城……境遇不同,人生历程迥异,然而他们却同样选择了殉道之路。面对喧嚣的尘世,需要寻找生命的出口,当真正选择却别无选择之时,殉道就是一种壮烈! 不愿屈辱地生、苟且地活,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然而,司马迁却选择了与之相反的突围方式。那个一世英明却唯独在这件事上备受垢病的汉武大帝给了司马迁两条路,要么死,要么接受宫刑。宁为义死不苟活,对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选择。但责任事大死生事小的信念让司马迁在苦苦冥想后,做出了生命中最为痛苦的抉择。他明明知道,这种选择会不容于列祖列宗,会被世人嘲笑,会落下千古骂名,每念及此,可怜的太史公就会浑身颤栗,心碎魂裂。无奈,百般无奈,他还是接受了这个梦魇般的现实。 好在,世间自有公道在,死后的司马迁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站起来,他站得挺拔,笔直,他的形象比哪个曾经让他一生备受屈辱的汉武帝还要高大伟岸! 敬畏生命,让生命之花在世间每一个角落绽放出奇异的光彩,虽处困境仍能特立独行也不失为生命突围的一种方式。“乌台诗案”让一向恃才傲物的苏东坡瞬间成了阶下囚,诱供,逼供,辱骂,拷打,无所不用其极,铺天盖地的痛苦绞压着一个文弱书生。回到牢房,夜深人静,苏东坡无数次地想到了死。人生一世,草木一生,何苦恋恋于尘世,何必苟延残喘于人间!世道不公,天地无情,弃之而去,成就一个不屈的魂灵不是很令人欣慰吗? 该招的都招了,该承认的都承认了,该求的情都求了,苏东坡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两眼一闭,只等命运的安排!这多少有点窝囊,但谁让自己是天地间最文弱的书生呢?“百无一用是书生”,说得多好啊!躺着潮湿的地板上,苏东坡一次次流下绝望的泪水,这苦涩的泪水是否能冲刷掉泱泱大宋一代的巨大耻辱吗? 苍天有眼,苏轼活下来了。有宋一代在落尽千古骂名后,还算保住了一块可憎的脸面。狼狈的苏轼卷起了痛苦和凄凉,默默地离开了京城,去了生死未卜的黄州。黄州大地上,在凄风苦雨中,他走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在陡峭的赤壁旁,他叹出了“大江东去,浪滔尽”。头戴草帽的苏东坡突破了生命的又一道防线,稳稳地站在了东方的地平线上…… 在文人中只有陶渊明走得轻松和洒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眷恋官场,追逐功名,哪里是他陶渊明的禀性,他看够了尔虞我诈,看够了营营苟苟,一个华丽转身,他要走了。你看他,弃官挂印,回头朝官衙淡然一笑,然后扬眉吐气地扭头就走。站在船头,风飘飘中他眉开眼笑,眼前是群山叠叠,绿水长流,再远处,是菊,是酒,是……真为陶公的这份赤子情怀感到由衷的喜悦!他的生命是浪漫的,他走出了生命困境的一刹那,整个江南大地放出美丽的光彩! 寻找生命的出口,需要有一颗淡定的心,择生与抉死都是一种人生境界。我想,生于世间,不如折一把纸扇轻摇,在一个月白风清之夜,乘一叶扁舟,淡然飘行于江面,记住,我将与你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