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拜水都江堰

时间:2011-11-08 16:15来源:知音论坛 作者:江河月 点击:
  我们去观景,不是为观景而观景,更主要的目的在于接触中国的古代治水文化,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拜祭历史的治水功臣。以往我去观山看庙,从不拜佛,但在李冰父子雕塑前,我虔诚地跪拜着,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我认为,李冰父子是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典型

  去九寨沟看山赏水,少不得去看看都江堰这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与其说是看,倒不如说是对李冰父子的顶礼谟拜。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是一个古老的水利建设工程,也是目前世界史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牵引岷江水,绣青岷江山。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源头在弓杠岭雪山之巅的岷江。每当春夏,积雪融化,山洪爆发,洪流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传说李冰并无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因说郎有半子,两女婿为一子,所以后人纪念李冰父女称父子,塑像也是李冰父子的形象),邀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当时并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剥脱,连续烧石十载,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此叫飞沙堰。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历经2000多年,至今效益不衰,其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符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汉武帝元鼎六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元世祖至元年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并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清同治年间,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都江堰考察,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成为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都江堰一直为古今中外文人志士所仰慕。


  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到目前,灌溉地域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它的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有关规定,都江堰是“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修好后,周边又陆续建起了“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的);宋代以前又建起了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索桥横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颇具特征的景观。还有伏龙观(位于都江堰市离堆公园),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这些建筑群依山傍水,根据自然地理环境造势,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都江堰规模宏大、布局科学、费省效宏,代有兴建,历经2260而不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最先进、最科学独一无二的无坝式引水枢纽,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着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虽然波及了都江堰,但对这水利工程并未造成多大损害,由此可见都江堰工程之坚固。


  二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江堰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沿流着官方与百姓的民间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已成为当地的一种传统习俗。


  我们去观景,不是为观景而观景,更主要的目的在于接触中国的古代治水文化,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拜祭历史的治水功臣。以往我去观山看庙,从不拜佛,但在李冰父子雕塑前,我虔诚地跪拜着,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我认为,李冰父子是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还有为此作出很大贡献甚至献出了生命的许多不知名姓的古人!我跪拜“二王”雕塑,更要朝拜所有为此作出了贡献的古人。


  人们常常喜欢夸张地说千秋基业,我以为都江堰才不愧是真正的千秋基业!


  拜水都江堰,意在于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老板为什么会发火:职场生存技能

作者:吕国荣

用真实鲜活的例子,给求职者答疑解惑,经过五年市场检验,数十万人验证后,自发口碑推荐。教会读者看清老板发火的真正…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桃花潭漫记

    桃潭妙, 烟雾锁重霄。 渡口桃花香四溢, 潭中清水乐逍遥。 仙景万家寥。 ——《忆江...

  • 溪流淙淙系山魂

    溪流淙淙系山魂 粤西是广东欠发达地区,尚未开发的这片土地仍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环境。...

  • 又是一个春天

    熬过一冬的萧索,奔向春天的怀抱。我看着窗前的枯枝干渐渐地生出鲜绿的嫩芽,倏忽间,...

  • 北京的雪

    北京的雪,是好客的。 去年11月8日,晨曦微露,黑沉沉的天幕下,朔风飒飒,吹着口哨,...

  • 我眼中的冬天

    身为一个北方人,又从未去过南方,实在无以从自身经历比较南、北方冬天的差异,只是简...

  • 爱你们……

    因为与自己喜欢的一群朋友在一起,出游就变成了一件高兴的事。孩子们的笑语喧哗,在山...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