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锦秀峨眉。首先想到的是金庸的小说。郭襄到此隐身修炼,创立峨眉派。在江湖上,既是温婉秀美,也是凌厉冷凌。不管屠龙刀和倚天剑与峨眉派有多少渊源,有多少关系,也不管周芷若是否真有出现在峨眉派,并当上掌门,之后又舍弃,周游山水间。都不是此行的目的。去感受这座“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蛾眉焉”的青秀名山之灵气、秀丽,才是此行的重点。
第一站,清音阁。“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山石流泉,花草芬芳,亭台碑石,上书“万古清音”。行至双飞桥上,静心听音,古韵犹在。如同梵音一样,穿透灵魂。
听泉听风听茶听纷繁俗世外上古清音。
在唐代初年,一位高僧在大峨寺的呼应庵中,常常深夜听音,风雨无阻。我想,下次来,一定在清音阁住一晚,在晧月当空之时,聆听“清音”。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是世人所希翼的。风轻云淡,雨雪天晴,浅水流唱,日出日落,这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也为世人所奢求。“忘掉尘世的忧虑”自古到今,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吧。史载,康熙为寻找出家的父亲顺治,来到峨眉,沿途看到男耕女织,秀美景色,袅袅梵音,有感于这种超凡脱俗,熙熙乐乐之象,写下“忘尘滤”,敕刻于岩上。
也许我们的贪、嗔、爱、恨、喜、怒、哀、乐,种种的烦恼、怅惘,皆源于内心对万事万物的执着,欲望。若能看得开万事万物,心中的纠缠也会被平和替代。生活自然也安稳、淡静。
忘景忘物忘我忘红尘人间中沧桑忧虑。
历史追溯到唐朝。太宗皇帝还是秦王的时候,来到峨眉祭拜老子。当时正处于与太子的激烈斗争中,使他对李氏王朝的担心,无心于峨眉秀美景色,写下“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材蝉。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两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卓越 贡献的君主,在相差几百年的时间里,在静静的石崖前,一忘一忧地写下自己的心情。历史,就是这样让人回味。
石崖前逗留一会,感叹了一会,继续向前,转过了一线天,就到了生态猴区。
都说一线天的猴子是强盗猴。手拿什么东西都会抢。我把帽子、相机、手机、水壶全塞进包里。准备过那个强盗猴区时,遇上了刚
从猴区走过的叔叔阿姨,说一大群猴子在吃玉米,忒好玩。
看到了一个旅行的人买了多包玉米来逗猴子。我混进了他们中间,企图避免被那群泼猴子打劫。可是,还是被一只泼皮猴蹭上了。乖乖给了一包玉米,总算放行。它却乐滋滋吃着。
在郁郁葱葱的山路上拾阶而上。不知爬了多少级台阶,不知转了几个弯,身边的环境越发感觉清幽。鸟鸣声声,树木翠绿。隐隐地看到在崇山叠翠之中的寺院。疲惫和汗水抛到了九宵云外,加快脚步,一路向上。
从清音阁上行六公里,经过“蛇倒退”的长坡(99折3200余阶台阶),抵洪春坪。
洪椿坪,在天池峰下的山腰里,建有禅院。这里古木成林,参天蔽日。“洪椿晓雨”是峨眉十景之一。当炎夏清晨,常有霏霏的“雨”洒向庭院,四周林中蒙蒙一片,并有渐渐“雨声”。这“晓雨”,似雨非雨,如雾非雾。漫步寺外,仿佛周身被“晓雨”润湿。但衣装丝毫没有被雨水浸湿的痕迹。却顿感清凉和舒适,似飘忽在迷茫的境界中。而现在,感受的只是天高云淡,秋空如洗的秋天意趣。
林深、庙静、林涛阵阵,鸟语声声。清幽静雅的洪椿坪,给人一种清心的温柔。你可以在此喝茶、阅读、笔记、思绪,洗却种种妄念,回归初白之真。
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进庙,添上热水,吃些面包水果,填饱肚子。没有时间去看看这里的一幅百字楹联,实属遗憾。同时,也羡妒着寺内晒着太阳,与清茶书香相伴的人。
善行,善思。我们总是喜欢去寻找各处让人感动的风景。记录、存放。这种欣喜的心境是山水知音的灵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三层境界,或许可以启发我们思考眼中风景的实有与空相。
洪椿坪的清朗,恍似一个世外桃源。下次再来,便要在这住上几宿。从夕阳西斜到黎明拂晓,欣赏“晓雨”之妙。
清文学家赵熙在《峨眉记游诗》中写道:险处依稀到百分,上方人语半空闻。人行转折传书势,春蚓秋蚊画子云。
从洪椿坪上行十五公里,磴道七千多级,有寺名曰“仙峰”。途中要经过全山坡道最长、最陡,石磴最高、拐弯最大的一段路,号称“九十九道拐”。
