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六年夏天我在新疆东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一个东北人来到大西北昌吉这块陌生的土地,白天疲于忙碌工作倒也无所谓陌生,然而到了夜晚与内地较大的时差问题却让我感到非常不适。老家东北到了夜晚八九点钟的时候已经是月上西楼、准备就寝休息的时间了,然而在昌吉,这个时间恰恰是刚刚吃过晚饭、繁华夜生活的开始。 无法入眠,我信步来到了昌吉市最大的广场——亚洲中心广场,立即被热闹的广场所倾倒。七彩霓虹交相辉映,音乐喷泉美轮美奂。随着婉约舒缓的音乐,忽而水柱直冲云霄,忽而轻缓起落。 凉亭下围了一圈人,我好奇的凑到近前驻足看个究竟。只见几个乐手有的拉着板胡,有的弹奏着直到今天我也叫不出名字的乐器。一位年逾七旬的老汉站在凉亭中央,撕扯着嗓子,涨红了脸庞吼着高亢激昂,深沉悲壮的曲子,尽管当时我并没有能够听懂他的唱词,但他那粗犷的嗓音,那酣畅淋漓的奇特音韵却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让我感到震撼,调动了我的情绪,竟忍不住跟着小声的哼唱,双手不由得鼓起掌来。问了下身边围观的当地听众,人家告诉我这就叫“秦腔”,也叫“梆子腔”,是蕴藏于陕西那块文明沃土的艺术瑰宝,这位老人所演唱的正是名段《卖画劈门》。 这边欣赏过“秦腔”,那边长廊里锣鼓响起,琴弦声声。大气磅礴、铿锵有力、热情奔放的豫剧演唱吸引着豫剧迷们,也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也凑过去一饱耳福。只见戏迷们有的脸上画着油彩,有的青衣扮相,争先恐后的亮嗓献唱,唱腔铿锵,抑扬有度,吐字清晰,有板有眼。一段“朝阳沟”赢得戏迷们声声喝彩,阵阵掌声。 听罢了豫剧我又踱步来到那个临时搭建的“大舞台”旁,这里人群熙攘,人头攒动。台上正在上演着一段由社区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内容是讲一个刁钻蛮横的媳妇,百般虐待她丧失劳动能力的婆婆。她的举止被她读小学的女儿发现后,女儿和她的同学以在家里排练节目的方式,将妈妈的不孝行为表演的惟妙惟肖,感化教育了妈妈,妈妈最终变成一个孝顺的媳妇。这段小品剧情简单,但却鞭辟入里,引发了观众强烈反应。有人竟指着扮演媳妇的演员表现着愤慨之情,更多的人则在批评媳妇缺失孝道的同时议论着怎么才能真正做到尊老敬老、不离不弃。小品鞭挞了不孝、不仁的丑恶行为,弘扬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台上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文艺节目,凉亭中、长廊里一段段名曲演唱,令我目不暇接。台下人群散去后,诺大的亚中广场上竟然没有发现遗弃的杂物、依然是干净整洁,令我敬佩。昌吉人都是演员,他们以另一种方式演绎着城市文明。 从那以后每天夜晚我都要到亚中广场去转一转,看演出,听演唱,感受广场上浓厚的文化氛围,愉悦自己的心情,成为我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到离开昌吉八年后的今天,亚中广场看演出的情景依然如昨,让我难以忘怀。(作者:辽宁义县 马福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