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得新旧诗词写作,欣赏水平也不高,而却异常关注诗坛,尤其是京城著名诗社海棠诗社。刚游泳归来,无意中这个诗社与书画家挚友进入我的博客,逼着我不得不谈一番学习心得,供各位雅正。 先申明,一个乡里娃子有时候把玩诗词全靠感觉,可以说见解谬误居多,要是文字中不妥处,千万别计较。比如:“石头是坐在河底的/一只鱼/脸上/刻着五百年的苍桑/嘿,五百年/刚好睡一觉”这是石头《残诗》首段,比兴拟人手法+抽象,似乎要讲述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次段更为精彩——“夜晚里住着/草原和石头/草原静静地开花/石头静静地坐着/风吹草低/夜晚是一只没有桅杆的渡船/我的兄弟是牛羊/我兄弟众多”,联想+抽象似乎将我们成年人拉入童年回忆的天堂,张开奇异想象的翅膀,讲述着让读者都感叹不已的童话故事。类似奇怪的想象,让读者看不明白为妙。譬如:这第三段“月亮/从一片沙漠/跌进另一片沙漠/苹果的汁液/在某个时刻沿着血管流进大脑/夜色空旷/月亮越来越象一只苹果/咯血不止”,甚至最后一段“大海越退越远/一去不返/一个夏天的午后/黄昏/就这么爬上额头”读完,我大脑依然晕乎乎地,也许这就是现代诗歌的朦胧美与意境美,也许是当下新潮获奖诗人一举成功的秘笈所在吧! 然而,我就是我,一介百姓,不是文人墨客,更不是诗人、 ,顶多就是一个读者而已。倘若各位要问,兄弟自己认为有几斤几两,除了读上述诗词外,会不会品味书画作品呢?答曰:“才学浅薄,轻如鸿毛之辈,不过却乐意用生活之法解读书画一二。”比如:挚友倪坤海作《踏雪寻梅》国画图中,雪梅、白公鸡、提款,多姿多彩,形神兼备,情趣盎然。在画面处理上,不仅白梅与红冠,遥相呼应,而且翘起的尾巴与抬起的金足,也搭配和谐,以此存托出画面的主体效果,显示出倪坤海先生极其丰富的想象力。细观这幅国画,给人一种与我生活的山村郊外山鸡白梅有点相似,又有不同的感觉,到底这又是什么缘故呢?难道是倪坤海先生缺乏生活写实的经历,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上述问题的呢?“爱艺多媒百事通,半工半读苦研功。虽无杰作惊天下,却有宏图冠汉中。白纸平铺舒逸气,黄花俏立纳凉风。修身处世乾坤久,过界扬名日月匆。”这首诗词与上述京城意向性写法不同,倪坤海先生直截了当地表述了个人的人生志向以及情趣等,通过这首诗词,不难发现挚友是一位用心琢磨书画艺术,注重观察生活,深入写生,更主要修身养性之士。经过反复琢磨,才顿悟出上述国画奥妙之处就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这就是艺术与摄影的区别之处,更是书画家与匠人的界别之处,也是符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出于生活”的原则。 结束文字时刻,我又领悟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上述诗词与书画都与众不同,能够在业内被文化人士青睐呢?我想除了专业技术外,与上述挚友们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有关,任何领域,缺乏爱,都无一事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