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文佛寺庙门,一阵诵经声悠然传诵到我的心灵深处,喘息瞬间平息,此时此刻心里一阵宁静,安逸。 五个小时以前,我们还在喧闹的城市中心。耳边全是人们交谈争吵、吆喝叫卖声、还有商店的喇叭广告和音乐声,加上巷子口上,车流此起彼伏的鸣笛,各个商铺里装修的电钻、铁锤、电锯震颤人心的声音,像千军万马的阵候,一浪又浪将我包围,让我如同置身声音的惊涛骇浪里面。而此时,一脚踏进寺门,万千青山翠谷置身足下,万千层厚厚的静谧,铺天盖地而来,惟有梵音诵吟之声,在心魂间缭绕,让人恍若隔世! 早上八点,我们在喧闹的声音中挤上西坝至联棚的公交车,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坐下。公交车一样是喧闹的,于是我将耳机插到耳朵里跟着手机里的音乐哼着小曲,制造着闹中取静。 半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点军区联棚乡文佛山脚下,下车后一阵阵清风掠过,送来绿草的芬香,伴随着几声鸟鸣,静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沿着上文佛山的乡村公路前行,欣赏着山水、闲聊着,拍照、嬉笑。可是这一份悠闲的心情在经历了二个多小时的徒步后变得有些烦躁不安了,朋友抱怨道:“怎么这么远啊?还没有到吗?”说完便筋疲力尽地坐在地上,擦拭着汗,喝着水。我安慰道:“应该不远了,加油!不能半途而废。”其实说这话的时候自己也没有底气。稍作休息后,我脱下鞋子提在手里继续前行。她也不顾及形像地边走边拉起裙子不停地扇风。我们期待着能遇到一辆上山的车能捎上我们。 都说文佛山是有灵气,真是没有想到,心里这样一想突然就出现了一辆私家车,我一招手,师傅便停了下来,捎上了我们。 司机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副驾驶坐着一位长辈。长辈说:“你们二人这是去文佛山寺吧?”我点点头说:“是的,我们实在太累了,真的太感谢二位了。”长辈道:“能捎上你们也是缘分,不用谢的。” 我们对于文佛山的历史一无所知,于是我冒昧向老者询问。他微笑着给我们讲解,使我们如沐春风。 “你们上文佛山寺还有一段艰苦的山径,大约有1800级左右的阶梯吧。文佛山寺海拔670米高,建于明太祖时期,一九四二年毁于日军炮火,后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古寺再遭浩劫,终成废墟。寺庙于一九八九年众人集资的重建并立下功德卑。文佛寺现任主持朗宗法师,已九十多岁,上山下山从不让徒弟搀扶,希望你们有此善缘,得于相见。” 言语间来到文佛山山腰,仰望峭壁悬崖,顶峰的文佛寺在望,明黄色的庙墙掩映在苍翠。到达途中山梁上的净生堂,已是午休时间,我们未见到僧人与居士,只见外面密密麻麻的功德卑,显示了众生的礼拜和供奉。稍作休息后继续上路,真正的考验来了! 越靠近寺庙就山势越陡峭,上顶峰的石径好几处呈60度以上斜角,很多级石阶高过40公分以上。我们手扶石栏杆,手脚并用,以谦卑的姿势,步步靠近寺庙。我思想,我辈游人行路就如此艰难,实难想象前人开辟天梯时的艰险,若不是舍身向佛的勇气与虔诚,怎能于绝壁之上披荆斩棘,开山凿路;也许“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言,不仅仅是指接近苍天好修行,更是要考验人的虔诚和毅力吧! 我们终于到达文佛山寺山顶,于是遭遇那使人静心的诵经声,顿时全身心喜悦和轻松。好一会儿,才收住心魂,只见庙门口只见一位女居士坐在玻璃柜子后认真的抄写经文。见我们到来,居士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合手说:“阿弥陀佛!”然后请我们落座在此休息片刻。我随着经文传来的声音眺望却被钟楼挡住视线,我不解地问:“请问居士,这诵的是什么经文?感觉像是从云里头传过来,最后传进了我的心里。”居士说:“这是大悲咒,每天午时便在钟楼里传诵。”我静坐在居士旁边聆听着大悲咒,于咒语声中,整个人一点点透明起来 许久后居士递给我两株香,笑了笑说:“你们二人去烧两株平安香吧,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求个愿望!菩萨很灵。”朋友让我代她去,她累得不想动。一株平安香,撕开包装,里面有三株小香。朋友说:“正好我,我父母一人一株祈求平安。”此时我也想起了我的父母,女儿。 我手持清香,从三圣殿开始跪拜,到毗庐殿,祖师殿,云宫殿,最后来到藏经阁,金红色的藏经阁耸立于文佛山顶最高处,供奉着一尊千手观音和千尊观音菩萨,来到菩萨面前跪拜磕头,抬头凝视袅袅的青烟中静静的菩萨,菩萨慈眉善目,以万般怜爱的神态,普照着我,我突然感觉,耳边的大悲咒就是从观音菩萨的嘴中传出来的。此刻,悲悯的情怀在一瞬间消弭了过往心中的苦痛,如同甘露流进我的内心,滋润心田! 在山上,除了僧尼,我还遇到了一些香客,和居住在这里修心的居士,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慈祥的面容,嘴角带着的若有若无的微笑。 下山时,我们依然遇到了络绎上山的人,虽然离寺庙越来越远,心却割舍不下那份静。当城区的喧嚣越来越近,我忽然觉得少了浮躁,多了安详。也许,是文佛山的那种静,把我的心洗脱了一番。 回到家里,当晚我泡起一杯香茗,打开电脑搜索文佛山的有关 ,同时搜索有关佛教的知识,忽然有了更多感悟。我回想庙里遇到的那些香客,那些居士,那些僧人安祥的面容,一定是因为心里有信仰,于是沉谨了,世事犹如尘埃扑面,我自掩面,我自不动,那里去找喧嚣? 我又想到那着名的禅宗故事,其实当年神秀和尚的那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和惠能和尚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一样是大道,随着个人情况而修行。 我从这故事体会到的是,在尘世中“闹中取静”的难得和大妙!看来,修行无论世间世外,在浊世中能保持内心的安静,在喧闹中保持着平和的内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城市喧闹,不是社会浮躁,是我们的无法静心! 谢谢文佛寺,是你给我上了关于“静”的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