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30多年前,这首《鼓浪屿之歌》曾唱遍大江南北,鼓浪屿也伴随着这优美的旋律深入我的心中。直到今年在春光明媚的五月天,才有机会登上这个美丽的岛屿。 从厦门岛乘轮渡,越过700米左右的鹭江,五、六分钟便到达鼓浪屿。 刚上船,导游就给我们介绍鼓浪屿的由来:“鼓浪屿原名圆沙洲,面积只有1.87平方公里的小岛。因海水冲击岩石而发出似鼓响的声音而得名。” 踏上这个碧海环抱着的小岛,似乎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鼓浪屿,处处是热带、亚热带的果树,满眼是苍翠的绿色,518岁高龄的古榕树依然苍劲。荔枝、龙眼、芒果、杨桃的叶子在风中婆娑起舞,绿得可爱;“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凤凰花树,花开正艳,海风吹来,花瓣纷飞,似天女散花。若正值挂果季节,黄绿的芒果、青红的荔枝都像一颗颗钻石躲在叶底下,沉甸甸的,半遮着脸,羞答答地窥视着这些远道的来客。 鼓浪屿的早晨,海雾弥漫,没有浪,没有声响,祥和的海湾,还没醒来,小街少有路人。或许会见到一位半身浸在海水里的人,他就是早起的“赶海人”。 鼓浪屿的黄昏,天际一抹夕阳,慷慨地洒下无数金线,把美丽的鼓浪屿染成了琥珀色,高低错落、青砖红墙的楼群上玻璃窗,像无数只眼睛,在拂面而来的海风中,顽皮地眨着眼。这里是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鼓浪屿景观很多,最着名的自然景观当属日光岩。它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的龙头山顶端,海拔92.68米,为鼓浪屿最高峰。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峰巅,凭栏远眺,绿树叠影,楼宇林立,在绿色与橙黄色的主色调中,时有船影穿梭往来,整个鼓浪屿尽收眼底。 听同伴介绍:传说日光岩原为“晃岩”,郑成功见其景色远远超过日本的“日光山”,就将“晃”字折成“日光”,故称为日光岩 日光岩下有一石洞,是由巨石架起的通风口,称“古避暑洞”,洞内凉爽异常, 洞背后刻着一首诗:“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 站在日光岩,登高远眺,海天一色,碧波荡漾,阳光之下的海面如遍撒碎银,波光粼粼,海鸥在蔚蓝色的大海上自由地飞翔,由于是逆光,看到的是它们的剪影,蔚为壮观。 鼓浪屿雕塑像众多,因为这里经历了太多的劫难,有太多的故事:金戈铁马,人文荟萃,百业手艺,市井怡情…… 望着他们,仿佛被推进时间隧道。 站在“闽海雄风”前,当年郑成功出征台湾在此临海誓师,昔日抛鼎掷剑的皓月雄风浮现眼前。 郑成功石雕像,仍面朝波澜壮阔的台湾岛,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形象挺拔刚劲,气势雄伟。石雕像高15.7米,重1400吨,由625块优质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历史人物石雕像。 从鼓浪屿的日光岩上高大石壁镌刻着“鼓浪洞天”、“天风海涛”处拾阶而上,可以见到一个石砌的寨门,那是郑成功当年建造的屯兵营寨。寨门右边有块上端平坦的巨石,刻着“闽海雄风”四个大字,那是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 公元1662年5月,郑成功积劳成疾,病逝于台湾,时年三十九岁。他收复台湾的辉煌业绩,光照千秋。 鼓浪屿小小,竟是“万国建筑博览”。在这小岛上荟萃了上千座风格各异、中西合壁的中外建筑。这里有我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庙宇,有闽南风格的院落平房,有被称为“小白宫”的八卦楼,有小巧玲珑的日本房舍,也有十九世纪欧陆风格的西方领事馆,还有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精品的菽庄花园…… 林林总总,鼓浪屿是一部说不完道、不尽的建筑百科书,它述说着所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 鼓浪屿,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都市喧嚣,没有大都市那种热闹复杂的夜生活,是一座简单的小岛,安静的小岛,更是有故事的小岛,住着小路散步的有故事的人,行走着寻故事的人。 我们漫步在这个美丽的小岛,《鼓浪屿之歌》伴着和煦的海风依然在飘荡: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作者:史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