上望,望不到拐尽头;下看,看不到拐起点。石阶,石阶,还是石阶。
汉书中飘逸雅致的“之”,变成脚下的石阶山路,却又是另一回事了。身上的背包感觉越来越重。幸而,峨眉的灵秀景色,分散了身体的疲惫。
看那山势雄伟,隘谷深幽,林木葱茏。“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许多年前的南宋,在峨眉的山路上,有一位叫“小东邪”的俏女子偃骞而行。从此,武林不再是男子的天下。“峨眉一出,谁与争锋”。峨眉的灵气,也许只钟于郭襄一人。
静静的山路上,除了往上走的人,还有从金顶下来的人,互相找了招呼,问及早上是否有看到云海,日出。得到的回答是,看到了,干净、漂亮。很有力量的话。卯足了劲,又走上了不少石阶,到达仙峰寺。
这里古木参天,茂密浓郁,寺后长寿岩高插入云。迎面华严顶宛如翠玉屏风。寺后有一洞,名“九老洞”。相传赵公明曾在此修炼。
一直在赶路程和时间的我们,没有在此停留太久。传说丢一边,景色留心中。继续向洗象池进发。隐隐看到洗象池寺就在密林中,山峰上。可是路程却是那么遥远。经过道路陡险,石磴若齿的钻天坡,折左折右,一上一下的石阶越来越折磨人。
太阳似乎也疲倦了。渐渐地收起了光芒。暮光笼罩着整座山峰。山里的气温开始往低走。从清晨一直走到现在,一下子感到肚子里空空,寒气逼人。去往雷洞坪的路变得漫长又漫长。最后,放弃了晚上到达雷洞坪的计划,就在洗象池休息,明天再赶早往金顶。
洗象池,清康熙年间名为“天花禅院”。寺内有一石砌天方水池。相传普贤菩萨乘白象过此,必先洗象,后改名洗象池。殿门有联语一幅:妙相庄严花雨曼陀纷桔彩,峨眉耸翠香焚宝篆。
和寺里的师傅正说着话,他告诉我们,今天在这里看日出也很漂亮。不知何时,一只猴子端坐在寺前的石阶上。或许,刚才的谈话被它听去了。寺的上面有观景台和农家旅舍。我们便往旅舍投宿去。老板娘挺热情,把一大房间给我们住。所有的东西扔进房间后,就去吃饭,填饱肚子。
同桌的还有广东来的GG和一位乐山MM。他们也是从山下一路走上来的。晚餐也很丰富,雪蘑芋炒鸭、老腊肉炒白菜,还有一盘热腾腾的汤。
饭罢,一伙人相约去洗象池看峨眉十景之“象池夜月”。可是,来的时间不合,这晚上并没有月亮。就在观景台上看星星吧。
抬头看看蓝色的星空,只见满天星光闪烁,万籁俱寂。伸手似乎可以触摸繁星,一边倾听着风的声音。让人觉得飘飘欲仙。“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摆脱了一切的羁拌,彻底感觉脱俗的宁静。
灿烂的星空,像灯盏照亮内心。
最黑的夜,最亮的光。
静谥的夜,侵浸着每个人的心。
夜深了,大伙也各大自散去休息。峨眉的晚上,赐于了我们一场“星光下的睡眠。”
这晚,山里的神仙没有出现 梦中。
第二天,早早地醒来,洗漱后急忙跑出观景台看日出。天微微亮,东方稍稍露出一道红光。雾却越来越大了。最后,连红光都若隐若现。看来,今天有雾,这里看不到日出了。赶紧吃碗鸡蛋面,前去雷洞坪。
还是继续着令人纠结的台阶。望月坡、连望坡像天阶般延伸。越往上走,雾越来越浓,仿佛走进一个缥缈的仙境。
雷洞坪已经在一片雾海了。为了节约时间,没有再走路上金顶。从雷洞坪坐上行索道,直接到金顶到达金顶的时候,万丈的阳光从云端照射下来。从雾海中上来的我们,看到的是一片云海。千米之下云雾弥漫,千米之上云海翻腾。美翻了。更让我们惊喜的是,看到了贡嘎雪山。云海之外,苍穹之下,贡嘎明明朗朗地浮现在眼前。
没有看到日出的遗憾已经一扫而光了。层层的云海淹没了屋瓦山。贡嘎群峰穿越云海,清晰可见。感谢上苍赐予的一个好天气。让千里而来的我们,没有失望。
刹那,天地间,如同仙境一般。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金顶有十方普贤菩萨金像。通高四十八米,有六千多吨重。四十八米高代表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愿望。“十方”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和佛教中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全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
金顶凝聚着峨眉山的最高境界。代表佛的圆满,光明。又汇集了人间对光明和幸福的向往。金殿、银殿、铜殿,还有四十八米高的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汉传佛教朝拜中心和壮丽的自然观景台。让人感受到佛在景中,景在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