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声之孤人之寂

时间:2010-06-10 15:54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醉酒梦仙人 点击:
心情激动的后果便是心血来潮,做一些前人不敢乱做的事,我更是胆大,把“鸟鸣山更幽”改成“雨滴夜更幽”,但,这幽再也不是山的幽静意了。而是幽幽怨怨的孤独之意。虽改得甚是荒唐,但,也不甚败坏古人的声名。 王维诗人的山幽是因为鸟鸣的缘故,这样一中意境被他的普

  鸟鸣山更幽。这“幽”字的韵味全部在于一声“唧咕”的鸟鸣当中,别无他法。也就衬出了当中的味来---想到此,我直觉着该去略略探讨一番才罢。心痒得不行,便拖出封时已久的笔来,写些字句儿。尽管当时我并未置身于空山深林中,耳根更是清净,哪里也未有鸟鸣的气象,而引出性子记书一番的缘故大概全都是因为屋外的一滴滴一声声的雨吧。这雨倒是连绵着不肯歇歇,已经绵绵春雨好些天了,生性好动易躁之人居然对这几天雨声丝毫未减而不火不怒,真正是属于难得之心境。雨声里夹杂着的寂寞显得更加幽哀。首无白发,心无三心二念,却对幽静产生一种无底向往的心情,这倒也是算奇了!想来读王维的诗歌烦事不少,也奇事不少。
  
  特别是对于我这种性子的人更是道其:怪哉也。
  
  人,这一灵物儿的心境最为难懂,却也大概是随着风般喜欢飘忽不定罢。来来往往地折腾,也不嫌弃这一种累。话又折回身来,如若是真的嫌弃着累了,人,也不能称其为灵物儿了。所以,人也是活该累着似的。所谓,世上不得闲人。这话在我们的长辈嘴里可是当着歌儿唱的。所以我记得特别的清晰。也正因为此对人的情随境迁或境随情移都是一种较为委婉的也比较正确的解释。譬如说在喧闹的城市里头生活的久了,连空气都觉得甚是污浊,更别提那些杂七杂八的人情薄面儿了。这份礼是谁送的,这份礼又是谁家的;在乡村里头整日面对黄土泥块,枯木曲藤,拖着锄头把儿,嘴里念叨着,住在城市里的三姑六婆真正是好福气,房子华丽,想买什么就有什么卖,街上车水马龙,壮观之极-----这个时候,城市里的人向往着乡村,乡村里的人向往着城市。真个互换了个位置,顶多就是一年半载的,心境儿又完全的不一样。每日对着孤树野草有什么意思,连买个东西都甚是困难;每日嘈嘈嚷嚷太没意思了,乡村里多好啊,清静着哪------又巴望着回去原来的熟悉的地方。这就是人人皆言累的缘故了。
  
  倒也活该就是了。
  
  顺着这个理儿,我在嚷嚷喃喃的都市里回到乡村的家里头,自然对雨声都怀有一种顶礼膜拜的情味儿。当然,这性子的怪处也就是见怪不怪了。
  
  再说手中的王维的诗也算是一个陶冶性情的法儿吧。且不论其他,就说这一句“鸟鸣山更幽”便使我联想起许多的往事来,特别是这雨声中夹带的寂寞感也是生色不少,仿若生了脚似的,在雨箭中窜来窜去,更是让我心情激动不已。心情激动的后果便是心血来潮,做一些前人不敢乱做的事,我更是胆大,把“鸟鸣山更幽”改成“雨滴夜更幽”,但,这幽再也不是山的幽静意了。而是幽幽怨怨的孤独之意。虽改得甚是荒唐,但,也不甚败坏古人的声名。王维诗人的山幽是因为鸟鸣的缘故,这样一中意境被他的普通的字眼道出了不普通的样式,当当然是千古名句。但是,我的夜更幽也算是绝前断后的。毕竟没甚他人未经解释便能想到我的本意的,所以也该算作是荒唐一绝吧。且住,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总也是提到“孤独”二字,又不免用文字为其书写一番。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这么一句:孤独究竟是什么模样?
  
  是啊,孤独究竟是什么摸样?
  
  这问题似乎提得有些呆头呆脑,甚至有如三岁小儿口中所说的一般幼稚。却也从另一方面安慰了那些成日言自己为孤独之人,既然一天到晚的念叨着自己甚是孤独,但孤独究竟是什么摸样呢,连自己的伤痛之口在哪里都不知道就忙着去找医生,可就难怪别人看笑话了不是?在现时候,像古代医生那般把把脉便能知道何处是痛源,立马给你开药方的是少之又少。将要绝无了。所以我以为就是想说出孤独来也得先弄个清楚再说,如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让人白白耻笑了。像现在我这样的小人物也敢耻笑古之圣,今之贤!
  
  譬如屈原,他真正是懂得其中味吗?未必。他只是觉得不得世人明白而受尊,他不能理解楚人的抛却。他认为自己赤子之心未得正身,觉得很是吃亏(说白了就是如此)虽然说用“亏”字有太过之嫌,这种曲解的心理自然就导致他想不开了。他未曾明白世人的时候倒是先过高的要求世人去理解他,他不曾想过说,这些处于粗茶淡饭的世人,如何去理解他这个士人!?士人,在他们的面前是什么概念?他们也弄不明白,也就更说不上什么理解了--------如此,屈原觉得自己是处世中的一等孤独者。他应是对世人不恨的,却又是最恨的,他不恨,是因为他忠君爱民之心的不允许;他恨,又是因为他不得世人的理解而自私地怨恨!当他想得无解时候,吟诗得凄楚苦闷之时,他跳进了泊罗江中。他这一跳,他就成了孤独之曲解者的陪葬品!一个傻子!
  
