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让文字从心底流出来

时间:2012-01-06 19:57来源:读者论坛 作者:渝人 点击:
  做人做事也好,写字作文也罢,真就需要坚持一些积极的东西。我想,我一直以为,一个彻底融入职场染缸的人,一个唯唯诺诺委曲求全的人,一个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可能表面上会活得很滋润,但其内心的委屈和怨气,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写下这个题目,心里有些莫名的惶恐,既没底气,也没勇气,有的只是忐忑与紧张。


  这种感觉,从白山出版社韩光主任嘱我写这篇后记时就开始了,甚至比这还要早一些。


  意外·感动·迷茫


  一直认为,一个幸运的人,生活中总会不时出现惊喜,总会在一个幸运的日子,遇到自己做梦都不会梦到的意外惊喜。这个系列从书,就是源于我的那个幸运日子:2011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晚。


  机缘这个东西,真是难以说清,更是难以预料。我和白山出版社的韩光主任早就认识,甚至没见面之前就已神交已久。因为都曾搞过新闻报道,都曾不时在报纸上看到对方的名字。只是韩主任是前辈级人物,堪称军事新闻界的专业人士,而我纯属业余,偶尔小打小闹,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这种经历和能力的差别,导致我们成为沈阳军区政治部机关的同事之后,我对韩主任依然是仰视,不敢近距离接触,亦无深谈深交的机会,就像两条相隔很近的铁轨,虽然低头不见抬头见,就是难有交集的可能。


  那天晚上的偶遇和畅谈,纯属巧合。


  当晚,好不容易捞个休息日,我决定好好表现表现,带妻儿到家附近的正兴浴池冲冲澡,做做按摩,调整一下身心,放松放松心情。


  在正兴浴池的休息大厅里,我和韩主任虽未赤诚相见,但穿着短衣短裤的两个大老爷儿们一样唠得很投机,什么嗑都唠,什么话题都唠得很过瘾。期间,韩主任提起他已经出版并数次获奖的那十多本散文集,问我有没有出书的想法。我说没有,韩主任说你的文笔不错,听说也写了不少东西,可以先出一本试试看。见他说得真诚,又是专业人士,我不仅有些心动。随后,我俩商定先运作一下我的那个《闲侃三国》系列。


  回头和邻家女孩和儿子说起此事,娘俩儿不以为然,认为我在吹牛。我也没管那么多,利用业余时间把2009年夏天以来发在网上的文字简单分分类,包括《闲侃三国》,也包括其它一些文字,大约XXX万字。为便于阅改,我刻了一张光盘,12月27日晚去单位食堂吃饭时惴惴不安地交给了韩主任。


  直到此时,我也没这事当回事儿。因为在此之前,我确实没有出书的计划,甚至连正儿八经的考虑都没有过。尽管也有一些朋友陆续提起,但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那些文字无足轻重的份量。


  当晚上十点左右,韩主任打来电话,说他看了我写的那些文字,看了一半,心情很不平静。接着,韩主任讲了四点感受,大意是我的那些文章让他很意外,建议不只出那本《闲侃三国》了,所有文字集结出版。说韩主任这么讲,我有些点蒙,以至于他讲的四点感受一条也没记住,想一想真是对不起老大哥的热情与共鸣。


  次日清晨刚上班,韩主任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提出要正式申报立项给我出版一个系列5本集子。那一刻,我就彻底蒙了圈子,晕晕乎乎的,真就找不到北。尽管我曾在祖国的北极漠河扛过枪站过岗,尽管我后来还专门回去找过中国版图的北极点,但韩主任猛然提出这么一个庞杂的计划,委实让我原本愚钝的大脑暂时短路,本来就很差的方向感彻底消失。


  要说从没想过让自己的文字出版成书,那是假话。真想过,但不是现在,而是等到自己退休,没事可干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的时候,把这些年随性而写的东西整理整理,挑一些自认为有点意思、对别人有些启发的文字,自费印那么一个小册子,甚至连书号都不用,聊以自慰,自娱自乐,同时送给感兴趣的亲友作个纪念,如此而已。


  真没想到韩主任会要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不仅如此,他还提出找个名家为我写序,并嘱我自己动笔搞一个后记,主要给广大读者朋友回答两个问题:其一,一个琐事缠身、不时出差、经常加班加点写内部材料的机关干部,两年半的时间竟然写了100余万文学性质的稿子,这办公家事与个人事、写内部材料与写文学作品的关系是怎么摆布的?其二,10多个系列,近600篇文章,国事家事天下事,亲情友情和爱情,部队家庭与社会,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语言之鲜活,是怎么思考和提炼来的?


