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思想绿洲杂草园之心语

时间:2010-03-18 23:18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鲁石 点击:
心语( 1 )我谓心语 心语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心语,顾名思义,就是心说的话,或者是用心说话,也可以叫心说或心话吧!余杰说:写作,是孤独的分泌物。心语,应该就是心的分泌物。既然是心说的话、用心说话,就需要心听。一颗心能够向另一颗心说话,还可以互

心语(1)——我谓心语

     心语——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心语”,顾名思义,就是“心说的话”,或者是“用心说话”,也可以叫“心说”或“心话”吧!余杰说:“写作,是孤独的分泌物。”心语,应该就是心的分泌物。既然是心说的话、用心说话,就需要“心听”。一颗心能够向另一颗心说话,还可以互相听懂,肯定是因为“心通”! 

  真正的心语,应该没有方言,也不用翻译。但心语却有种类,按照我的理解,心语有两种,一种是说给自己听的,类似于“自言自语”,与“心想”差不多,所以,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心语。一种是说给他人听的,对象不同,内容和形式就肯定不同。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内心完全敞开,向世界上所有人说出自己的心语。更多的时候,心语只是说给特定的对象。很多时候,虽然看起来是心语,但可能不真正发自内心,也就算不上真正的心语。真正的心语,应该是心灵能够相通的两个人之间的私语。所以,心语怎么看都更象一封私人信件,也可以叫真正的“悄悄话”!事实上,真正的心语,也许根本就是不能说出来的,已经说出来的话,就不是真正的心语了! 

  为了说出我的“心语”,最近我有点“心累”,已经成了一大“心事”,似乎欠下了一笔“心债”,一直在认真的地“心想”,但我的“心情”很快乐,在我的记忆中,还从来没有这么“心动”过!那么,说点什么呢?按照某种约定,就把这个时间“心”的所思所想,真实地记录下来,也许就是真正的心语了!可是《心语》有些写不下去了,在写的过程中,刚一开始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可是只写了几句话,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为什么?写不下去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确实无话可说;二是有太多的话要说。我写不下去的原因是我不能理清我的思路,对别人说话,不同的对象可以说什么和能够说什么,是不同的。 

  心语应该写些什么?首先要知道对方是谁?事实上,我是有点不知道到底应该向谁说,才写不下去的。为什么到现在我还不能对“你”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原因不在“你”,而是因为我在认识“你”以后,对我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开始变得不清晰了。我一直记得20年前看过的 周良沛的一句话:认识人很难,认识自己更难,可是奇妙的是,有时在认识别人的同时,也突然认识了自己。这个现象使得我们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常常取决于怎么认识别人。每当我们新认识一个人,都会不自觉地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可能这样说不一定正确。但是,我确实在认识“你”的同时,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所以,只有把我自己是谁?“你”又是谁?这两个问题基本解决了,我才可以写出真正的“心语”来! 

  所以,心语并不就是简单的所谓“心里话”。真正的心语,事实上不是说出来的:一个人思念着远方的朋友,那种揪心的思念,恰恰就是心语。不管通过什么方式,一旦说了出来,其实已经不是心语了;两个多年不见一直思念着的朋友偶然相见,两人双目相对的一刻,一时什么也说不出来,那才是真正的心语!如果见面时还来得及思考说什么,这时的话也已经不是心语了。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描写,两个人有很多话要说,约好去一个地方,可是到了一起,默默地对视,一句话也没说,然后各自离开,可双方都感到已经交谈了很多,这才是真正的心灵相通,这里的交流所用的语言,也应该就是真正的心语吧?所以,我有一个感觉,也许我对“你”的心语永远也不会以完全满意的方式说出来了。 

  这几天从电视上的公益广告中看余华谈关于高考的事情,很有点启发。他就是一个参加两次高考都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别人评价他写的文字很简洁,他的解释是因为自己认识的字少,才不得不把文章写的很简洁。我写的东西,其实就是些土话,说好听一点叫朴实,也是因为认识的字少和知道的词少。之所以喜欢用一些别人的话语,更是因为自己思想的浅薄和文学素养不够。也许正是因为知识的不足,在表达自己的所谓思想的时候,才更接近于自己思想或者感受的自然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写出的文字,可能就更是或更接近于“心语”。  

 

心语(2)——我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门上,有条上千年前的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真正认识自己很难。就截取几个我记忆中的片段,来说明和体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吧!

