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生活在乡村:东山。那里有大片的田野。雨季,他戴着雨冒,披着蓑衣,出去给渠挖水。他曾经去外面打过工,如今回到山村。他读过书,当过代课教师。他对他的生活很满意,他与自然相处,与天地通融,用庄子的话说,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他想起庄子,隐居的庄子,钓鱼的庄子,他的达生的思想。他不愿意再过火烧火燎的生活,焦虑,失意,嫉妒别人的发达兴旺。仿佛他就是庄子,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阅读一个人,我们就把自己比作别人,比如我,读博尔赫斯,我就幻想自己就是他。因为,所有的人是一个人,一切是一,一是一切。一滴水就是宇宙,而我们汇入上帝里面。 另一个人在城市里生活。他觉得,城市是人造物的天堂,这里,人类需要的东西应有尽有。人类的智慧在城市里得到了最大的展现。生活在城市里的有一种虚荣,认为,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他觉得,自己到了大城市,自己的地位提升了。就仿佛庄子的故事里那个捡到假存折的人,在真相揭穿以前,他是富有的。他觉得还是做自己好,现在,自己的一切就是最好的。 第三个人对自己也很满意。因为他有自己的事业,可以做老大,有句话说,宁可做鸡头,也不做牛后。他是自由的,是一个体制外的人,13年前,他从工厂里出来。而且,第二个人在为他做事。他可以领导他。他在城里有自己的房子,车子。 一个退居乡村的人,他在陶渊明那里找到了认同。而两个城里人,在孔子那里得到了答案。进也是对的,退也是对的,每个人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可以安慰自己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