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师生喜相逢;抚今追昔,把酒情意浓。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参加了高中毕业30年同学聚会。三十年风雨兼程,在高中同学们的脸上刻下了岁月沧桑。看到那一张张似曾相识的脸庞,我不禁生出无尽的感慨。 在三十年的岁月长河中,总会有许多东西被雨打风吹去,也总会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如师生情谊、同窗友情,就始终珍藏在我的内心深处。三十年前正处金色年华的少男少女,如今大多是年近半百的中年人。而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健忘,几周前甚至是几天前的事,一下子就是想不起来;二是怀旧,最近的事记不住,但对于二三十年前的往事却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参加高中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无疑增添了我的怀旧感。穿越30年时光隧道,当年高中读书时的母校、任课老师和同班同学,又一幕幕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对于高中读书时的母校,留给我的是三个方面的记忆。一是校门口的两排水杉树。当年一走进校门,迎面而来的是一条林荫大道,道路两边是数十棵高大挺拔的水杉树,春夏时节是绿意盎然、浓荫蔽日。二是两棵桂花树。记得当时学校的学生食堂、宿舍和部分教室,是在一个四面环河的小岛上,小岛与学校操场有一座小铁桥相联。在由铁桥通往食堂的路两边,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金桂树。每年的九十月份,丹桂飘香沁人心脾,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很是让人陶醉。三是教学楼里的光荣榜。每年的10月份前后,学校教学楼底楼的一面高墙上,会贴出一张大红纸制作的光荣榜,红纸黑字公布的是当年母校参加高考的学生姓名和其被录取的高校名称。小小一纸光荣榜,对于激发学生刻苦学习、金榜题名,起到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因为有学哥学姐的榜样在前,学弟学妹也都想决战高考、榜上有名。这三个方面的深刻记忆,表明母校环境绿化好、空气质量好、学习氛围浓,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所在。 对于高中的任课老师,我认为这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团队。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而母校的老师是不会有这种顾虑的,其职业操守不可能让他们对学生还留一手,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总是倾其所有传道授业解惑。母校的老师关心学生、倾情奉献,他们是一群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辛勤园丁。 记得我在高一时的班主任是顾老师,他教我们数学,工作很认真。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上课时普通话与方言土语会混杂着一齐说出来。当讲到“这个角等于那个角”时,在顾老师的口中就变成了“这个角等于格只谷”。他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题目括号里的内容,意思是括号里的内容比外面的更重要,而他嘴里说出来却是这样的:“刮胡里厢格内雄比外边格的根嘎虫咬。”顾老师还兼我们的班主任,他注重典型引路、培育标兵,为学生指明学习标杆,要求同学们多向班长、数学课代表等学霸学习,不要去学那种花枝招展、吊儿郎当的人。在期中考试结束后,结合每位学生的考试成绩,顾老师会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大多是在下午自习课时,顾老师把要谈话的学生从教室里面喊到室外的走廊上,对谈话对象首先是肯定成绩,再分析不足,接着是鼓励积极上进。虽然顾老师与每位学生的谈心时间不长,每人约三五分钟,但对学生触动很大,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 从高一到高三,教我们语文的是范老师,他长着一张圆脸,总是笑口常开。范老师曾与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是同事,他评价于漪是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师,她的语文教学具有独特风格,教课感情饱满,语言生动,逻辑性强,富有吸引力。可能是从于漪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些教学方法,范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多写日记,多背诵古文,甚至还要求背《新华字典》。记得我当年参加全校作文比赛的一篇文章,被评委之一的范老师打了高分;这篇参赛作文后来获得一等奖,奖品是一本日记本。可能是范老师的赏识教学在我身上起了作用,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1985年的高考成绩出来后,记得我的语文成绩是百分制的86分,是班级里的最高分。