  ——奶奶的老花镜与“满天星星”

  我最早的记忆中,印象很深刻的是奶奶有一副“老花镜”。我问奶奶,为什么总是戴着它做活?奶奶说:“不戴看不清楚啊。”“我怎么不能戴呢?”奶奶说:“小孩的眼睛好,就不用戴。年龄大了,眼睛就花了,就需要戴眼镜。”“为什么会花呢?”奶奶说:“眼睛用的时间长了,就花了。”从那时起,我模模糊糊的感到眼睛是有使用期限的,用的时间长了,就看不清楚东西了。我有一个舅姥是盲人,看上去好象没有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常常让我给她领路。哦,又让我知道了,人没有眼睛就看不见东西。那么眼睛为什么能看见东西呢?当时我想,肯定是眼睛能发射出光来,就看到东西了。等到眼睛里面的光没有了,就看不清楚或看不见东西了。

  但有一个问题,我始终想不明白。眼睛离远处的山那么远,为什么能够“看”到它呢?山总不能跑进眼睛里面来吧?有个歌谣“满天星,亮晶晶,好象对我眨眼睛。”天上的星星,都是什么样子,感觉起来是那么遥远,我们的眼睛为什么能够看到它呢?如果眼睛里有光,能射那么远吗?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东西?我问过很多人,感觉都没有给我说明白。上学以后,学习了有关人体生理的知识,特别是视觉的产生过程以后,这个问题都没有真正弄明白。所以,人为什么能看到东西?看到的东西真的是那个样子吗?一直是我内心里的一个最大疑问。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看春秋”的原因吧?

  ——快乐的跪灵与“打死你!”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有个风俗,老人去世了,要搭个“灵棚”,对着摆放遗体的屋门口放上一张桌子,上面摆有供品,桌子的前面铺上一张苇席,席子上面再放一床棉被,来吊唁的人都跪在上面磕头。一个家族中五、六岁包括十岁左右的小孩,都跪在“灵棚”里苇席的两侧,有吊唁的人来,就跟着一起磕头。对小孩子来说,看上去有些难为人,可是又都很愿意去做。因为,这些小孩可以抢供桌上的供果吃。几乎每个来吊唁的人,都会带来新的不同的供品,等来人吊唁完了,就一哄而上,抢夺一空。大人很悲痛,而孩子却是“快乐”的。我记得,第一次跪灵是四、五岁的时候,当时有些害怕,但妈妈告诉我,去跪灵可以抢到好吃的东西。因为有这个传统规矩,还有好东西吃的诱惑,以后每次有老人去世,都抢着去参加。从那时起,我开始知道人是会死的。也只有这时才知道,自己是活着的,而且活着比死了好的多。

  有个哲人说:只有知道什么是死,才能知道什么是生。有一次,跟着几个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去游泳,被家里人知道了。爷爷到了村旁的池塘边上,很亲切和蔼地招呼我上岸,帮我穿上衣服,把我领回了家。可是刚一进家门,爷爷把大门关上,狠狠地把我痛打了一顿,一边打一边说:“让你去游泳!”我说:“为什么不能去?”“游泳会淹死的。”“再去,就打死你!”奶奶和妈妈还有姐姐也在旁边说:“打死他!不要他了!”我不明白了,“淹死”与“打死”不一样吗?虽然以后我还是偷偷地跟着别人去游泳,但是知道了水会淹死人。也似乎感觉到我是不能死的。因为,爷爷也包括家里所有的人,都不让我死。长大了,才知道一句“打死你!”里面包含了多少深情与真爱!也才知道了生命的可贵,更知道了活着的责任,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为了自己的亲人而活着。

  ——诚实的说慌与“墨水瓶”

  小时候,我比一般的孩子傻,比较笨。刚上小学不久的一个周末,放学以后,我们几个老师比较喜欢(自我感觉)的学生,“荣幸”地被老师找去帮他办公室搞卫生。因为老师在外村住,很信任地让我们干完活,再把办公室锁上。没想到,第二天一上学,我就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原来,老师办公桌上的一瓶墨水翻倒了,问我是谁碰翻的?我吓坏了,在我的记忆中,我只扫了地面,并没有擦桌子,可我又不能完全确定一定没有碰翻墨水瓶。老师问过其他几个学生以后,对我说:“墨水瓶碰翻了,不是个大事,但如果不诚实,可就是个大事了。”还话里有话的说:“他们都说了,我已经知道是谁碰的了。现在老师就是等着他自己承认,以检验这个同学的品德怎么样?如果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学生老师会更喜欢。”当时的感觉是,如果承担了碰翻墨水瓶的责任,就证明自己诚实,反倒是个好学生。记得当时自己内心里虽然非常委屈,但还是承认了是自己碰翻的墨水瓶,话一出口就哇的哭了起来,一直哭了一个上午。老师还在班级表扬了我,夸我诚实。可我内心的那个委屈,几乎使我整个学生时代都不开心颜。

事后才知道,是那几个同学合伙推卸了责任,老师后来也知道了是谁碰翻的墨水瓶。也许当时老师已经知道了是谁做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我承认了是我做的以后,他没有再追究这件事。但我感觉从那以后,老师确实越来越喜欢我了,一直鼓励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诚实有用的人。一直到我离开他到外地读书,他也没有再提起这个事。我自以为自己是诚实的,老师也总是夸我很诚实。可是我自己知道,我被老师夸赞诚实的原因,事实上我是说了慌的,“说慌”换来了老师诚实的夸奖。也许是因为这件事,让我那么刻骨铭心,在老师肯定我诚实的表扬和鼓励下,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真的就不能不诚实,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一种诚实的品格。只是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当时老师为什么要让我受那个委屈?就是在我后来也做老师的那段时间,我也没完全理解老师的方法和用意。但我从来没有因此恨过老师,我一生都在感谢他,可是理由并不十分清楚。

