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觉得,儿时,天空更蓝,就连听外婆讲故事时,也是一边听着,一边不时的看看天空,看天空蓝色的大部分,忽地,就奇怪旁边的云朵原来是动的,已经不在刚才的位置上了。云朵依旧很白,就跟棉花里结的棉花一般的白,映衬出蓝天的深远跟平静。 外婆的故事多,也喜欢一边搓着草绳,或是纳着鞋底时,一边跟坐在一旁的我讲着故事。那些故事,按照现在的标准嘛,就是封建迷信跟因果报应之类的,对于幼小的我来说,不在我的想象范围内,听多了,也就不记得同样的故事,外婆到底讲过多少遍了。偶尔,几个神话故事,倒能吸引我的注意,只是年代久远,如今的我,已经想不起到底是灶王爷爷厉害,还是灶王奶奶厉害了。
我是在城市里出生的,可童年的绝大多数时间,却一直在乡下,乡下的大人跟孩子们都认定了我是一个城里娃。偶尔,到了城市,却又是另外的一般境遇,因为口音的原因,在别人的口中,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里伢。现在想想,当年的我,对自己的身份的认定,会不会有些许的纠结了?
我是没有时间纠结的这些的。从城里回到乡下了后,晚上乘凉,就迷上了鬼故事。起因,就是村里的大人们讲,昨夜遇鬼了。按照当年当地流行的标准,遇到了鬼,就是夜晚人在屋外时,感觉到了被不知名的东西给包围了,你看不到,却能很强烈的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个时候,唯一可以破解的方法就是――站着转三圈撒尿。这个故事,很快就在我跟小玩伴们之间传开了,持续了多天后,很多小朋友都绘声绘色的讲述这自己遇到‘鬼’的故事,而没有被被鬼抓走,自然而然,是采用了从大人们那里听来的方法:站着转三圈撒尿。听多了小玩伴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后,我不免有些遗憾。为什么?我就没有遇上了?
鬼的故事这一页很快就翻过去了。那时物质贫乏,大喇叭里每天不是放着革命的歌曲,就是传达着最高指示,年幼的我,可不懂这些,歌曲,倒是很快就能唱几句了,可大着嗓门唱过了后,肚子饿了。多年以后,流行开了吃野菜,其中有一种野菜,就是我当年经常吃的。当时乡下养猪的很少,住在我家隔壁的双喜叔家,就养了一头猪。喂猪也是要有猪食的,人都吃不饱,哪里有给猪吃的了?野菜,自然就是不二选择。说起来大自然真的是很神奇,那种野菜,不但可以当猪食,喂猪,人也是可以吃的,而且还常年累月的吃。在有网络的今天,我曾经专门百度过这中野菜,那真是好评如潮,既可以入药,又富含多种维生素跟其他的什么元素等等。
我的童年,回不去了,一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童年的天空更蓝。今天的小孩子们,会不会也在多年过后,也会跟我一样,觉得当年的天空,更蓝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