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这句话是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的,千百年来,指导着无数人,作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有一部分人或许相信“真理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 、“知者不言,唯静以观物”等。这在古代那个私自做学问的年代还通用,但在如今这个学术开放,共同交流的社会。即使你满腹经纶,而不会把你的思想和想法表达出来,深藏在你的腹中,那知识大概也只能跟你腹中的大便一样是废物。你学问再大,也不能使别人所知和信服。永远也只是活在你一个人的世界里。在这点上,就得学学易中天、于丹他们,到百家讲坛或其他地方,去打破“沉默”,把你内心的东西“显摆”出来。真理不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不了真理,只能成为你腹中的大便。所以,这样的沉默并不是“金”。 还有一部分人之所以选择保持沉默是由于怕说错话,或认为自己学识尚浅而“羞于开口”,或怕在某些人面前,某些场合说错话而对自己造成不好的后果。中国有古训曰:“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等。话说多了难免会有几句错话或不该说的话。既然很难避免说错话,那么何不减少说话,选择沉默呢?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有些人懦弱、胆小的一种表现。 关于这一点,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也批判过了。有些人时刻都怕说错话,谨慎得最后变成“哑巴”了。中国的“哑巴”很多,特别是下级与上级在一起的时候,除了拍马屁的话,其余的坏屁猪屁几乎都不敢放。克尔凯郭尔对这种沉默为保险,多言为冒险的态度不以为然,他说:“如果我冒错了险,生活就靠惩罚来帮助我。但如果我一点险都不冒,那谁来帮助我呢?”国民性格中的懦弱到最后麻木不仁,就成了老儿麻痹症,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和正义感,在权势面前不敢说真话,将真话“沉默”起来,实际上是人格的沉没。讲真话的正义感和胆量沉没到海里喂乌龟了。这种畏首畏尾的“沉默”也就是缩头乌龟。 在我看来,如今这个社会,“沉默”并不一定是“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