  ——《自然辩证法》与“油炒咸菜”

  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是个读书迷。他的手中,不是拿着一本《自然辩证法》,就是捧着一本《共产党宣言》,或者是《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当时每个人的家里,都贴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画像,说他们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按照马列主义在进行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能读革命导师的书,既是革命的需要,也是很大的光荣。但当时我什么也看不懂,老师高兴的时候给我们讲其中的革命理论,听得一塌糊涂。可是对读书的向往与兴趣,却正是在这个时候培养起来的。

  后来,老师给了我很多书看,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一期《解放军文艺》,读的第一本所谓大书是《海岛女民兵》,再后来读了《艳阳天》、《金光大道》等。特别是读到了一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知道了古典文学几大名著,想办法找来读,尽管不能完全读懂,但留下了读书的感觉。喜欢读书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养成的,并且一直读到现在。这个老师,不但喜欢读书,还喜欢运动,篮球、乒乓球、跑步、跳高、跳远,只要能有条件做的体育运动,没有一样不喜欢。他经常让两个学生当跳高支架,手拿着一根木杆,从抬着到放在肩上再到耳朵以至头顶上,他从上面一跳而过。我就是个几乎固定的他跳高的支架,能够感受到他从我头上飞过的感觉。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虽然不太擅长体育,可是最喜欢跑步,有一次还代表学校参加了乡里的运动会,跳远比赛得了个第二名。也许以后甚至现在喜欢看足球和体育比赛以及这方面的电视节目,也与那时当跳高支架有关吧?

  离开家乡读高中时,班主任是一个有着三个妈妈(资本家家庭)“成分不好”的老师,他工作的兢兢业业,为人的谦虚谨慎,处事的谨小慎微,学习的严谨认真,品格的仁厚善良,都给我以很大的影响。是他,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年代,告诉我一定要坚持读书学习;是他,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风浪中,告诉我一定不要盲目跟风;是他,在一不小心就会犯政治错误的形势下,告诉我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是他,在物资生活极其艰难的境况里,告诉我一定不要怨天尤人,苦难是一笔财富……。他说过一句可以作为老师职业要求的经典的话:我可以让你(学生)骂我二年(当时学制二年),但我不能让你(学生)骂我一辈子。这句话到现在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那时,因为家里很穷,最困难的时候,有时一周看不到一滴油,严重的时候,眼睛总是干涩模糊的,常常看不清东西。到卫生所去看,校医告诉说,是因为长期不吃油的关系。就花两三分钱,到老师吃饭的小食堂,去买一点“油炒咸菜”。真是神奇的很,吃了以后,当天就会感觉眼睛舒服多了。老师知道以后,就经常给我们几个家庭困难的学生,送来一点“油炒咸菜”。虽然,我们几个同学都先后戴上了近视眼镜,但保持能看清楚东西,还是多亏了老师的“油炒咸菜”。这个阶段的学生生活,特别是从老师身上,让我知道了应该怎么做人,也知道了什么叫生活的苦难,给我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天天犯错误与“数学大院”

  九个月的上山下乡经历,是我对社会的初步体验,一直到恢复高考上了大学以后,始终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感到每天都在犯错误,对说出的话做过的事,几乎都在后悔。当时感到自己越来越笨,什么都不懂:不懂社会,不懂生活,不懂交往,更不懂人生。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我,西方一个诗人说:你不能既有青春,又有关于青春的知识。“如果你感到每天都在犯错误,就说明你每天都在进步!”人就是由于错误和挫折,才使得人逐渐聪明起来的。他的话给我了信心,原来犯错误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聪明起来。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寻找着每天的错误,后来我还真的感觉到有了一点进步。反过来想,现在这种感觉就不是很明显了,说明我已经不在进步了。

因为学的是生物学,当时很多同学对所学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老师在进行专业教育的时候,讲了这样一段话:一个数学专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只能趴在“数学大院”的“墙头”上,看看大院里有几间房子。而生物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因为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就不但可以进入到“生物学大院”,而且能够踏上“生物学殿堂”房门外面的一级台阶!当时,他是在为我们坚定学习的信心而这样说,可能有一定道理,但也许有些夸大。等到学完以后,才知道,连任何一个科学大院的门也没找到。当时我就想,以我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肯定是登不上什么科学的殿堂了。学海无涯,只能任其浮沉。不过生活之树常青,生命之树常绿,只要奋力搏击,也一定有它应有的乐趣

  ——世界与“两只眼睛,一个舌头”

  第二次进入大学的校门,是去进修,在那里遇到一位“右派”老师,他思考了近四十年的一个问题,居然是: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一般的哲学常识已经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的都是事物的现象,其本质是不能靠感觉来把握的,必须经过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可他却说,我们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象”,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象”的背后,而且这个“象”是产生于人的大脑中。人们常常被“假象”所迷惑,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因而经常犯经验主义错误。要克服这种偏见和误解,就必须时刻在头脑中意识到,我们看到的东西并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需要思考以后才能把握。很是让人有点糊涂,既然看到的不真实,我们岂不是白费工夫吗?怎么样才能认清这个世界呢?

