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里,周传训老师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摄影、工书法、精根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以书法和诗文而着称。 我和周传训老师的相识,也是缘于他的书法和诗文。周老师的书法和诗文作品,我是久有耳闻,却一直未能如面。几周前的一个周末,周慎宝先生约我周日到莱城与几位文友小聚,其中就有我仰慕已久的周传训老师。尽管周日突然接到加班拆迁执法的任务,想到与周传训老师相聚的机会难得,任务完成后,我就风尘仆仆地赶到莱城。由于我的迟到,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谈诗论文赏书法,只好一边用餐,一边交流。我与周传训老师初次谋面就有一种相见如故的感觉,交流十分投机,谈性热烈,饮酒尽兴,最终不胜酒力的我竟酩酊大醉,在情趣盎然的文友小聚中留下了一点无法掩饰的羞愧。文友小聚,醉意酣畅,表面上是诗人孙红霞特意从家中带来的泸州老窖醉倒了我。其实真正沁人心醉的还是周传训老师专程带来的书法作品和诗文选。周老师的十米正楷小字长卷,餐桌旁展开局部欣赏,让我叹为观止。说起周老师的十米长卷,诗人孙红霞不无羡慕地告诉我,长卷在餐厅中徐徐展开时,酒店老板和员工们一起聚拢过来,看了长卷一个个直竖大拇指,开口叫好。初次与周传训老师相聚,酒意酣畅,几口清爽的解酒液,虽然暂时解除了泸州老窖的烈性,却丝毫没有冲淡书法和诗文的醇香。时隔数周,我依旧醉意朦胧。 周传训老师是莱芜市口镇成教的一名教师,由于在教育工作上勇于开拓创新,曾获得“现代新儒者”和“杏坛老黄牛”荣誉称号。数十年来,他在工作之余,热衷于艺术创作,在书法、诗文、摄影、根艺、金石等艺术领域都有所建树,创作出了大量的脍炙人口好作品。艺术精湛的周老师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这一点从他为自己选用的斋号“听虚斋”足以看出。 周传训老师能诗善文,他的诗文具有自己的艺术个性。莱芜诗词学会会长王允静先生在周传训老师的诗文选序言中如此评价:“他的文学作品的特点,是诗文一体。这种形式很像《滕王阁序》的写法,新颖而实用。文是诗的依据,诗是文的升华,二者是相辅相成,可谓之相得益彰。”我十分赞同王允静先生的这一评价,周老师的诗文富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很难归属到哪一个流派。他在诗歌创作上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并借鉴学习了诸多中国诗派的技法和元素,取舍之间,自成一格。他的诗歌不是一首首孤立的诗行,而是有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诠释诗意的笔墨作伴。这样的诗文,让诗意不再朦胧,让文字富有诗意,很容易让人接受。我一项垂青与散文,诗歌、小说很少涉猎。然而,周传训老师这种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的“半文半诗”的笔墨却让我格外喜爱。品读周传训老师的诗文, 就像品尝一壶老酒一样,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浓香四溢。周老师的精美诗文,就像冬天的一壶烧酒那样“有温度”,喝下去温润全身,热情四溢;就像泸州老窖那样“有烈度”,喝下去跌宕起伏,壮怀激烈;就像珍藏多年的茅台那样“有厚度”,喝下去浓郁醇厚,回味无穷…… 虚斋艺湛沁心醉。艺术精湛的周传训老师的诗文让人陶醉,他的书法作品同样醇香迷人。对于书法艺术,我是外行,欣赏周老师的作品也只是感觉好,感觉妙,至于好在哪里?妙在何处?根本没有能力道出个子丑寅卯来。还是借用王允静先生在他的诗文选序言中的评价来表达一下赏书感吧:“他的书法作品,总体看布局合理,疏密参差,浑然一体;每个字间架结构得体,起笔无论是直起还是藏锋,都厚重有力,很有讲究。用笔线条流畅,楷书方正清俊,行书如行云流水。” 周传训老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多面手,他喜欢诗文、书法;热衷于摄影、篆刻;对根雕、金石也颇有研究。他那集腋成裘的诗文选不只是一本文集,更是一部荟萃他艺术成就的艺术作品集。诗文选除了情意浓浓的文字展示,还有笔畅流利的书法,栩栩如生的根雕,亲手捡拾的玩石,记录生活的摄影,还有琳琅满目的荣誉证书影印,刊载事迹作品的报刊影印…… 看似琐碎的艺术作品,却让人震撼,沁人心醉。一位历经困难时期的磨难,沐浴新时代的改革春风,将根深深扎进山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一位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长者,他的内心是如此的纯净和向善,生活对于他每日都充满着期冀和召唤,他在用艺术来感恩生活,来回报生活。 周传训老师,涉艺广泛,胸襟宽广。读他的诗,看他的文,赏他的书法,观他的根艺,令人倍加仰慕。他是学者,又是教者;他是诗人,又是 ;他是书家,又是拍客;他是榜样,又是力量。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他的书法和诗文中品到自己的快乐与惬意;从他的每一件艺术作品中有所感悟和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