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接到电大同学的电话,说今年许云贵老师70岁,准备在9、10月间邀约同班的电大同学一起去成都看望他,后来此事因故取消。不能一起去拜望许老师感觉到比较遗憾。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而许老师是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中比较难忘的一位。
光阴易逝,往事如烟,一晃已经30年。
那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考上了四川电大语言文字专业。会东县有一个辅导班,许老师担任我们这个班的班主任和辅导老师,他是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
当时同学们几近而立之年,有的甚至已经超过30岁。仅仅小学、初中文化的我们,在学业荒废10多年后再拿起书本,又不脱产,加之工作、家庭的拖累,学习起来相当吃力。就是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我们珍惜上大学的机会,硬是熬过来了。起初会东县没有设考场,每学期末我们去会理县考试,他都陪我们;后来经过他的交涉,会东设了考场,方便多了。
他给我改过几篇作文,一篇《诤友》,对我评价较高,让我自信心大增;一篇散文《我赞美你——生活》,想卖弄一下文采,我写成了长诗,他评价比较中肯,让我后来更本色一些。他批改作文一丝不苟,特别注重在遣词造句和挖掘主题上给予点拨。电大3年时间,主要靠自学,辅导老师本可以什么都不管的。他默默的为我们服务整整3年,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比较优秀的毕业,而且确实学到了许多知识。
至今我还珍藏着我们电大毕业的合影。他还专门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硬面抄笔记本,给我的毕业赠言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意在慨叹我们毕业之不易;也勉励我们今后更努力。我为他写的是:“什么都不用写,一切都不必说,留在心里,一首无字的歌。”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缘分啊。
后来他到了会东党校,还担任党校校长职务。他算是会东县知名的文人,经常发表文章。退休后,耐不住寂寞,开了个小店名曰“雅俗书画铺”,还开设“第二课堂”,继续与文化结缘。接着相继编印发行了两部他多年积累的文字作品《花甲文集》和《休闲文集》。过后许老师换了手机便联系不上。
今年9月,我与许老师联系上了,得知他长期住在成都女儿那里。9月18日,中秋的前一天,我和老婆专门去拜望他。他住的地方距我们那里并不远,走路不过10来分钟路程。
得知我们到了,他专门从楼上下来接我们。他穿着白色的对襟短袖衫和深色的短裤,显得很休闲;理一个平头,头发花白,精神还好。见到他,免不了拉些家常。他除了继续写作,近年又迷上了篆刻。现在,他定期出版《老年人天地》。所谓出版,不过是用A4纸打印、订书机简单装订而成,他拿出他编写的几期《老年人天地》给我们看,篇首篇尾是他写的文章,中间是精心摘录的一些关于老年人修生养性、养生和保健的文字,封面有他新近的篆刻作品4、5方,鲜红鲜红的,很醒目。
他最初留给人的印象似乎不擅言辞,甚至有些木讷,属于一个极其普通,走进人群中就找不到的人;相处久了,你会发现他很有底蕴,内涵丰富。在进修校、党校担任多年的教学工作和领导职务,他人品高尚,胸怀坦荡,做事严谨,韧性十足,性情随和,为人低调。
10月15日,是例行的居住在成都的会东人聚会。一大早,人们陆续来到三圣花乡聚集地。许老师提着一只蓝色布袋,他参加聚会的目的之一是赠送他的作品,他在人丛中寻找着他要赠送的人,遇到了,寒暄几句,取出作品,对方感谢,即刻拜读。他赠送给我他的新着《新说文解字》和期刊《老年人天地》第五期。新书是他的女儿和儿子给他印的,并且为他写了序言。
今年许老师退休整整10年,我明年也要退休。他着作中总结的退休者在物质上追求“八有”:有板有眼、有心有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精神上追求“六无”: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无怨无悔;心态上保持“九不”:不攀比、不自卑、不作秀、不自欺、不懈怠、不折腾、不争论、不打听、不苛求,真正给人以思考。
年轻时得到他的教诲,临退休时受到他的启发。像他这样平和淡定从容自然的良好心态,是我应当效仿的;像他这样有寄托有追求有意义的退休生活,也是我愿意享受的。
从来古稀尊称上寿,自今以始颐享天年——祝愿许老师健康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