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乡村大厨们

时间:2016-03-23 09:23来源: 作者:疙疤秧 点击:
老家的大烩菜,乡村厨师们的手艺,常常想念。准备在北京开一家名为黄河两岸的河南饭馆,主营河南烩面、胡辣汤、大烩菜。欢迎品尝。

周固寨地处古黄河西岸和南岸,自从开始有人在这片黄土地上居住,黄河就不停地泛滥,村人不得不频繁逃荒。

即便逃荒,也要谋生啊!逃荒时候什么职业最适宜谋生?厨师。怀揣一把菜刀,怀揣一手好厨艺,成本很低就能养家糊口,甚至还能够总是吃香喝辣。于是,周固寨名厨辈出,每一辈人中,不但总会出现一两位香遍黄河两岸的大腕名厨,还会在他们的影响下,涌现出一支走州过县的厨师队伍。他们长年累月专业地或趁农闲季节在外讨生活,把周固寨的厨艺名声传遍黄河南北、晋冀鲁豫,把自己养得面色滋润,同时,也养活了一家老小。

据说,当年周总理出访亚非拉国家随访的厨师队伍中,竟然有两位就是我们周固寨大厨的徒子和徒孙。他们把周固寨著名的烧鸡、卤下水、小米煎饼、炸面坨、绿豆丸子汤,当然更有周固寨的看家名吃——西街大烩菜,带到了遥远的亚非拉,让周固寨的美食香味飘满异国他乡,把周固寨的饮食文化种子播撒在了欧亚大陆、非洲沙漠草原和大洋彼岸。伴随着胃口大开,异域的人们大快朵颐地吞下了周固寨美食和美食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古老的周固寨文明、中华文明。

周固寨大厨们在国际文化交流和增强外交友谊中,功不可没啊!

至今,在周固寨和周围三十里五十里,人们依然津津乐道着当年的美食趣闻。

周固寨著名的烧鸡大师王有亮的徒弟跟随周总理出访亚非拉,喀麦隆总统或国王吃了一只周总理亲自夹给他的王记烧鸡鸡腿——那通常被认为是一只烧鸡中最好吃的部分——满面红光,但意犹未尽。他竟然不顾外交礼节,当着周总理的面,“腾”地站起来,抓起烧鸡盘子里仅剩的一片鲜亮鸡皮,三下五除二地塞进嘴里。“哇”!他竖起大拇指,用刚刚学会的一点汉语说:“鸡皮的,比鸡腿更好吃,还有没有?”然后,象周固寨的小孩子吃过烧鸡一样,不停地吮着手指。周总理见状,也顾不得用膳时不宜哈哈大笑的外交礼节,哈哈大笑起来。事后,王大师的徒弟被留在了那个国家,成为总统或国王的御厨,专门给御膳房炸烧鸡。

小米煎饼是周固寨独一无二的特色小吃,全国任何地方都不曾见过,制作者大多为周固寨西街煎饼世家子孙。架上一只小石磨,耐着性子把小米磨成浆状;稍稍发酵一些时候,添加一点芫荽末;出摊时,支上两只精巧的铸铁煎饼炉子现场制作。那炉子,中间园鼓,四周凹陷,每只搪瓷碗口大小;两只炉子同时摊上煎饼,分别煎半熟后,合在一起;成了!色泽金黄,形似金盘;吃进口中,小米的米香,芫荽的清香,加上淡淡的酸味……

现在想起来,也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这样的美味小吃,竟然只在我们周固寨才能品尝到,即便周遭几里的集市上,也只有周固寨西街乡亲经营此种小吃。它是真正的周固寨土特产啊!相比之下,那些把大葱萝卜大白菜宣传为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和周固寨西街小米煎饼比较起来,未免太牵强了。周固寨西街小米煎饼才是名副其实的原产地标志土特产,一个从千百年前传承下来的民间小吃,它完全有资格申报为世界饮食文化遗产的。   

小米煎饼炉的形状、煎饼的形状告诉今天的人们,它们保存着黄河中下游先民饮食的原汁原味。炉子的造型、气质与如今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远古青铜食器十分相似,让人油然联想到先民们的饮食日常生活。它最初也许是陶质的,后来青铜,后来铁器。那样的形气不象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用品,倒颇似贵族墓葬里发掘出来的贵族食器。看来,周固寨的小米煎饼也许承载着从帝王饮食文化到平民饮食文化的演变历史啊!事实上,正是在周固寨这样平静的古老村落里,先民们的生活痕迹还可隐约找见。

尤其是小米煎饼的名字,按照周固寨语言,可以用国际音标拼音记作gufe'er,其中第二个音素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所没有的。由此可见,小小的小米煎饼记载着先民们的声音,那是一种消失在岁月深处的古老声音,先民们的声音因为周固寨的gufe'er而依然鲜活着。那些远道而来的异乡客人,咀嚼着我们的gufe'er,品味着周固寨美食,念叨着先民们的声音,其中有灵性的人,会情不自禁地落泪的。

