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来喜若狂,
菜足饭热暖心肠。
花前月下歌一曲,
开朗人生日久长。
这是网友“苦菜花开”在2012年4月自写的一首藏头诗,时隔一年她又写了第二首,《苦菜花开(二)》“胸无点墨喜涂鸦,莫管诗翁笑掉牙。谁道吟园皆雅草,且逢苦菜绽黄花。”她的两首小诗写得是否合乎格律,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我对古诗格律不精通,只是从其诗的内容上及我从她所写的散文中,想说说我对她的了解和印象。
“苦菜花开”很喜欢写诗。她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深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她的散文《父亲,我为你骄傲》便略知一二。她父亲是个很出色的语文教师。在她读初中三年级时,父亲就成了她的语文老师。父亲当年的教学情景,至今她历历在目。据说她父亲能把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讲得通俗易懂,父亲喜爱给学生朗诵课文,尤其父亲读起古诗词来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学生常受感染,以至于热血沸腾。她听父亲讲课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她父亲写得一手好字,精通声律,常义务为乡邻写对联。村里每年的春节对联,及平时相邻家红白喜事的帖子,大都出自她父亲之手。她父亲写对联可谓别具一格,能把课堂社庙、屋宅户主的名称、巧妙地镶嵌到对联里,而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不落俗套,因此颇受乡邻称赞。她父亲退休那年,自己也走上了讲坛,成了一名代课的小学语文老师。她父亲为此很感欣慰。
当小学语文老师的她,尽管秉承父亲喜读诗善写文章的特点,但教书育人可不能马虎。她在《母亲的爱》一文中写到:把学生教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一定的功底是万万不行的,自己得下苦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你磕磕绊绊的,总算考了代课教师,要好好干,找份当老师的工作不容易,干不好也对不住那些孩子!”母亲千叮咛万嘱咐的话,时时在她的耳边回响,她牢记在心里,经常以母亲的话告诫自己。她代课八年,起早贪黑,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钻研业务,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及业务知识。她终于有了代课教师转公办教师的考核机会。那时她已为人母,她进了夫家,婆婆对她颇为不满,曾对她丈夫甩出一句话:“以后你可别后悔!”理由很简单:说她这个代课教师迟早要回家种田,她长得瘦小,又不是做农活的料!婆婆唆使自己的丈夫和她决裂。可是丈夫并没有嫌弃她,反而更加疼爱她,呵护这瘦弱且多病的她。她没有因自己的婆婆瞧不起自己而颓废,放弃自己的理想。她坚持不解地努力奋斗,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她为了不放弃代课教师转公办教师机遇,她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心血,利用业余时间,不分昼夜的看书学习,掌握文化理论知识。她花费了大量脑力劳动,承受着家庭及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生活的坎坷磨平了她的棱角,身体过度透支,她的精神似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想放弃。在关键时刻,丈夫始终如一的鼓励她,尤其是母亲给她精神支持,一再鼓励她顽强地去搏一搏。为让她安心复习考试,母亲又替她带孩子,隔三岔五的给她补充营养,帮助她恢复体力。在母亲的关爱下,在自己刻苦的努力下,她如愿以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高兴的把考得第一名的消息告知母亲时,年迈的母亲喜极而泣。