  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就此看来,屈大夫死得不是其所。也可能是古代历史上死得最为冤枉的一个文人。
  
  还有一人,不得不说。那就是司马迁。司马迁,可以说是在某一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孤独"之意只比屈大夫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司马迁是明亮的了解这个世间,至少在心底里他是亮堂堂的,他活着这一现象不是可以当作值钱或不值钱的问题来讨论它的.他活着是要让<<史记>>这部千古绝唱证明他的不孤独!同时也毫无疑问的证明着:一个人的死和活是不能作价值论的.所以屈大夫死得像是一个傻子,活着是个伟人.如果有人说他的死是他楚辞伟大的原因之一-----这一说法的人不是在少数,也是半疯半颠之人!试问,他死了的时候他还能作文献辞吗?可以说他的死并不能有一点去衬托楚辞的伟大,而是正好相反,他的文章他的思想才是维护他死后荣誉的唯一.再简单一点说就是每个人在世间留下了多少(当然要有意义)与其在后人评价的所谓伟大程度是呈正比的.而司马迁呢,他在活着忍辱负重的活着----但他是快乐的,这世上也没有什么东西比精神上的满足更具快乐意味,也正是因为他的快乐所在,他便一点也感觉不到孤独之意.这是史记出世的前提之一,幸事之一.,也是后人的幸,事,后人的福份,所以"史记"可以旷古,可以久响.
  
  所以"孤独究竟是什么摸样?"这个问题就再不难解释了.
  
  孤独的摸样具有两面性,而且是完全不同的两面.
  
  一面像个死人,一面像个活人.
  
  所以,死人和活人都是孤独的代名辞.
  
  还是拿屈原和司马迁作例子吧.屈原早早的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的死法和他的自以为死的原因是本就应该的,其实呢,他一死就成了孤独的陪葬品一般,一个傻子----不是么,他死了就更对不起那些不理解他的楚人,更加对不起他自己亲笔写下,亲口吟唱的楚辞,因为他还没有达成让楚人理解他的理想,他若不死还可以创作出更多更伟大的作品来。因此可以说孤独的表现之一就是懦弱的与无智!至少是智力低下!与此相反的,司马迁在“寻死”的面前坚强的退缩了。他怀着一股天地之信念,张开嘴来开开心心的笑了,然后坐直身子,拂拂身上的灰尘,铺开纸张,庄重的举起手中的毛笔一勾一撇一捺的勾描着一个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一个一个又一个的懦夫!历史在他的眼中是水般过去,也是水般宁静,又如水般汹涌!在他的精神天地里,他忘了宫刑的痛,亲朋好友的讽刺,达官贵人的另眼相待,以往同事的奚落,他一并忘却,甚至他以为,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不存在于他的记忆中。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不免嘴角动了动,对周围的唾沫冷冷的笑话一番!司马迁这个名字与《史记》一同被历史永远的记住了。成了一个符号,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湍流甚急的弯处,永远的活着,永远沸腾!于是孤独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坚强与智慧!
  
  如庄子拒官于臭河边,如陶渊明退居田园,如天拄山之隐者,他们都是具有旷古的孤独,他们都表现出了身圣人般的坚强与智慧。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位古人。一个就是安史之乱期间宁静其主的李白诗仙,他躺进天拄山中宁愿孤独的写诗吟唱,更是有仙的风范:另一位就是惨遭“贬官文化”侵袭的苏东坡,他在孤独的境界将海鸥当作他的冲天之弹簧。完成了一场智慧坚强与世情坚虞的无烟战争-----文化突围。
  
  由此也便能显而易见了。文上所说的城里人与乡下人互换的头条理由就是孤独。但,这孤独既非屈原一样,也不是司马迁一般。它只能说是一种曲解,一种歪曲的现象。或者说根本就配不上谈孤说独。
  
  聊聊扯扯竟未发现屋外的雨早已停了好些时候。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把工作当回事儿:企业优秀员工读本

作者:刘德荣

工作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儿,是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因此任何一项工作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做! …

发布者资料
醉酒梦仙人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6-06 11:06 最后登录:2010-09-08 09: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幸福离你有多远

    我们总是觉得幸福是那样遥远而不可及,永远近在咫尺而从未拥有。可当目光触及到路旁石...

  •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平安夜的“红富士”正在果盘里酣睡,圣诞节的常青树还眨着灯光,一个平常而又重要的日...

  • 三天、三年、三十年……

    望着怒气冲冲的交警,议员一下子紧张了,他极力地想和交警解释一下,说自己真的不是故...

  • 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们永远在路上,有美好,有回忆,即便有所遗憾,我们也不要太在意。即便是阴影其实也...

  • 睡个懒觉

    学校20年的校庆,忙得我晕头转向,苦不堪言,等到校庆结束的当天晚上,慈善的老校长温...

  • 爱国才能助推中华复兴

    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