据说,刚果总统或国王品尝了周固寨gufe'er大师杜老民的徒孙煎制的gefe'er,赞不绝口,竟然连吃三个,然后舔着嘴唇,问周总理:“这叫什么?”结果,弄得见多识广、口才出众的周总理也张口结舌。他老人家问杜大师的徒孙,徒孙回答:“gufe'er啊!”喃喃地念叨着这个发音,刚果总统或国王突然眼含泪珠,张望着非洲荒原,癔症似地说:“好像是非洲先民的声音啊!”

油条是全国各地常见的早点食品,周固寨的油炸面坨却是豫北地方特产。刚出锅的炸面坨象一个个马蹄金,外焦里嫩,金黄酥脆。用新鲜的柳条扎成一串,洋洋得意地提溜着,走在乡间小路上,多么美好的田园生活啊!

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安阳地区行署专员到周固寨视察工作。那天正好逢集,专员同志访贫问苦累了,就在集南头一个炸面坨摊位上买了几串用柳条串起来的炸面坨。刚出锅的炸面坨香酥可口,专员同志吃了一个又一个,一连吃了七八个,一边吃还一边赞叹:“好吃,好吃,真好吃!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多捎走几串,让行署的同志们都尝一尝。”

乖乖!即便平时难得吃上几次炸面坨的周固寨庄稼汉,一次开荤也不过吃上五六个,是什么让专员先生如此不顾身份狼吞虎咽呢?不是专员先生饥不择食,也不是专员同志想借机秀一把亲民相,关键是周固寨西街的独特风味小吃炸面坨魅力无穷。要知道,专员大驾光临的那家炸面坨摊子,别看只是一家路边摊,摊主的来头可不小,他是周固寨西街著名的“面坨杜”世家第十八代正宗嫡系传人。别说行署专员,就是河南省省长来了,就是浚县山上的神仙来了,也斤不住“面坨杜”炸面坨的喷香诱惑。

其实,行署专员吃了“面坨杜”嫡孙的炸面坨,并不能算是给了“面坨杜”世家多大的面子。曾经专门拜访过“面坨杜”第十七代世孙并得到面坨炸制秘籍的长垣县名厨侯大师,早在多年前就去了钓鱼台国宾馆,专门给中央领导和外国来访元首做饭。据说,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吃的炸面坨,都是侯大师亲手炸制的,当然也就意味着,毛主席和周总理吃的是“面坨杜”世家真传炸面坨啊!

滑县周固寨西街的炸面坨还有幸成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优选法”的启示媒介。1960年代的某一天,被优选法折磨得头晕脑胀人憔悴的华大师到钓鱼台国宾馆吃饭,餐桌上有一盘侯大师亲手炸制的面坨。一边慢慢咀嚼着香脆焦嫩的炸面坨,华大师一边盯着盘子里其它的炸面坨。炸面坨的形状、两端不同的焦嫩,让华大师突然灵光乍现。他急忙跑到厨房,细心观摩侯大师的面坨炸制过程,虚心向侯大师请教。最后,数学家华大师与美食家侯大师一起,发明了一种耗费最少的花生油炸制出最多最好吃的炸面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优选法科学体系。据说,毛主席和周总理家里炸面坨,总是请华大师和侯大师一起去。

传说真假谁也没考证过,不过,直到今天,滑县人还在对此津津乐道。

大烩菜和丸子汤是豫鲁等地常见的地方主菜。周固寨大厨们则技高一筹,把北方传统烩菜制作得风味独特,成为具有周固寨特色的风味小吃。大烩菜里荤素杂陈,有炝锅的五花肉丁,有油炸豆腐鲜豆腐,有菜丸子肉丸子,有粉条;唱主角的是白菜。平时水啦啦的白菜,经过大厨们的点金厨艺,沾了豆腐和肥肉的光,竟然那样可口。吃着吃着,偶尔挑出一块红烧肉,更让人胃口大开。丸子汤酸酸辣辣,丸子有数,汤管饱。赶集赶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在尘土飞扬的戏台下,蹲着喝上一碗丸子汤,听着豫剧曲剧大平调,比过年更让乡亲们过瘾……

在红白喜事的村宴上,享受着以大烩菜为主角的美食套餐,我们都不会忘记先民们,不会忘记党和政府,不会忘记时代的进步。当然了,我们首先感谢大厨们,是那些每一辈都会出现的名厨们和他们带起来的乡村厨师队伍,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黄土村落里的乡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平淡贫乏的生活,从萝卜白菜中吃出红烧肉的味道来。

