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逻辑:你被骗了!

时间:2009-12-29 23: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简之 点击:
我很佩服教逻辑的先知们。逻辑这个东西,像哲学一样,是一门智慧的学问。在英文里,叫做逻各斯(LOGUS)。西欧的文典里,少不了这么个词汇。 然而,逻辑是严肃的、认真的、不掺杂人情的、符号的智慧,所以,注定是最枯燥的学问。逻辑学家里面,你不会听说有

我很佩服教逻辑的先知们。逻辑这个东西,像哲学一样,是一门智慧的学问。在英文里,叫做逻各斯(LOGUS)。西欧的文典里,少不了这么个词汇。
然而,逻辑是严肃的、认真的、不掺杂人情的、符号的智慧,所以,注定是最枯燥的学问。逻辑学家里面,你不会听说有几个能干的女性。女人天生是感性的,她们不合适于逻辑。逻辑是男人们的专属。没有女人来争!
最早接触逻辑,是在中学,思维刚开的时候。《中学生阅读》杂志登了一篇议论,其中举了几个例,第一个就提到英格兰人罗素的著名“悖论”(PARADOX)。
罗素悖论怎么说呢?他说:
“先前,有一座城,城里有一家理发店,店里有一个理发师。一天,理发师张贴布告,说:我给全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就这么一句,人来人往,没觉得不妥。但,真正的智者上来了,他低眉一思量:不对,有问题!
“什么问题呢?他就问理发师:你说,给全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是么?
“理发师道:是的。
“智者又问:那么,你给自己理发么?
“一句话问蒙了理发师。他才幡然醒悟,果然有问题!真真智者啊!”
这个理发师悖论,出错在哪里了呢?我们一层一层的分析如下。
第一,
假如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那么,依据招牌的规定“给全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现在就要给自己理发了。岂能?
第二,
假如理发师给自己理发,那么,依据招牌的规定“给全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可以推断,他必定是不给自己理发的。荒谬!
所有的可能,我们业已分析完全。无论从左从右,我们一条路也行不通!弄到最后的结果,理发师给自己理发不是,不给自己理发也不是!这样做人,实在是难啊。
好在有了罗素,大数学家兼大哲学家,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小逻辑》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一个人搞定了!作为额外的拓展,我们不再作深入的究问了。诸位如有兴趣,可取数理逻辑的书来研究,就是集合论的那一部分。
逻辑教人以聪明的方法,不要糊涂了生活。然而,如果逻辑学只能作为教科书,给人们研究,那是大大的浪费。逻辑学的方向,是要朝应用去的。不能化为应用的学问,注定湮灭。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提倡读书人要“学以致用”,不可死读书,变成了书呆子。我们对于逻辑学的要求,也是如此,要它学以致用!
我举一个例,诸位瞧瞧,逻辑的方法是不是很好用?
简之有一天收到一条短信,看那号码,却是不认识的。再看短信写的什么:
“这是我的新号,以后常联系。”
若不假思索,你可能以为,这是个忽略了的朋友,现在换了新号,特来通知你的。于是,你赶着热热的人情,回复了他。结果,你要么是入了陷阱,要么是一个无聊的人浪费你的闲情!总之,你不认识他,一定的!
我为什么如此肯定,一定不认识他呢?这原是逻辑的一个矛盾。如下分析:
第一,假如我认识这个人,并且知道他的旧号码是A。现在,他的新号是B。并且,我不知道。
如果他用一个简之陌生的号码B,这样写道:“这是我的新号,以后常联系。”简之一看,是个陌生的号,不认识。既然不认识,何得新号旧号之分?文理很不通。
如果他以A号码发送,简之一看,是A卡发的,认识。仔细一思量,更不对了:“既然他以A卡发通告,是旧号啊,为什么说这是他的新号呢?”矛盾,矛盾,实在是不通!
你想,如果我是他,现在要换号码了,会跟朋友简之怎么通知呢?他会用A号码,告知简之:“我的号码要换了,是B。”这样子,说的最明白。
所以,事实只有一种,就是假设不成立,即:我并不认识他。
第二,假如我不认识他。不知道他的任何号码,包括新号和旧号。甚至,我连他换号一事,都不知道。就是说,我完全对他一无所知。
现在,一个陌生人,以陌生的号码,告知我说:“这是我的新号,以后常联系。”是不是莫名其妙呢?我本不认识你,干嘛写的好像认识你似的!显然,这是一条无聊至极的骚扰短信,大可不必理会于他。
问题的症结,在于:只要假设我不认识他,就迎刃而解了。两种情况推论之下,证明我的确不认识他。
逻辑在于我们的活学活用,用诸生活,精简生活,理智生活,这才不致犯一些可以避免的错。为此,诸君共勉之!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新时期青少年艺术与审美读本

      作者:谭棋介

      艺术,是人类不断探索美好生活的结品。古往今来的文学大师们,以其洞察世事的深刻 思想、出神人化的写作技巧、…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幸福离你有多远

        我们总是觉得幸福是那样遥远而不可及,永远近在咫尺而从未拥有。可当目光触及到路旁石...

      •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平安夜的“红富士”正在果盘里酣睡,圣诞节的常青树还眨着灯光,一个平常而又重要的日...

      • 三天、三年、三十年……

        望着怒气冲冲的交警,议员一下子紧张了,他极力地想和交警解释一下,说自己真的不是故...

      • 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们永远在路上,有美好,有回忆,即便有所遗憾,我们也不要太在意。即便是阴影其实也...

      • 睡个懒觉

        学校20年的校庆,忙得我晕头转向,苦不堪言,等到校庆结束的当天晚上,慈善的老校长温...

      • 爱国才能助推中华复兴

        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