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美丽的春姑娘来了;犹带寒意半遮面,羞羞答答、腼腼腆腆的望着人们来了。春姑娘歇息了将近一年,多想来到大地看望大家啊。终于来了,轻缓的舒着气,把温暖清香和舒心惬意带给大地。 春风最先报春。醉迷的春风携着馨香和温暖滋润的空气,随着一声声动听、悦耳、怡人的旋律来了;春风婆娑、微颤身子,袅袅娜娜、碎步轻移,把腊月朔风留下的寒冷驱散送来片片温情,阵阵温柔、声声温馨。 春风细语,向大地微微招手,低声呼唤:“树兄弟花姐妹们,我来了,大家快来呀,把绿衣穿上,用五彩缤纷把自己打扮起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大地的人们多么爱我们啊!” 春之神一个媚眼、一挥手,大地便立刻变得五彩缤纷、万紫千红,春之神唱起了春之歌,奏响了春之曲,叨着春的故事。 迎春花最先来到,细声细语的回答:“我已经来了,我已经来了,紧跟着风哥哥一起来的呀!”迎春花确实已经冒着微寒来了,它最先用靓丽的色彩装点大地,风哥哥在高空中没有看见。 迎春花扒上细枝,星星点点,一朵一朵又一朵。晨露中的迎春花嫩黄如滴,眨巴着水汪汪的眼睛。花枝随春风袅娜摇曳,花朵随花枝荡漾飞扬。 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飞来立在树丫上,高兴得大声嚷了起来:“迎春花好漂亮呀啊!” 迎春花心花怒放,起劲的荡漾:“看嘛,我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给大家看的”。小鸟不断的跳跳蹦蹦,绕着花妹妹好一阵才呼哧一声飞去,去唤醒更多的花姐妹们不要误却春的好时刻。 黄莺儿来了,声音嘹亮:“妹妹真会打扮呀,小小个,笑起来和小姑娘的脸蛋一样灿烂!”迎春花含情脉脉的笑了,娇滴滴的谢过黄莺儿,笑语盈盈暗香飘。 经春风的温柔抚摸,柳枝也渐泛青,萌出细细的嫩芽,舒展着一小片一小片,犹如少女笑吟吟中弯弯的美眉迎向春风笑。 那只不知名的小鸟绕过几圈后落在柳树上清歌妙舞起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黄莺儿声音婉转的对那不知名的小鸟说:“怎能说‘不知谁裁出’呢,不就是‘似剪刀’的二月春风嘛,是春风大哥哥把绿色裁成了丝丝缕缕粘在细枝上。” 红杏耐不住寂寞,迎春风紧追了上来,一朵一朵又一朵。黄莺儿看见娇艳美丽的红杏姑娘,高兴得唱了起来:“春天真好,春天真好!”另一只黄莺儿,大概是这只黄莺儿的相好,亮开歌喉接着唱道: 满园春色竞相开,朵朵红杏攀上来; 装点春光更明媚,树树处处染色彩。 一只鸟儿飞来红杏树上唧唧喳喳叫,听不懂是说些什么、唱些什么,一定也是歌唱春天赞美红杏,也许是那首古诗: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縠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小鹦鹉声音虽然嘶哑却也不甘落伍,也迎头赶上唧唧喳喳: 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城处处正飞花; 路人匆匆来又去,春风更比路人忙。 鸟语花香中高大的树木和小草们也在换上春装,把大地妆点成碧绿一片。 鸟群雀跃、树木欢笑,白云望着缤纷的大地摁耐不住地微摇身影、碎步缓移,袅袅娜娜、芳姿如笑,和鸟儿花儿一同欢歌笑语。 鸟儿最高兴,不断的扑腾跳跃,说个不停、唱个不止。现在能飞来城里和大家一同唱歌跳舞,城里人对它越来越友好,不再抓它或者拿***棍棒追它打它,不再抓它们去红烧、清炖、小炒、油炸。 鸟儿飞来大地,人来不用逃去; 个个不存害心,到处春风和气。 鸟儿努力把小虫抓掉,让花儿开得更妖娆,果结得更丰硕香甜,稻谷麦子长得更穂儿累累。鸟儿抓完了田地里的小虫,就进城里和花草树木一起唱歌跳舞,赞美春天、歌唱早晨。 鸟儿说是它用歌声把春天唤醒,是它推开了春的大门,是它把春风呼来催百花绽放。人们越来越明白,鸟儿是春天的使者,是花草树木的朋友,是庄稼人的亲朋好友,是所有善良人的朋友。 鸟儿热爱生活喜欢和谐,每日天蒙蒙亮就来,是它第一个向人们问候,祝人们早安。 春天充满希望,充满温暖,充满幸福;春天是爱的季节,春天有很多美丽温馨和甜蜜动人的故事。鸟儿喜欢春天,喜欢春天里五彩缤纷、风和日暖。 碧绿的大地是春的画笔描绘出来的,美丽的爱情常在春天滋生,生命总是在春日成长,幸福多半随春天的姹紫千红而来。 春风柔情依依、风情万种,一声轻轻呼喊迎春花的嫩黄便点点而来;她温暖的手一抚摸大地就一片滋润,春风一送温暖,便闪闪烁烁、露珠点点。 “好温暖呵!”小草高兴得钻出小脑袋,嘤嘤细语的吟起诗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风向柳树悄悄招手,柳树便伸出小手对春风招呼。春风给桃树一个笑意,桃花高兴得一朵紧接一朵绽开。春风再给桃树“啵”的一声飞吻,桃花更是高兴得一夜之间全绽开了,嗲嗲的唱起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歌。春风给树木一个秋波暗送、飞去一个媚眼,树木便幸福得立刻着上了春装、碧绿一片。花、树、小草、小鸟们高兴得一起吟唱起古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时大地人人知,春城处处遍飞花; 春日得忙一年事,春风更比路人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