后来我进高校读了中文系,毕业后在新闻单位和机关部门工作,基本上多是与文字打交道。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写了不少官样文章,也写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字,还出版了三本书。如果说这也算是一点成绩的话,那首先要归功于范老师的教诲。 教我们英语的是刘老师,当年好像是40多岁的年纪。从外表上看,刘老师不像是个老师,倒像是不怒而威的黑脸包公。刘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抓得严,上新课前就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新课一上完就要求学生把英文课的相关内容背出来。记得当年刘老师走进教室,总是一手提着一台录音机,一手抱着一捆英语试卷。新课一上完,就发试卷做练习,有时一发就是好几张英语练习题,让同学们叫苦不迭。在英语考试中,如果有人做错了基本上是送分的题目,刘老师往往张口就骂,而且骂得很凶。但我们发现,刘老师是很少骂女生的,挨骂的总是班里的男生。或许,刘老师知道,班上的男生脸皮要厚一些,抗打击能力也会强一些。 进入高二,原先高一时的两个班,被学校分成了文科班和理科班,我成为了文科班的一员。文科班的班主任是苏老师,教我们地理,他个子不高但要求很高。一个月后摸底考试成绩出来,苏老师很生气地对我们说:“你们这一届文科班,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个班。”我和同学们听了这一番话,当时真的是万分沮丧。但好在我们记住了一句俗语——不要气只要记。我和文科班的许多同学一样,后来在学习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辛勤的耕耘总会有收获,经过同学们的不懈努力,后来文科班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许多同学也在高考中取得了满意成绩。后来听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说,苏老师对他们那个班也说过类似的话,说他们是其教过的最差一届学生。当我听到这些话后,心里头似乎得到了一点宽慰。“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一届学生”,这话不妨看成是苏老师的口头禅,他这话其实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对于高中同学,我以为能与他们相遇相识相知,是人生中一段最美的情缘。我的高中同学大多是普通农家子弟,都心地善良、为人厚道,吃苦耐劳、学习刻苦。虽然同学们的智商和情商各不相同,但农家子弟的纯朴本色相近,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寄托着父母亲对子女书包翻身、跳出农门的厚望。三十年前的高中同学,是青春飞扬的少男少女,既有篮球场上的积极拼抢,也有运动会上的加油呐喊,更有遨游知识海洋的求知渴望。与高中同学的握手道别,是在1985年7月高考过后;我们这群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伴随着一曲曲青春口哨,大步朝前走向新的人生旅途。 1985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我们高中毕业;这一年,我们开始新的人生启航。同学们或进入高校深造,或参军来到部队,或到乡镇企业当工人,或复读补习决战来年的高考……后来,有的同学进了机关事业单位,有的同学进入央企国企,还有的同学走上创业之路。再后来,有的同学成了单位里的领导干部,有的同学成为科研单位独挡一面的科技人才,有的同学成为了业绩显赫的企业家……许多在高中读书时默默无言的同学,高中毕业后三十年里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记得当年高中读书时,班上的男女同学是相互不讲话的。可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还是有三对牵手成功的同学夫妻。经过了不为人知的两情相悦、相知相恋,6名男女同学最后是带着同学们的深情祝福款款走向婚姻殿堂。如今,这三对同学夫妻已携手走过30年的人生之路,同学们衷心祝愿他们相亲相爱到永远! 忆往昔,也总会有一些遗憾。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年我们要是认真听老师的话,学习再刻苦努力一点,可能会有更好的前程。当年全班同学如果进一步加深友谊、相互学习、补长补短、共同提高,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会更强,这次同学聚会缺席的人数可能会更少些。 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承载着我的青春故事;那些温暖的记忆,总能滋润我的心田。风雨一杯酒,同窗三载情。能成为师生、成为同学,这是一种缘份。即使好久不见,总会彼此怀念,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高中同学。 我要感谢母校,她是我成长的摇篮;我要感谢老师,他们是我求学路上的引航人;我还要感谢同学,因为高中时的求学路上有你一路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