  后来,读到一篇《两只眼睛,一个舌头》的文章,才有了一点感悟。文章中说,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连鼻孔都是两个。就是告诉人们,要“看两次、听两次、嗅两次”,才能“说一次”!为什么呢?因为只听、只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思考。在看与说、听与说、嗅与说之间,应该有头脑的思考。这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世界!看到就说,那是直觉,不是经过思考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西塞罗说: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糊涂人受直觉的指导。理智来源于思考和思维,不思考是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

  德谟克利特说:应该尽力于思想的很多,而不是知道的很多。我喜欢“走天下”、“看春秋”,渴望找到一片“思想的绿洲”,现在看来,还要“想世界”!至于德谟克利特说的“思想”与“知道”有什么区别,一时说不清楚。那就“边走边看,边走边想”,可能的话,“边走边说,边走边写”吧!

 

心语(3)——你

        很想写一写“你”,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感觉中,你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性,与这样的女性交流,是能够使自己有收获的,所以,写你也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你与我,本身就是相对的,也许通过写你同时就写了自己,在思考你的同时就重新认识了我自己。所以,写下这个题目来写你,实际上还是写我自己,写我对你的印象、想象、感觉、猜测……你也可以通过我对你的评价来进一步认识我了。虽然我也很想把对你的印象理出一个清晰的形象来;虽然我们在网上认识时间比较长了……,可是仔细一想,我还是没有足够的资格和权利来写“你”! 

        周国平说:一个男人评价一个女人,很难不带有性别的偏见。事实上,任何一个人评价另一个人,也都会带有自己的偏见。可我觉得,一个人又必须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虽然自己内心的反省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但别人的评价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还是别人说了算的,自己再怎么认为自己好还是不好,都是没意义的。男女之间,也是这样吧?都要通过异性来评价。是不是可以说,男人必须让女人来评价,女人也必须让男人来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男人对女人或者女人对男人的评价,才是相对正确的。 

        所以,我写你的时候,就不仅要把你当作一个朋友,更要把你当作一个女人,因为要写出对你的印象,这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也许正因为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有思想的朋友,我们才会以这种方式交往这么长时间,你说是这样吗?如果你同意我这样的看法,在我写你的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地写到一般的男女之间的一些问题,如果无意中伤害了你,还请多谅解,好吗?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相遇的时候,都是网络上的自由散步者。在一些看似不经意地交流中,逐渐了解了各自的思想,才渐渐地感觉离得很近了,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才认真地思考对方、想象对方、猜测对方的,也就是才感觉到应该知道对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的记忆中,你给我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印象片段:   

        ——   一个自信的性格。 

        在我的记忆中,你我是在一种很随便也很从容的感觉中开始聊天的。因为我在网上的名字当时叫“看春秋”,我们曾经讨论过关于人与历史的关系,我说我们都是“看客”,你接着说我们也都是“过客”,“看”与“过”一字之别,却表现了不同的人生观,你的看法更具有历史性,同时就表现了一种更加从容的自信。从我自己的感觉来说,我在你这个年龄是没有你现在这样的思想和感觉的。在我们的交流中,你多次表达过一个人应该有独立的见解,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做真正的自己,这是很不容易的。自我意识是人的第一意识,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了自我,很难处理好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我对通过网络“认识”的朋友,几乎忽略性别,只做思想的交流,尽管我们也曾经讨论过关于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可是我们没有对此做过更深入的交流,而事实上两个异性之间的交流又不可能完全回避这个问题。比如,我对网络里的朋友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这你肯定也感觉到了,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的。我有点不明白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从容与自信,是我没有想到的,这倒不是说你就应该怎么样,或者就一定会怎么样。按照我自己的体会,在网络里,男女之间除非有更深层次的思想上的原因,是很难在这样平淡的交流中坚持这样长的时间的,再有一种可能就是曾经有过网络情感的经历。如果不是后者,那就是我们的思想上确有着相同的固有频率,很容易产生了思维上的共振,不然就很难解释我们会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交流这么长的时间。 

        你的自信表现为一种自然的真实。虽然你与我一样并没有什么作品,但是你外在的精神作品与内在的生命图象,是如此完整地融为一体。我不想在这里完整地评论你发给我的和我在网上看到的并不很多的文章,但从这些文章里确实表现出了一种真实和自然,并从这里感觉到了你的内心的那种深刻。正象有的 说的那样:越是业余的作品越能表现真实的情感,而专业的作品往往更多的是无病呻吟。 

