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炎热的夏天到来了,看到路旁树荫下那些手拿芭蕉扇纳凉的老人们,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童年。 我是伴着芭蕉扇子长大的。那时候,每到夏天吃完晚饭,在扫得干干净净的农家院落里,母亲总习惯地招呼父亲把苇席铺到地上,哄我们爬在席上玩,教我们数星星、看月亮,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打够了闹够了,我和弟弟便分别躺在父母的身旁开始打呵欠,在芭蕉扇子的徐徐凉风中进入甜美的梦乡。睡梦中,母亲手中的芭蕉扇如同厨房里的风箱声那样有节奏,不快不慢、不大不小。母亲的手腕酸了、累了,就左手换右手接着摇。朦朦胧胧中,我常听到扇子“叭嗒”落地的声音,我知道,那是母亲困极了,她做了一天的家务活儿,连晚上睡觉也不能闲着……可不一会儿,母亲又拣起掉在地上的扇子,接着一下一下地摇摆。摇啊摇,轻轻的鼾声,河边的蛙鸣,村头的狗吠……母亲手中的芭蕉扇不知摇走了多少个山村的夜晚,赶走了多少个炎夏酷暑!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每当父亲赶集回来买回新芭蕉扇,泛绿的叶子上还留着淡淡的清香,心灵手巧的母亲便从衣柜里翻出做针线活剩下的布条儿,将扇子周边包上一圈,一来为了结实耐用,二来防止扎手。六七十年代那时家里还没有缝纫机,母亲总是在煤油灯下做这些细活儿,难怪她早早地就戴上了老花镜!儿女多针线活儿自然就多,毎个人的衣帽鞋袜,从头到脚,从上到下,哪一样不是母亲在煤油灯下“熬”出来的?会写一手漂亮钢笔字的父亲,常常在扇子上写上我们的名字或“毛主席语录” 等字迹 。我和弟弟也经常哼着 “扇子有风,在我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的顺口溜嬉笑打闹。夏天有多长,芭蕉扇子就会伴随我们多长。天凉了,母亲又会小心翼翼地把用了一夏天的芭蕉扇用水洗净,用报纸包裹好,等到来年拿出来再用。 有时候,我和弟弟也曾“回报”过母亲。那是母亲在灶台上弯腰和面时,一大盆面在母亲手中翻来覆去,头上的汗珠、身上的汗水浸透了衣服。这时候,母亲便招呼在一旁玩耍的我们过来给她扇扇风。于是,我和弟弟两手握扇,口里大声数着“1、2、3、4……”,跳起双脚轮流给母亲扇风。 记不清哪一年了,有位远房亲戚从河北邯郸回来托父亲办事。中午吃饭时,当时还不懂事的我,从他提包里翻出一个半圆形能折叠的彩色纸扇,感到特别新奇、眼馋。从不爱张口要东西的母亲却硬是给人家要了过来,高兴的我一蹦三跳。但是后来才发现,这玩意儿好看不好用,扇出的风也比不上母亲手中的芭蕉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四十年过去了。芭蕉扇也由当年的两角钱一把发展到现在的几元钱。如今毎到夏天,我总忘不了买两把芭蕉扇回家。儿子嫌我“土老帽”, 可我认为,不管到什么年代,也不管带遥控的空调和电风扇有多么高级,但都不如芭蕉扇扇出的风自然平和,不伤身体。我依旧喜欢摇着芭蕉扇入睡。令我痛苦和遗憾的是,如今再也享受不到母亲手中的芭蕉扇那阵阵凉风了。此时此刻,泪水立刻模糊了我的双眼。 多少年了,一把普普通通的芭蕉扇,留下了令人太多的回忆。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摇着芭蕉扇一代一代走过来的,它让我永远割舍不了对那份母爱之心的深深怀念。(刘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