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故乡,水井是怎样都绕不过的话题,多年来,一直浸润着我绵绵思绪里的故土情结,年久日长,愈加馨郁,令人心扉旷逸,乡恋切切,回味悠长。 孩提时代,夏季来临,水井是我们这些“水鸭子”清凉消暑、驱热降温的“福地”。夕阳西下,傍晚临近,一个个分别带桶拿盆,如期聚到水井边,提上一桶,或是盛上一盆,不由分说,就往身上倒淋,刹时,从头到脚,从外到里,整个人盈满一种舒爽畅快的惬意感,沁入心脾,全身心弥漫一股“飘然若仙”的怡神意念,所有的郁闷,所有的困顿,都在瞬间烟消云散,化为乌有,荡然无存,有的是欢乐的欣怀,更兼具一份酣漓的心境,丝丝入醉,唯有如此解乏妙觉,才真正称为“享福”。玩到兴起,还会相互往对方身上倾洒,过一次“泼水节”,让热熬了一天的心性尽情释松,陶融自悦,忘乎所以间持续至掌灯时分,方才恋恋不舍,依依作罢,收东拾西,哼着歌儿,抑或吹着口哨,蹦跳回家。 其实,不仅是戏水降暑乐趣无穷,在水井边洗吃瓜果也是很值得玩味的。每逢农家的黄瓜、桃梨、葡萄、梅李等食物满季成熟,摘来几捧,拎到井边,一番搓洗,品上几口,那酥香甘芬的果甜瓜脆真叫人心花绽放,其快意不次于孙大圣潜入蟠桃园,任意享用,一饱口福。而且,更为称绝的是,瓜果放入透凉的井水中,还能够起到“冰冻”的作用,使尚有热度的珍品减少余温,从而口感更加鲜美。当然,在水井边清洗食物,最大的方便和宜处还在于想怎么洗就怎么洗,反正不用担心水不够用,遇到难洗一点的“麻烦”东西,比如毛桃,毛茸茸的,看着发愁,可以在井水里反复揉洗,再三翻弄,避免了在家里遭受大人责怨和奚落用水太多,自个不挑,没出力气,不知水贵的情形。 中秋到了,老家的习俗是像端阳节那样,要包粽子,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纷纷把粽米装到水井边用桶淘洗。这时的小孩都是“跟屁虫”,齐齐到场,有觉得新奇的学着模样,将手伸进桶里,“东施效颦”,但由于不得要领,动作稚嫩和笨拙,忙没帮上,反而碍手碍脚,自然就招来几句呵斥,沾满米粒的双手给抓在桶中抖洗几下,然后被喝令站离远点,引来一片“嘲笑”声。淘过三五遍,雪白晶亮的大米倒放入米筛内,流干水份,粽米就洗好了,井水淘洗出来的粽子包煮好后,质软味柔,清香细滑,至今不曾忘却。 不过,最热闹快乐的是年关时节,又到了酿过年酒的时候,这是一年中最抒怀开心的日子,大伙都忙于清扫灶具,清洗酒缸,取来木柴,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活计。为免除在家用水不便的束缚,姑婆干脆在水井边架起锅灶,把洗滤好的糯米倒入锅上木蒸里,烧火忙活。每年都一样,蒸熟后,姑婆首先盛出一碗,揉成团,给我解馋,然后在井里舀水,往热气腾腾的木蒸里不停地浇灌,使之快速冷却,回家加拌酵母,装缸密封。吃着香喷喷的糯米饭,想着不久的时日就有甜蜜可口的糯米酒,心里那个喜悦劲简直无可言喻。 岁月无痕,人事更替,光阴不返。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代代乡亲们生于斯长于斯,生生不息的水井不但滋养了人们的生活,亦滋育了人们的心灵,历久不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在甘莹澄洁的汩汩井水常年不断润泽下,村情民风也受到潜移默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淳实厚道、胸襟坦明的乡土品性,诚朴率真,辈辈承传。现今,又恰逢赶上国泰民安、团结奋进、实干兴邦的好时光,村民们乘借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发展经济,兴建家园,日渐富裕;笑沐和谐社会的春风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万物各自有灵根”,在科学发展的康庄道上,“聆听”着“美丽中国”的号角声,水井也幽通时脉,与时同步,变得越更活泼,越更兴致,水质来得更加清美,更加澈丽,似乎在祝福乡亲们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祝福民族大家庭早日实现富强美丽的“中国梦”。 愿故乡山也美丽,水也美丽,田野美丽,村庄美丽,人更美丽!(何俊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