        你的自信表现为一种镇定的从容。面对纷繁的世界,面对复杂的社会,能够表现这样一种从容,是很难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思考生命的意义,特别是一个女性,更是很少见到,而你却思考着很多所谓成功人士都不会想的问题。在这样的意义上,你比很多男性更深刻。可以想象到的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的那种从容,那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很让人佩服。 

        你的自信表现为一种向上的激情。在我的感觉中,你对生活是那样的热爱,是那样的充满激情,在我们的所有谈话中所表露出来的都是那样快乐的心情,你发给我的所有的故事与美文,都是那样对生活充满了深情与信心。一个人的内心不曾有过深刻的经历,任何外部的经历都不可能使他深刻起来。因此,我有理由相信你的自信与从容都来自于内心的丰富与充实。 

        我相信这样的说法,如果自己感到不自信,那是因为你碰到了更自信的人。虽然我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但我在努力保持着自己以为应有的自信,之所以在你这里经常感到感到不自信,一定是因为你是自信的,对吗? 

        ——   一个放松的状态。 

        有一幅图景始终在我的心中浮现:烟花三月,早春滨海;杨柳依依,嫩芽初长;街心花园,林荫道上。一位身着休闲装的优雅女士,漫步在阳光下,行走在春风里,“望着披上绿色秀发的柳树,按奈不住地把柳树长长的柔软嫩绿的头发编成辫子,再给扎上美丽的蝴蝶节。”这样一种放松的身姿、轻松的心态,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美女踏春图! 

        每次与你聊天,我都感觉到一个沉着、轻松、快乐的女士,坐在电脑前,轻轻地敲击着键盘,指间流出心中所思所想,传向远方,来到十分幸运地我的电脑上。 

        在我们的聊天过程中,既有共同的看法和认识,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还都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维。讨论的所有话题,几乎都能有新的感受和收获。很多问题,我们谁都没有说服谁,我们既没有把在这里的谈话当作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也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无聊的闲谈。这除了你的自信以外,就是你有一个十分放松的状态。从这里我就想象到,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你也可能是这样一个状态吧?心态是放松的,生活就是轻松的、快乐的,工作也就是轻松的、快乐的!能够保持这样一个状态,在现在的社会是很难的,我感觉你做到了。 

        ——   一种亲切的感觉 

        与你“认识”以来的最大感受,就是一种亲切感:你很优秀,但没有一般女性的傲慢;虽然我们并不熟悉,但没有那种疑人心态;你很有思想,但没有那种矫揉造作;……我们无意的偶然的邂逅,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我时常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就象同时登上一列开往某地的火车,安置好行李坐下来,开始环顾身旁的同行者,恰好你就坐在我的对面,看着一位高贵气质的女性,很容易让人产生想说点什么的感觉。很随意的打招呼,接着就不自觉地聊了起来,居然谈的很投机,不时望着窗外的景色,一直聊到了列车的终点,旅客走尽,我们忘记了下车了。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里,碰到一个人开始感觉还不错,但继续交往下去,就有一种想离开的感觉,即使是一位异性,也会逐渐失去那种亲切感。你很特别的是,你在一种保持自己的尊严不被侵犯的意识里,对别人是那样的宽容和尊重,在坚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情况下,十分理解别人的思想,尽管有很多你也许并不同意。这样一个感觉,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和温暖。这里除了来自女性的那种自然的魅力以为,更主要的是你的真诚和善良。 

        你很宽容,几乎感觉不到你会有牢骚和抱怨,理解别人,善于观察和等待。不论中断联系多长时间,碰到时就感到很亲切,没有生疏感,更不会有什么误解,能够一直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是一种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品格。使我在一种非常平静的感觉中,思考我自己和说明我自己。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每个人的内心往往是平静的,思考自己或者向别人讲自己,并不是一件可以随便进行的事情,它需要某种境遇和情绪的触发,这样的时刻和机会,并不是很多的。 

        男女之间,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没有神秘感,就没有吸引力;彼此太陌生,距离太远,也不能产生亲切的感觉。好感和吸引是在有所接触又不很熟悉,既有神秘感,又有亲切感,既能给想象力留出充分余地,又能使吸引力发挥到最满意的程度。我对你的这种感觉,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我相信文如其人,思想如其人,面由心生。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美好情感的人,她(他)的容貌也一定是美丽的,很少有例外。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我对女性很少做认真的观察,如果不是上网与一些女性聊天,我也不会对女性做很多的思考,所以,我不知道怎么赞美女性。有这样一句话,“红颜祸水”,尽管我不赞成这样的说法,但是,潜意识里还是认为离女人远一点,特别是所谓漂亮的女人。我有一个偏见:越是漂亮的女人越虚荣,因为几乎所有的漂亮女人,都夸大了自己的容貌所显示出来的智慧。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很难看的原因,有点“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意思吧。 

        我说以上这些话,就是为了说明我现在的一个感觉:你应该是美丽的!但你的思想更美丽!你是一个深刻的思想与美丽的容貌结合的很完美的女人!

