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客家土楼的印象还是在电视和图片上形成的。多年来,一直对这个古老而宏大的建筑群,怀有特有的神秘感。这次闽西南公干,有机会假公济私,顺路来到福建永定,走进客家土楼,近距离的与其亲密接触,让我兴奋不已。
面对百年甚至千年古老民居,每一个人,都会从内心生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会有一种莫名的激情涌动。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然经历的漫长的岁月。而永定土楼的建筑魅力,更是时间的沉淀,文化的沉淀,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的传承。客家土楼民居是一本值得认真一读的大书。
闽粤的客家人是唐、宋、元等朝代为逃避战乱之苦,从中原开封一带长途迁徙而来的。这些中原先人饱经乱世,满怀痛失家园的悲苦,千里跋涉,风餐露宿,过黄河、渡长江,朝着偏安一隅,一路向南、再向南……家在何方?背井离乡的人,心在流血,心在呼唤!
终于,在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先人们看到了一块开阔地,一条潺潺的小溪环绕而过。一里平川,十里林涛,百倾荒原。他们经历了多年的漂泊、多年的渴望,终于找到了一块可以修养生息的土地了。从此,他们停泊下来,开荒种地,垒屋起灶,大山深处升起了缕缕炊烟——这就是现在永定客家人的由来,这就是客家土楼的由来。
客家土楼,亦称客家围屋。其外形大多是圆形和方形的建筑楼群(也有半圆和多角的)。土楼追求昔日繁华如梦的豪宅大院的模式,楼高三层或四层,一楼是橱房、饭厅。二层为仓库和粮仓。三层、四层就是客家人的住室了。楼内一般分为两进,一进为主院落,是大人、孩子们活动的地方,还有水井和洗澡间,二进是家族举行公共事务的场所,如会见宾客、敬佛祭祖,商议族事、举办庆典、观看戏曲等。“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中圈,历经沧桑三百年”。从这个顺口溜中,我们就不难想象,当时的客家族群是多么的兴旺。从某种意义上讲,土楼是一个扩大的家,土楼又是一座缩小的城。
土楼建设就地取材,由黄粘土、沙石、糯米浆、红糖水搅拌夯造而成,墙中夹有竹丕和荆条,异常坚固,虽历经几百年,依然坚硬如石。更值得称道是土楼的设计,不仅美观、实用、坚固,还具有防匪、防盗、防火等功能。客家人是外来族群,与当地土人多有摩擦,而当时并不发达的闽西之地,经常有强盗出没。所以客家人建造的围楼也有依靠族群力量防御外敌的效用。
土楼的外墙厚度一般为1。2---2米不等,一二楼不设窗户,为的是防止强盗的进攻。整个土楼只有一个大门,大门关闭,就是一个坚固的城堡,进能攻,防能守。门板有石、木两种,木门外包有铁板,门的上端设有防火水槽,如果外敌火功,就可以打开水槽,放水灭火。整个围楼分开若干个单元,从一层到顶层都有突出的砖墙相隔,每个单元有一个月亮门,如果某一个单元发生了火情,只要把门一关,火就不会蔓延到另一单元。平时打开月亮门,就是一个相互贯通的大院了。
看着这功能齐全,历史悠久的民居,我内心不禁感慨万分:客家人用他们的聪明与才智,把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精神与信仰都实实在在的夯进了这饱经沧桑的土楼之中了。
土楼,是客家人从闽西南向中原故土深情遥望的眼眸
土楼,是客家人对客居地激情拥抱的臂傍
土楼,是客家文化一朵奇夿,迎风沐雨,在山间默默开放。
历史走到了公元二十世纪八五年代,在大山深处一直默默守候了百余年的客家土楼,第一次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的办公桌上摆上了一份中央情报局的秘密报告:我们的间谍卫星发现,在中国福建西南地区有数千座蘑菇状的设施,极象核导弹发射井,可能是一个大的难以想象的核基地。这一情报让美国总统震惊了,随后美国中央情报局专门派出间谍,巧扮夫妻,以摄影师的身份来闽西南乡村侦察,他们发现,被他们中情局称之为导弹井的设施,就是我们客家的土楼群。这样的土楼仅在永定县就数以万计,而且它们在这座大山里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美国人的冷战思维,正好帮了我们闽西南还不富裕的山村父老。消息一传出,东西方的学者、专家,旅游者,摄影师纷至踏来,那些大鼻子、小鼻子的“好事者”,在我们悠久、奇特的客家民居面前,惊叹不已,咂舌称奇。正是他们的帮忙,把闽西的客家土楼推向了世界。
从此,客家土楼名扬四海,申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成了中外游客的乐园。我们生活在大山里的村民也仰仗着祖先留下的基业,发家致富了。
现在的永定客家土楼,已被当地政府开发,并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这里山高木绿,野鸟鸣啼,水车随风转,小溪环村流,梯田棋布,民风纯朴,让人感到恍惚进入了人间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