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什么?高校就是一个国家培育高等人才的学校,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城市的内涵,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所以我形成一个自己的习惯,那便是去到一个城市生活和学习,便要先把这个城市的有代表性的高校摸熟,做到心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和学术工作提供方便。 刚刚开学的时日里,空暇的时间比较多,我一一去了这些高校,并通过我自己的休会,得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高校,种类性质不同,建筑风格各异,文化内涵也别具特色。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内涵,便形成了高校的多样性,让我体会到了各方面的长短,经过自身的观察和思考,便能得到最真切的感受。 (一) “交通大学”,建校于1896年,初名“南洋公学”,后逐以“交通”之名而兴。它的老校区位于上海著名的商业中心——徐家汇,可谓是占尽地利。“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被我已然是深深熟记,成为了我的人生价值的一部分。交大,我为之奋斗了多少年,故它对于我而言,有一种超脱对于其它高校的深厚感情。 交通大学,建于清朝末年,故而在现今还保留着一个封建时代的衙门,只是在现在,它只是被增添了沉重的历史感,成为了一种标志。由于徐家汇是闹市中心,故而老交大面积不大,但是却小巧玲珑。总体上是欧式建筑风格,红砖红瓦,钟楼教堂,蔚然成趣。行走于校园主干道之中,在百年大树的环绕下,就仿佛走到了过去,看到了它从南洋公学一步步发展到交通大学的足迹。主要的教学楼便是“上院,中院,下院”,名字是按照民国的风俗而来,别有一番风味。档案馆庄重整洁,里面陈放着建校到至今的所有学生的档案信息,是重要的信息库,其主体呈现左右对称结构,辅之以三角形的顶楼,不高却很精致。 往前行走,会看到曾经的“总公办”,牌匾上是用隶体字书写,体现一种严肃。在住前走,可以看到各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所,可以看到印着醒目大字的“教职工活动中心”,可以看到镶嵌着名师代表的宣传栏,可以看到口味适宜宽敞的食堂和餐厅,也可以看到著名校友“包氏父子”捐资修建的图书馆,更可以看到这里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沧桑而凝重,丰富而真实。 在学校的广场中心,巍然树立着一个百年校庆碑,上面刻画着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书写的勉励话语“继住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全文用镏金大字,大气而引人注目。牌前有五个大理石球位于牌下,象征着世界五大洲,体现了交大的国际视野。我看着这百年致词,觉得它是对中国所有大学的一种勉励和期望,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必须要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教育工作者,我们所有的青年学生为必须为之而努力奋斗。 交通大学,它的建筑,我觉得代表着吸取西方优秀文化的态度;它的开放,我觉得代表着海纳百川的气魄;它的治学,我觉得代表着工业强国、工业兴国的方向,这些便是我对交通大学的感悟。 (二)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建校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后逐渐改名为“复旦大学”,并以之而兴。它位于上海的一个商业中心——五角场,也可谓是占尽地利。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进思”,来自于儒家经典,它体现了一种对求学及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很有价值。 复旦的正大门,朴实而丰韵犹存,四个大字高嵌于校门之上,配以红砖白墙,非常的醒目。从大门走入,会发现其是一个“八字形”,路面逐渐变宽,在路的两侧有各位优秀师生代表的介绍和宣传,详细充实,可以让你清楚地了解复旦的师资力量。往前走一段距离,会看到一尊毛泽东的石像,他将拿着帽子的双手放到背后,微笑地望着从四方而来的学子,笑容可掬。如果仔细地注意石像的手的细节,可以发现和理工科学校有明显的不同,因为理工科学校的毛泽东雕像是挥舞着宽厚的大手,笑迎四方学子。文科性学校是背着手,理工科是挥动看手,也许是理工体现一种力量,而文科更体现一种素养。 石像四周,是一个不大的广场,四周布满花草,清新可人。复旦代表性的建筑便要数“光华楼”了,俗称双子楼。之所以称为双子楼,因为它的主体构造体现的便是左右对称,故称之为双子楼。这座楼差不多接近二十层,主要色调是白色,配之以少量的蓝色,整体显得大气。楼前有一些石柱,有点类似人民大会堂的风格,从远处就能体会到气势。双子楼前有一块很大的草地,细草柔滑,微风拂过,清爽惬意。现在虽是秋天,但还是有些游人在此草皮上放风筝,飞舞的风筝就像一个空中的精灵,在空中安闲而自在地遨游,精灵飘动,儿童跑过,一幅栩栩如生的“春景纸鸢图”跃然纸上。 看过此景,我漫步于其他建筑之中。有朴实而不普通的教学楼,有茂盛参天的古树,有民国风情的建筑,有风格各异的侧门,还有很多图书。总体而言,复旦给我的感觉就是朴实大方而不失内涵,它拥有深深的文化内涵,指引着各种学科的方向,是一位好的领路人。 (三)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建于1907年,于1927年正式定名为同济大学,后以此名而兴。它的校训是“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现在其最强的优势学科是土木建筑和汽车,它也位于五角场,同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初次来到同济大学,我对它的印象便是一个1997年新修的正大门,颜色主调为白色,配以“同济大学”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门有点类似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同样毫不例外的是,一进门便看到一个挥动着大手的毛主席石像,四周也是一个广场,显得严肃活泼。隔很远,便能够看到一栋二十多层的综合楼,其外围配以玻璃装饰,每楼呈现一个风格,每楼一个设计灵感,真是极大地体现了同济建筑学院的强势。走进此楼中,第一楼是意大利设计文化展区,其中从生活用品到科技用品,完整地以原版的实物进行了展示,文字简介配以“汉,英,意大利”三种文字,确是一个视觉盛宴。靠近大门的一侧有三块导向牌,其上详细地介绍了此栋楼的布局,我仔细地观察,发现这二十多层几乎把所有的学院、研究院、会议交流中心全部无一例外地综合在一起,果然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楼。 同济的好建筑几乎全部来自于自己学院的设计,艺术风格多样,既吸收了欧美的风格,却又保留了自己的元素,难能可贵。沿着学校的主干道行走,我看到了拱桥曲水,看到了木制的板登,看到了表翠的树木,真是有点江南水乡的感觉。在同济的主要学院外面,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建筑模型,仿制地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了同济土木的功力。看到了宽大的礼堂,外面长长的活动清单已然显示出了它的热闹。体育场上,运动健儿成片,打篮球,踢足球,其乐融融。百年前的老建筑零散地分布于校园之中,增加了几丝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