 

心语(4)——我们

        学者周国平把人的生活分为三个层次: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与你的思想交流当然应该就是我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我说过,我喜欢胡思乱想,所以,在写“我们”的时候,是没有主题的,就叫做“无主题变奏曲”吧!

  ——你是谁?

  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让我不得不回答、不思考,这就是,你是谁?在《圣经》的故事里,上帝造出第一个人以后,让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世界上的万物放到他的面前,由人来进行命名,那是“山”,那是“草”,那是我的……。周国平把这个过程叫做“神圣的命名”。那么,你是我的什么呢?网友?朋友?好象都对又好象都不对。

  我们一直是把对方当作一个思想之友来看待的。虽然,我们都很清楚对方是一个异性,可是并没有把对方首先当作一个异性。就是说,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几乎忽略了对方的性别,有的只是思想上的交流。

  在我们的物质生活中没有对方,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没有对方,我们的存在只存在于精神生活之中。而且,你已经成了我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不恰当地说,你是我的一个精神伴侣。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人与我一起看春秋、观世界!

  ——与你一起看春秋!

  自从我知道自己近视的那一天起,我就感觉我是不会看清楚这个世界了,但也恰恰是这个原因,使我一直在思考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到了我遇到大学时期的一个心理学老师,我才知道这样的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从那时起,到底应该怎么样看世界、看人生,就成了我思想中一个最主要的疑问。

  与一个异性一起看春秋,是什么样的感觉?应该是很快乐的。这种快乐不是世俗的,也不是生理上的,而是灵魂的幸福,它超越了事物本身。所以,每次与你谈话,当我们共同对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有了一点新的看法,我们都感觉到很愉快。同时我们很清楚,一个人是不能勉强着别人一定要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去想问题的。只要对一个问题都感兴趣,即使有着不同的看法,能够讨论一下就是很让人高兴的事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感觉你在很多地方对我很迁就,很少反驳我的看法,可我又确实清楚地感到你有着很多自己的看法,只是没有说出来。这让我内心感到很不安,也很让我感动。从这个意义上,我应该对你说一句:谢谢你!

  你喜欢与我一起看春秋、观世界吗?

  ——我们的故事

  我们现在这样交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不可否认,你我有男女之别。事实上,男人与女人互相是故事,很难有纯粹的“他的故事”或“她的故事”,人世间永远是“他和她的故事”。

  因此,我们的故事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就是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我们刚开始聊天的时候,就讨论过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友谊,我记得你当时坚持说没有,而我以为理论上应该是有的。我觉得我们的认识虽然不一样,但各自的看法都是对的,而且对处理朋友之间的友谊都是有益的。说没有真正的友谊,会让我们时刻注意不要越过朋友之间的正常交往,这样就不能发生不应该发生的故事;说有真正的友谊,会让我们相信朋友之间可以建立一种纯粹的友情,也就不能超越朋友之情而发生不应该发生的故事。

  男女之间有没有真正的友情,这个问题与到底有没有上帝差不多。有的人说有,有的人说没有。有个哲学家说,有没有上帝,就象是一场赌博,他宁可相信有上帝。因为如果真有上帝,我们就赌赢了,如果确实没有,我们也不失去什么。

  《圣经》中说: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造成的。尽管以前也知道这个说法,可是我却忽然有了新的感觉。上帝造的第一个男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是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一个女人,如果不被男人感到是自己“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她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人。反过来,一个男人如果没有感觉到那个女人是自己“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他也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不与真正的女人在一起,也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张贤亮写过一个名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许多人对它的理解是不准确的,用《圣经》里面的说法,才是准确的。男人之所以是男人,必须有女人才成立。这也符合辩证法,男人在没有另一半——女人的时候,就不是真正的男人。只有有了另一半——女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事实上,这种感觉只属于精神,绝不会是其他!

  但是,我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这里有着一点对女性的不尊重,为什么女人就一定是男人的肋骨呢?我觉得还是柏拉图的说法更准确一点。他认为: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整体,是男女两性的。后来被上帝劈成了两半,分为了男女。男女各自都要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两性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吸引力。因此,只有男女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是不能完整地认识世界的,任何一方独自看世界都是片面的,是不准确的。这里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人如果有一点异性的特点,才是正常的人。换句话说就是,男人要有一点女人味,女人也要有一点男人的气质,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也更优秀。这样看问题,有道理吗?

  这就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上帝是男的还是女的呢?其实,完全可能是相反的过程,是人创造了上帝!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上帝!

