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喜欢在农家。我喜欢农家乐游,更喜欢在农家吃饭,对于像我这样离开农村50多年的人来说,真是一种口福,一种享受。 菜还是那些菜,调料还是那些调料,碗碟还是那些碗碟,但农家的味道与饭店的味道,志不同道不合。这次,我到了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浙江长兴县乡村的农家,更是了得,完全是乡野之风,桌子是老式八仙,椅子是老式竹椅,村姑样的女孩,手托盘子,拿来菜谱,就是一张硬壳纸,字歪歪扭扭的,很像现代派的书法作品,菜都是一些刚从地里采摘下来的农家菜,着实让我感受了一回农家乐。 农家菜蔬自然、新鲜、野生。烹制朴素简单,原汁原味,透着人生初始的味道。农家菜笼罩着一股柴火的味道,农家菜连接着一缕袅袅的炊烟,农家菜牵挂着一条潺潺的小溪,农家菜蕴藏着一种深深的怀念。农家菜像纯真的少女,没有矫揉造作,以清新纯洁的气质取胜。农家菜吃了长精神,农家菜吃了长健康。 酒么,我看了看,一样不缺,尽管挑选。酒有劣等的,农村流行的拜年酒,家里叠放着。酒有一般的,低档的葡萄酒,特意买来的。酒有最好的,农家忘了拿出来,那就是自家酿的米酒了。主人一拍脑袋,喊声啊呀,原来最拿不出手的最受欢迎啊,于是赶紧去舀,寻个空雪碧瓶灌装,装了一瓶又一瓶。来来来,斟满斟满。 谈天,说地,吃酒,夹菜。没有你死我活的劝酒,谢绝虚伪做作的套话。相对大饭店而言,长兴乡村的农家饭,少了几分逼人的富贵气,少了华而不实的唬人饭菜,少了服务员殷勤伺候的拘谨,饭菜更实惠可口。茶杯瓷碗有缺口,却处处充满了人情味,自在舒坦,顺口随意。主人也不善客套,但把热情与好客盛在满满的菜碗里。一碗装了下,就装成两碗,成双成对的,碗里是野兔肉,是野鸡肉。碗盛不下的,索性用面盆盛,一盆鱼头笃豆腐,一盆咸菜炖笋,所有的盘子都围着这两个主角转圈了。鱼是水库的野生鱼,20多斤呢。还有泥鳅,葱花酱油清蒸;还有那小龙虾,葱花酱油清炒。 不要菜了,再上吃不完了,桌上摆不下了。主人哪里肯歇,说没什么菜,还有几个蔬菜。吃一阵菜,敬一杯酒,说一席话。说什么呢?说你家长我家短,说老人健康孩子聪明,说种田采茶的甘苦,说生意好做难做。 平时在家里,控制饮食,每餐只吃一碗饭,这回,吃了三碗还想装。引得朋友哈哈大笑。的确是好吃,地道,返璞归真,回到没有工业文明的时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样的吃法尚不过瘾,真正的吃法,应当拿蓝花海碗,饭堆出山尖,菜埋在山下,赤脚,脚上有新泥,蹲在屋檐下,边吃边看水塘边杵衣的妇人,四处是直直的炊烟。一餐饭,结账,几十元。这样的饭菜不但好吃,而且便宜,更大的好处是,大家所谈的都是这餐饭,朋友再也腾不出嘴来说他那伶俐的新鲜事了。 月亮爬山顶了,溪声流身边了,脚底踏人影了,狗儿进窝了,村庄熟睡了。握握手,下次再来,吃毛笋,再握握手,下次一定要来。 “农家饭”,我知道这是中国农村特有的饮食文化,它是兼顾各种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以往农村经常面临的困难,往往是“青黄不接”,或是经济条件窘迫,但是又碍于接客待人的礼数,吃喝不能太寒碜。在过去,壮劳力干活辛苦,即使家中粮食不丰足,也得先让男人们能混个温饱。于是在饮食上,各种粗粮细作的花样、补救将就的就出来。明明是吃剩下的“烙饼”或“玉米”、“窝头”,到下次再吃的时候,用刀切碎,以“大油”炝炝锅,加些菜或炒蛋,又成了“烩饼”、“焖饼”、“炒饼”、“炒饽饽”了。 以中国的“厨艺”观研究中国的国情,根据社情、人情,论及“火候”及“口味”的搭配,就已经是很大的课题了,更别说光我们菜系中就有“川菜”、“粤菜”、“鲁菜”、“淮扬菜”等等。洋人的西餐、法式大餐、牧场烧烤,我们不一定受用,更不符国人的肠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从农家饭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化,也可以看到全世界,甚至宇宙,因为它体现了混沌中的有序,主次分明、色彩斑斓…… 由此可见,在长兴乡村的农家吃饭,我感到任何美食,都和自已当时的心态,心境,心情,氛围,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美好的食物,美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才能够让我真正享受美食。如果其中有一样不具备,再好的美食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千万别小看了吃东西这件事。吃出环境,吃出心态,吃出美感,才能够获得真正美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