我以为“苦菜花开”的第一首小诗很真实地诠释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她把自己刻苦努力奋斗而获得甘甜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父亲给她的影响,母亲给她的支持,丈夫给她的鼓励,无不渗透着亲情的温暖。她学会了感恩,她懂得感恩,她以一曲赞美的诗和短小精干且朴实的散文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从此她的生活里充满了阳光,她不再生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她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她时不时拿起手中笔写些属于自己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于是便有了《苦菜花开(二)》的小诗。
作者在她的第二首小诗里,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尽情地流露自己“喜欲狂”心情。“胸无点墨喜涂鸦,莫管诗翁笑掉牙。”诗的第一句表明她为人谦和,比较低调。她喝过墨水,喜欢写诗,但觉得自己写得不是很好;于是便在第二句里寄希望那些个有学问的“诗翁”多加指点,写得不好不要见笑,同时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调侃“诗翁”,笑话也未尝不可,但千万别把自己的牙齿给“笑掉”了。“谁道吟园皆雅草,且逢苦菜绽黄花。”诗的三、四句作者以比喻的修辞,说明:在诗歌这个百花园里,有众多的高手引吭高歌,写出精美而优雅的诗句,且遇到过去的“苦菜”如今就像一朵漂亮的“菊花”,也绽放在“好心情”诗歌的园地,释放自己的好心情!寻求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因此说“苦菜花开”是个“开朗”的女性。于是她在诗歌的园地里,辛勤的耕耘。无论是远隔千山万水的老者、年轻人,还是身处异乡男人、女人,她都寻找机会和他们(她们)交流写诗的感受,与之和诗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诸如:《问二诗翁》“山居野老白头翁,泼墨抒怀意兴浓。老妪穷词拼凑苦,可摘妙句补微空?”而“白头翁”则以和诗的方式给其回答:“告知苦菜白头翁,爱你学诗兴意浓。句子中间安事少,宜多世味补虚空。”并为其作注说:写诗要尽量把物事容入句子中去,不能空唱:平平仄仄平平仄!关于摘句:古人就有这规矩,叫做集句诗。集成一首哪怕四言诗也费力的。但是我相信,你串烧真人的诗目那首现代诗,不是挺好吗!言辞恳切,批评也不失委婉,同时还给以温馨的鼓励。
再看“山居野老”的回复。诗曰:“苦菜诗情意趣崇,山居野老愧颜红。平常俚语难称雅,得遇知音实幸荣。”山居野老也喜欢写诗,说“我虽爱写诗,但都是下乘之作,可以说难登大雅之堂,既然菜花诗友有兴趣集句,完全可以。”语气里透着谦虚,他很理解作者的用心,表示支持她!又如:“白头翁”的《七绝四友图》“山居野老下青峰,苦菜花开向彩虹。雨后天晴逢好景,欣然邂逅白头翁。”诗一上网,几个爱好写诗的网友纷纷和诗,其乐融融,非常开心。我读完后,颇有感慨。盛赞是一首好温馨的“四友”图,白头翁真是高手,此绝真乃一绝呀!欣赏!欣赏!并步韵和一首,深表敬意。诗曰:“七月邂逅白头翁,高兴无忧乐轻松。四友屏前寻乐趣,夕阳无限看彩虹。”苦菜花开见此情景,灵感来了,接着也赋一首“野老山居一卧龙,下山拜会白头翁。花开邂逅正七月,喜见夕阳无限红。”山居野老更是紧追不舍。他说:短短四句诗居然把四个的笔名嵌入其中,思维精巧可见一斑。于是赋上一绝:“当年幸遇白头翁,苦菜花开现彩虹。野老山居真幸福,斜阳邂逅乐相逢。“我们从四位诗友相互和诗中可以看见诗歌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
在“白头翁”的影响下,苦菜花开又写了首《五友图》“花开邂逅乙真兄,野老山居白发翁。地北天南欣聚会,晚阳同舞暖融融。”于是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网友“乙真兄”。我深感荣幸先有“四友图”,又来“五友图”,便和诗一首以共勉。诗曰:“花开引来乙真兄,七月邂逅白头翁。地北天南何时会?相见野老山居中。”诗友之间如此其乐融融,我倒觉得“苦菜花开”功不可没。她性格开朗,文字朴实无华。她的文字是从心底里自然流淌出来的,不做作。正如她自己说:她不喜欢风花雪月的文字,她写不来,她喜欢朴实,有血有肉的,有生活气息的文字。我与她素不相识,是“好心情”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是她朴实而温馨的小诗,把我们融合到一块!正所谓:
苦菜花开香万里,
感恩父母广为师。
不与牡丹比秀色,
愿和网友乐题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