  ——面对上帝

  发生在我们之间的故事,肯定也是一个男女之间的故事,我们都希望这个故事能特别一点。“男人喜欢女人,这实在是天地间最正常的一件事,没有什么可羞惭的。我和某些男人的区别也许在于,我喜欢得比较认真,因而我和女人的关系对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影响。”(周国平语)凡是男人都喜欢女人,除非他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我也喜欢女人,可能就象周国平说的那样,我喜欢的也很认真。他说的认真我并不知道具体是指什么,但我这个认真是比较固执吧?对某些人来说,女人只意味着“性”,我倒不能超凡脱俗,会没有一点“性”的感觉。可确实不是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老话,也许有点俗,我觉得女人应该是另一种灵魂(女性的灵魂)。

  周给平在写自己的《心灵自传》时,始终感到是站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最隐秘的心思,上帝全知道,也全都能够理解,所以,想隐瞒即不可能也没必要。在一定意义上,在一定范围里,我们全都是透明的,没有任何可隐瞒的,不想也不能隐瞒。我信奉这样的生活准则:虚华浮云终是梦,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不敢说我把世事已经看透,但我对很多的诱惑,包括金钱、美女、地位、名誉,确实已经都看的很淡了。

  在捷克 昆德拉的小说中,逐一颠覆了生活中的许多概念。他认为人的一生中,背叛是永恒的。我也到了必须对自己、对外部的很多事物要进行一次背叛的时候了吗?

 

心语(5)——爱

       爱,肯定不仅仅是男女之爱。有人说,爱是人的灵魂。但人所能理解的爱,还是从男女之爱开始的。即使是父母之爱,我们真正理解,基本上也是在自己有了儿女之后。在网上看到过两个网页,一个是“鱼和水的故事”,一个是“七月七——中国的情人节”,所描写的那种意境,让我感到是那样的美好。但我总觉得所有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有点凄美的感觉,完美的爱情故事很难感动人。在中国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中,没有一个不是悲剧。难道爱只能给人带来苦难吗? 

  ——什么是爱? 

  大道无形,大音稀声。那么“大爱”呢? 

  王小波在给李银河的情书中说:爱你就象爱生命!什么是生命?对人来说,生命不仅仅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参照周国平三个层次的生活方式,在我看来,人的生命也有三种方式: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灵魂)。精神生命也就是灵魂,包括与人有关的所有事物。 

  不记得是什么时间了,有一次我走在上班的路上,看着脚下人行道上的彩砖,花坛上的小篱笆。我忽然觉得,对于我来说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因为是它们让我的脚下变得平整清洁,使我的周围变得美好,让我感觉到舒适愉快。因此,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们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从那以后,我对所有进入我视线内、心灵中的事物,包括有自然生命的动物、植物,也包括没有自然生命的一切,都以一种尊重的心态看待它们。这样理解的结果,让我学会了平静和宽容。也许我们自己在别人的眼中,就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砖石。 

  这应该不是什么“泛生命论”。我们应该爱与自己有关的所有人,包括亲人、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以及一切事物。因为,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他们或它们就是爱自己的生命。这才应该是爱的本来意义。 

  按照《圣经》的说法,一个男人如果找到了他自己的那根肋骨,他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就找到了真爱。我觉得这样理解还是有点太自私和太狭隘了。这让我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上帝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呢?他(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让她们偷吃禁果,看来他(她)是清楚男女之情的。可是在人还没有出现之前,他(她)又是怎么知道男女之事的呢?只能有一个解释,这个全能的上帝就是男女之间爱的结果。所以,自从产生了人,就产生了爱!一个人本来就是爱的结果,也就是爱本身!没有爱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人! 

  爱是什么?爱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爱! 

  ——思想与爱 

  最近读李敖的小说《上山·上山·爱》,如果真的象李敖自己所说是一本“黄色”小说的话,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读到过的最好的“黄色”小说。正象李敖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所说的那样,“《上山·上山·爱》这本小说,涉及的重要主题上百个,发人深省的深度和幅度如此丰富,可谓前无古人。”“自来‘黄色小说’,只是形而下的器官交合而已,不足以语形而上的大道,《上山·上山·爱》却开得未曾有之奇,以奇情奇文,颠倒阴阳,笑傲《易经》,成其不朽。”作为读者,也正象书的扉页上写的那样:“清者阅之以成圣,浊者见之以为淫”。 

  在我看来,尽管这本书中对性的描写是那样的赤裸裸,可并不低俗。用个不恰当的说法,就是写的很有学问,很有思想,甚至可以说写的很美(可能有点过分了)。说句实话,我很少看所谓的黄色小说,很多文学作品中对性的描写,多数是为写性而写性,一点美感都没有,纯粹就是为了吸引眼球。本来性是一个人“爱”的重要部分,也是生命的重要部分,应该是很美好的事物,但我们常常读到的却是那样让人不舒服,把一个美好的事情写的那样肮脏,以至于使人们觉得谈到性就是不健康的。所以,我觉得李敖在这本书里,用他的思想写出了对女人的爱、对人生的爱、对世界的爱、对自己的爱!没有思想,是写不出真爱的! 

