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风洞随想
时间:2010-06-20 07:01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金都人 点击:
次
我钟情大山,我在山区成长,我也曾游历华山等名山大川,但我家乡德兴的乌风洞却令我更加向望,它是山而号洞,却又不见洞,尤其是顺着洞名的神奇来历,寻觅千百年来人文印迹,那时代的背景、英雄的抱负、名人的理想、激烈的场面、诗情画意的逸志历历在目,令人遐思、令人
“江山如此多娇,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无论伟人、名人、凡人对锦绣河山都十分钟情和向往,或渴望拥有或融入其中或尽情欣赏或相依为命,都把自己一生的命运和拼搏,理想和追求深深映照刻记在山河之中,游历翻阅祖国的万千河山不禁令人眼前浮现起五千年文明生动壮美、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我钟情大山,我在山区成长,我也曾游历华山等名山大川,但我家乡德兴的乌风洞却令我更加向望,它是山而号洞,却又不见洞,尤其是顺着洞名的神奇来历,寻觅千百年来人文印迹,那时代的背景、英雄的抱负、名人的理想、激烈的场面、诗情画意的逸志历历在目,令人遐思、令人深思、予人以不同的人生感悟。
往事越千年,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名振天下的四公子之一的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避难到这里,隐姓埋名,躲避政治追杀。春申君学识渊博,文武双全,落得文不能署名,武不能建功,抱负不能施展,每日刀耕火种为衣食而忧,着实令人叹惜。当时楚国奸人当道,远离都城的赣东北深山的春申君隐居地及周围也不安生,贪官盗匪祸害一方。春申君忍无可忍,拔刀而起,训练、率领一支当地百姓组成的队伍,铲奸除恶,杀富济贫,行侠仗义。春申君自称乌风大王,恶人闻风丧胆,穷苦人民视他为救星。至今当地流传着乌风大王各种神奇动人的故事。黄歇由春申君变成乌风大王,其中有多少无奈和失意,然而,黄歇在乌风洞的新作为显示他那一颗抱国之心,安民之志并没有黄啦歇啦,他的义举赢得了百姓的不朽口碑。他虽出世但又入世,他惩奸除恶保一方百姓平安的义举不亚于征战沙场定国安邦的功绩,不失于实现了古名士济世安民的人生理想。
春申君走啦,苏东坡来啦,宋神宗元丰七年六月时他送儿子苏迈到德兴任县尉。一再受贬的东坡居士到乌风洞游玩时感叹羡慕春申君选中的隐居地。他在诗中写道:“水青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这是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名士舒解失意之心的理想之地啊。也许同样是失意文人,东坡似乎读懂了春申君。春申君之所以选中这里,从山形上看,乌风洞两坡夹一川,就像一个道家修炼的大洞府,春申君在此山清水秀的露天大洞府中过隐居生活,岂不比一般道人更能吸纳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想当年春申君晨起漫步天鹅湖傍,观天鹅戏水,翱翔天空,午畅游仙姑潭,纳清泉之凉,夜书文章,忆朝野之回想。至今笔架峰依然散发春申君翰墨之余香。穿林荫,越崎岭,钻石缝,极目一线天外人生天地依然无限宽广。失意时意乘风归去,有出世之念,转思历代先人之所为,终觉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苏东坡将出世、入世结合起来,失意坦然、得意淡然,一有机会就做对当地、对百姓有意义的事情。西湖之美,苏堤之功代表了他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东坡之子苏迈受其教导,在德兴任县尉时,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后人曾在德兴银城建景苏堂以纪念苏氏父子。
清静秀美的乌风洞一度也成为你死我活的战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晚唐时,在科举场上屡屡落榜的失意文人黄巢兵败杀到大茅山乌风洞,至今点将台、跑马亭留下黄巢愤愤不平、重整旗鼓的豪气。然而黄巢所求的是只为自己能当官作皇帝的理想,最终也没能如愿,只留一世英雄之名在山谷之中。
方志敏、粟裕等共产党人领导红军在大茅山乌风洞一带干革命,刷写、诠新了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名士的人生境界和理想。方志敏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宁可抛头颅、洒热血,也不做国民党的高官。望着满目的青山,眼前浮现出一幕幕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红军战士与七倍与我的国民党军队奋战的英勇身影和三百红军伤病员视死如归惨遭杀害的悲壮场面。“笔架山高,马溪水长,死难烈士,万古流芳”。原江西省省长方志纯在乌风洞红军死难烈士纪念碑上的题词,深深地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和歌颂之情。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情,景中有情,景中有人生,景中有故事,景中有深意。乌风洞你那历史故事在红军的应时而生强烈地放射出最壮丽的华章,提炼出红军精神、志敏精神、铜都精神,激励一代代新人奋勇向前。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