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十个全覆盖,那些个土房房荡然无存。可是,土房,土炕,土凉房的记忆难以忘怀,想抹也抹不掉! 土房房 土房房里养育了我。我家的土房房,不知道建于哪一年,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听老人们讲,我爷爷是走西口来河套的,是当地最早的居民。爷爷18多岁来到河套,就住在土房里,那个时候土房非常简陋,靠自然小海子高一点干燥一点的地方,吃水有保证,防止遭水淹。挖一个长方形半地下土窑窑,上面用红柳芭子作为拱形,麦草铺顶抹上泥,门窗用草帘子代替。后来爷爷他们栽了扬柳树,有了椽子,檩条等,盖起了真正房子,那种一进门就上炕,灶台直通一盘大炕。那盘大炕好大呀,祖孙三代十几口都能够住得下。土房需要经常修缮,翻盖。不像砖瓦房一劳永逸,房顶要抹泥防漏,根基要加固,墙泥脱落了要补。即使翻盖,也是易如反掌,开春的时候,挑潮得差不多的地里,压上三分土坷垃,向生产队买一些价格极低的椽子檩条之类,秋后算账。土坷垃干透了,就可以盖房。农村人憨厚,一家人盖房全村人帮忙,不要一分钱的工钱。我记得我们弟兄6个,结婚的时候,都住上新房。盖房不用举债,一身轻松,家家如此,农村从来没有用听说没有新房而耽误娶老婆的。 你看着这土房房,二尺厚的土墙,差不多一尺厚的麦草房顶,得天独厚的保温环保,冬暖夏凉。 土炕炕 不要小看盘炕,这可是个技术性非常高的活,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干。靠近烟筒留“狗窝”,大了小了高了低了都不行,要恰到好处,不然的话,不是冒烟不畅,就是忌风不好用。 土房房之所以保暖,全靠土炕炕。“家暖一盘炕”一点儿也不假。农村过去买不起煤,冬天靠火炕取暖。每天的一日三餐不可以缺少,把用柴草最多煮猪食放在晚上,煮熟了一锅猪食,炕头已经热乎乎的了。还有一个工作是临睡觉前必须做的,在炕上把烟筒的插板插死,防止炕头热气从烟筒逃逸,到第二天早上,炕头还是温暖的。 如果不煮猪食,就用碎柴草之类炜炕,效果也是不错的。大集体时代的感觉,就是一个“饿”字。睡觉前能够烧几个虎皮虎皮的山药蛋吃,喝一碗热水,就是天堂上的生活了。 土凉房 以后生活好一点了,有了小铁炉,条件也好多了。家家户户还有座土凉房。土凉房人一伸手就可够到房顶的椽檩。凉房面积20多平米,人吃的粮食,喂牲畜的饲料,生活用具等杂物,都可存放在凉房里。夏天热了把锅灶搬到凉房里做。冬天,土凉房是天然冰柜。米米面面等都存放在凉房里。猪肉羊肉等,放在外面抹泥的柳条大篓子里,存放的时候,底下放冰,再放肉,一层冰一层肉,肉的水分保存非常好,是自然存放,味道纯正,色泽鲜美,较之冰箱冰柜优良多了,为农民省了不少电费。凉房,是河套农家院里必不可少的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