  我一直这样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是人的思想,应该有这样几个层次:看法——知识——学问——理论。看法——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的,不管认识是否正确,每个人都有。比如,我们面前的一盆花,一般的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盆好看的花,可能有的也认为并不好看。知识——应该是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比较完整的看法,比如,那盆花一种植物,它的根、茎、叶、花的特点,怎么培育,有什么用途、有毒无毒等,对它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我们常常说这样的人很有知识。学问——应该是对那株植物的起源、演化、甚至基因组成,与人类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才叫有学问。理论——应该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看法。比如植物的进化理论、背地生长理论等等。 

但在其中,很有意思的是,有时一个简单的独特的看法,可能就是一个理论的起点,比那些枯燥的知识和学问要有价值的多。这也就是很多学者经常用随感、随笔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理论观点的原因。所以,我们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里面,很可能就包含着宇宙的真理,只是我们没有认真的去思考罢了。如果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足够独特和有价值,就是一种世界观,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了,就产生了一门哲学。因为,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关于爱,也应该是如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有一些简单的看法;进一步了解就知道了很多关于爱的知识;了解的多了就有了关于爱的学问;深入地思考也有可能形成自己关于爱的一种理论。不管这些看法或理论是不是正确,有没有道理,只要对自己认识世界、理解生活有好处,就应该是有价值的。按照这个说法,我觉得没有对爱进行过思考的人,不可能对爱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对爱有什么研究和探讨,多数人都是按照自己的直觉来认识爱的,也应该都是正确的。我只是想说,对爱思考的明白一点总是有好处的。 

  所以,我认为,有思想才有真正的爱,才能真正理解爱!你认为呢? 

  ——真正的心语 

  有人说:女性拯救人类!歌德诗曰:永恒之女性,领导我们走!最近几天看《读书》,在《真实世界的和平》一文中,了解到一个“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活动,这个活动的发起者瑞士国会议员兼欧洲议会议员格比·维尔博士,曾经访问中东、中亚、非洲多个被战争蹂躏的地区,她警觉的发现,要向在灾难处境中表现出坚强生命力的无数妇女学习。不论是战乱前后的艰难,还是长期困厄的折磨,社群得以存活下来,靠的不是国家元首、政坛权贵、富商巨贾,而是默默无闻的平凡妇女,看似微弱却锲而不舍的努力。是她们在拯救着世界、人类和生命。 

  《读者》200519期《让我们对别人好点》一文中,让我们“无条件地去爱别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加利·贝克尔曾经论证过犯罪是一种理性行为,一个 在分析了一些犯罪现象以后得出的结论是:从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很容易自暴自弃并走上犯罪的道路。博爱与宽容精神,是基督的基本思想,是人类文明最优秀的部分之一。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精神,我们与他们先进与发达的差距,不得不承认我们正是缺少这种“无条件地爱一切人”的精神。 

  周国平说:莎乐美是能够使男人受孕的女人。她使尼采这位比她年长18岁的孤独的哲学家,一生中惟一一次堕入情网;在与里尔克的故事中,她年届中年,仍令这位比他小15岁的诗人爱得如痴如醉;她以知天命之年拜师弗洛伊德门下,其业绩令这位比她年长6岁的大师刮目相看,誉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巨大荣幸。她与这样三位天才的特殊交往,已使她的名字足够辉煌了。她能使这样的哲人在精神上受孕,进而产生新的思想。真正伟大的有思想的女性,应该使另外的男人的思想受孕! 

  《上山·上山·爱》中叶柔在给万劫先生的信中说:派出咬过自己的蚊子大队去寻找万劫,落在他的身上。其间的含义所表现出的意境,是那样的美妙。我们也曾共赏一轮明月,月光同照过我们夜晚不自觉地仰起的双眸;从我身旁刮过的微风也许到过你的面前,掠起你的一缕秀发;也许咬过我的蚊子某一个时刻会落在你的手臂上,但我不希望它会咬你,那样你会感觉疼的…… 

  我看过这样一个说法:车与舟的速度能跑多快,不完全决定于引擎,而取决于制动系统。不能适时的控制车的速度,只能车毁人亡。爱之舟,思想之舟也是这样的。思想的速度超过世界上任何一种速度,包括光速。爱之舟的制动系统,就是人的理智! 

  最后,我自己没有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就用汪国真的一首诗来做结束吧! 

   

让我怎样感谢你?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月光花:爱与记忆,永不止息

作者:默音

七年前的夏天,我在实习的报社转正,朝我以为将持续终生的新闻工作者生涯迈出了第一步。我分到一个带浴室的宿舍单间。…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幸福离你有多远

    我们总是觉得幸福是那样遥远而不可及,永远近在咫尺而从未拥有。可当目光触及到路旁石...

  •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平安夜的“红富士”正在果盘里酣睡,圣诞节的常青树还眨着灯光,一个平常而又重要的日...

  • 三天、三年、三十年……

    望着怒气冲冲的交警,议员一下子紧张了,他极力地想和交警解释一下,说自己真的不是故...

  • 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们永远在路上,有美好,有回忆,即便有所遗憾,我们也不要太在意。即便是阴影其实也...

  • 睡个懒觉

    学校20年的校庆,忙得我晕头转向,苦不堪言,等到校庆结束的当天晚上,慈善的老校长温...

  • 爱国才能助推中华复兴

    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