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辉同学的二姐夫开着那辆路虎越野车把我们一家子送到万州李河镇范家坪小姨家时,一帮远归的游子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回归纯粹的乡村生活。
岳父之前打过电话,我们算是有备而来,小姨和小姨父也早早做好准备。我们人还没到呢,厨房里已是香味四溢,丰盛的午餐初见雏形。
原本计划春节再来小姨家串门的,后考虑到我的行程过于紧张,遂提前到今日。
6年不见,小姨又苍老不少,甚至比她的亲姐姐、我的老岳母还要苍老。
小姨父身体尚可,不过前些日子整理电线时从树上摔了下来,腰椎受伤,行动不是很方便,但依然坚持为我们做饭炒菜,感动得我老婆和弟妹主动进了厨房帮着忙乎。
刚进家门,三个小屁孩儿各忙各的:姐姐补觉,哥哥看电视,我家的小不点则去折磨那些可怜的鸡鸭,和6年前的举止没什么两样。
如果非要找出什么不同,可能就是小屁孩儿长高了,能跑了,但鸡鸭依然跑不快,只能被小家伙儿追得撒丫子乱蹿。
我和弟弟没什么事可做,只能到小姨家门前的堰塘边走走逛逛,顺带玩些顺手牵羊的把戏,从别人家的桔子树上摘两个果子尝尝鲜。
这个地方以前叫范坪村,后与人家合并改称天地村。名字大气了,但感觉有些别扭。
与我的开县老家桔漫山遍野的桔林相比,这个地方的桔树不多,可很有特色,每棵树上都果实累累,黄绿相间,看一眼就会有摘一个尝鲜的冲动。
这个时节,桔子早已熟透,摘一个,剥开皮,扔两瓣在嘴里,凉凉的,甜甜的,酸酸的,既新鲜又美味,真是爽得不能再爽。
得知我们是小姨家从外地回来的客人,乡亲们都很热情,招呼我和弟弟尽管多摘一些。
我们不好意思,意思意思一下得了,哪好意思使劲意思啊?嘿嘿。
随后,小姨要去地里摘菜,我和弟弟尾随其后,亲自过了一把摘选新鲜蔬菜的瘾。
我们的到来,让小姨心情大好,摘采莴笋时一直笑着,让我和弟弟整棵整棵拔。
要知道,这个时节,莴笋最多算是少儿阶段,尚未成年哩。
小姨不管那么多,说是还有,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蔬菜得让你们吃饱。
嘿嘿,小姨,您也太客气了,午餐何止是我们很爱吃的新鲜蔬菜哈,七荤八素,应有尽有,并且全是我们爱吃的川渝土菜。
这顿饭,除了我家那个勉强承认自己是四川人、至今对川菜不甚感冒的小屁孩儿,从沈阳回来的另外几个人全都吃得痛快淋漓。
午饭后,小姨要去磨豆子做豆腐,我和邻家女孩、弟妹赶路跟在后面,去看小时候不知看过多少遍的乡村制作豆腐工艺。
哈哈,多年不曾回家过年,我们几个大人竟然和小屁孩儿们一样,看啥都新鲜,似乎从来不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一样。
现今,已不需要用石磨粉碎黄豆了,电动设备,一小会儿便完成制作豆腐的第一道工序。
之后是用纱布把磨碎的豆子吊起来,加水,摇晃,留下豆渣,滤出豆浆。
之后用一口大铁锅,用猛火将豆浆烧开。
期间,将石膏粉与适量的生豆浆搅和到一起备用。
我在灶屋负责烧火熬豆浆的当口,儿子匆匆赶来,第一次亲眼目睹豆腐的制作过程。
小家伙儿对这等新鲜事物很感兴趣,不能地问这问那,活脱脱一个标准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了给儿子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我启动手机的照像功能一顿狂拍,既记录豆腐的制作过程,也记录小屁孩儿的满脸惊讶和无限期待。
大锅里的豆浆终于烧开了
之后是将滚烫的豆浆倒进已经加入石膏粉的大木盆里,适当搅拌,盖上盖子,等待豆花的形成。
这期间,儿子眼里全是问号,嘴是全是为什么,并且急不可耐,催着要吃新鲜的豆花。
不一会儿功夫,在儿子的满眼期待中,盖子揭开了,豆花出现了,盛出了几碗,放点白糖,真是美味哈。
儿子吃得很爽,竟然连吃两大碗。
接下来的工序很简单:把豆花倒进纱布滤水,适当挤压成型即可。
晚上,表弟蒋勇和弟妹从万州城里匆匆赶来,又一次其乐融融的团聚。
回家过年,感觉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