鲁训大厨就是这样一位巧手厨师。他老人家虽然没有跟随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辉煌,但据说他是给县长的厨房掌过勺的。在周固寨地区,这样的历史也足够让一个人光宗耀祖并值得乡亲敬仰了。

不过,鲁训师傅的闻名,更主要的是通过寻常百姓家里的红白喜宴得到认可和传播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老人家属于实力派厨师,属于平民厨艺大师。

既为平民厨艺大师,当然以服务百姓口腹为职业内容,所以,鲁训师傅和其他类似的厨师们,都是面面俱到的烹饪多面手。他们不但掌握几样高档拿手好菜的烹饪技艺,更擅长家常菜的制作,包括家常小炒和家常小菜的制作,当然,也精通各种面食。

鲁训师傅的三鲜菜证明他的平民派厨艺高手资格。取初秋的白萝卜、红辣椒和绿芫荽,精心切成细丝,只需放上盐,淋上几滴小磨香油……哇!口水早出来了! 

用上好的山珍海味制作出什么佛跳墙狗跳井之类的菜肴,不算什么本事,用家常材料做出不家常的味道,那才是高手;从精美的家常小菜中品味出幸福的,是雅士;在酒海肉林中穷奢极欲的,是暴发户、饕餮鬼。那些在豪华酒店和电视上声称弘扬美食文化实则暴殄天物的高档人士,挖空心思吃,变着法子吃;吃完陆地上的吃水里的,吃完河里的吃太平洋里的;最后,这些都无法满足越来越膨胀越来越空虚的胃口,就开始吃什么文化;文化吃腻了,吃黄金宴;黄金宴吃腻了,吃女体宴;女体宴吃腻了,吃人奶宴……

还不过瘾,吃什么呢?

吃那种东西去吧!

鲁训师傅太出名了,所以,关于他的传说也流行在周固寨和周围十里八村。

据说,鲁训师傅给滑县县长掌勺期间,有一次,滑县县长接待临县的浚县县长。一盘著名的高档菜端上来了,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问:“是不是鲁训老头儿亲自做的?”

服务员回答:“不是,是鲁师傅的大徒弟做的。”

县长们及众食客品尝后,一起摇头:“看来,徒弟还是不如师傅啊!端下去让鲁训师傅亲自做!”

端到后厨,鲁训师傅笑了笑,吐进菜里一口口水,用手指搅了搅:“好了,就说是鲁训大师傅亲自做的,端去吧。”

县长们及众食客再次品尝,一起摇头晃脑:“嗯,师傅就是比徒弟高,这次,味道好极了!”

哈哈!

晚年,曾有好事者专门就这样的传闻向鲁训师傅求证,鲁训师傅先是笑呵呵地不言语,然后正色回答:“做厨师和做其它事情一样,和做人一样,最要紧的兴许还不是手艺有多高,最要紧的是一个人的人品,是从事这行当的德行,就像常说的武德、师德,做厨师,首先要讲厨德。别说是那样的糟践,就是不能一心恭敬地从事你的职业,即便厨艺炉火纯青,你也成不了名厨。”

鲁训师傅是真正的厨艺大师啊!

正是鲁训师傅的言传身教,周固寨出去的厨师们,不但都有一身好厨艺,而且都有一身好厨德,都能受到欢迎和尊敬。

不过,并非每位厨师都具备周固寨厨师们的厨德,不管是豪华饭店里的还是街巷小饭馆里的。因此,那些在大酒店或小饭馆里大吃大喝颐指气使的阔人食客们、要一碗米粉也吆五喝六的市井食客们,都是不聪明的。当心了,你这样指手画脚地施逞食客上帝威风的时候,说不定就吃下服务员或厨师的口水了。

哈哈!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细节决定女人健康:掌控健康密码

作者:张家林

聪明的女人懂得要追求看不见的东西,事实上,所有表现出来的情况多半都和饮食有关,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多…

发布者资料
疙疤秧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03-22 13:03 最后登录:2020-05-21 13: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故乡的集市

    我独自坐在河岸,望着安静平和的集市,望着夕阳笼罩的故乡。我心想这里从前是个码头,...

  • 想念羊肉烩面,想念胡辣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胃口和文化一样,都很难被改变。...

  • 钓 鳝

    在我的老家江淮地区,以前每到春夏秋三季的节假日,乡村的沟渠、池塘和稻田边,总是少...

  • 太阳花开

    开故乡二十多年了,许多往事都随着时光的离去慢慢的淡去。但记忆中,最是忘不了的却是...

  • 由故乡的集市思考到岁月人生

    我趴在地图前,想从密密麻麻的地点中找到我的故乡鲁湾。它太小了,像是沧海一粟。在辽...

  • 屋檐下的燕子

    有一年春天有两只燕子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我和母亲发现的时候屋檐的墙壁上已经粘了许...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