  老实说,这两个问题,在此之前真没想过。一直以来,我只是把写东西当作一个爱好或是习惯而已,为的是始终保持对文学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为的是不给自己变懒惰变庸俗变官僚的借口。因为一直我深信,用文学的笔触写出来的东西是美好的,至少大部分文学作品是在挖掘和宣扬生命之真、人性之善、情感之美这些永不过时、放之四海皆准的主旋律。坚持以日记的方式、文学的外壳记录现实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获所悟,于我而言真就是个爱好,真就是个习惯,真就没有那么复杂的初衷。


  往昔·网事·坚持


  实际上,从1994的夏天开始,我就开始尝试成系列地记录生活的快乐与忧伤。入伍前在家养猪当兽医写《田园日记》,入伍后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从新兵到老兵、从战士到干部、从基层到机关的真实经历,再到2009年夏天开始以“渝人日记”、“渝夫日记”、“渝夫”、“天高云淡”等网名写博客,一写就是18年。


  如果要追溯自己对文字的喜爱,应该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了。这或许是曾经当过小学老师的母亲的遗传,抑或是乡村的寂寞和与从小酷爱看书有关,反正上小学是时我就是班里的作文大拿,并把这个优长一直保持到了职高毕业。


  尤其是职高那三年,我对文字的热爱之情不断升腾。在第一个班主任老师何允坤的支持下,不仅和同学们一道办起了我们开县正坝职中的第一份油印文学小报《山谷声》,还陆续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职高生》杂志发表散文、诗歌,还曾获得过三峡理工学院组织的文学大奖赛三等奖。


  这些经历或是磨砺,为我后来的军旅之路奠定了很好的文字基础。回头看,自己之所以能从一个战士考进军校提了干,之后从位于黑龙江源头洛古河边防五连起步,从团、师、军三级机关一步步走来,一直走到军区一级高级领率机关,凭的不是我的军事素质,我的军事素质平平甚至较差;凭的不是我的协调能力,个性过于直率的我在这方面并非十分擅长;凭的更不是人脉,一个从巴渝山区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先天没有这个优势,后天也没那个能力编织起进退自如的关系网。正如辽宁省灯塔市 协会原主席雷玉辉和六星文学网副总版主远去的烟云所言,我凭的是一枝从未停歇的秃笔,凭的是对文字的高度敏感和快速反应。


  嘿嘿,别人这样说可以理解,忽悠人嘛,反正没什么坏处,图个乐呵,谁不愿听好话呢?可我本人这么说,就有点恬不知耻了。不过聊以自慰的是,这18年来,我对文字的喜爱确实没有中止过,早先的笔和后期的十指,确实很少停歇过。尤其是2009年夏天在家上网写博客以来,这个习惯一直没有中断过,至少没有长时间中断过。


  不敢说每天都会写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字,可以保证每天都在观察和琢磨生活中那些或快乐或忧伤、或奋进或消沉的真人真事,并会留意国内外、军内外、社会和自个家中发生的那些有影响、有意义、有趣味的大事小情。之后根据个人好恶和理解,抽空列个主题,编个只有标题的写作计划,利用每天清晨跑步后、上班前的那四五十分钟,坐在电脑跟前,捋着之前列好的题目,既不考虑行文结构,也不讲究语法章法,在键盘上噼里啪啦一阵敲打,每天多则2000余字,少则1000余字,写完就发布,很多时候甚至连错别字也懒得去修改。等到积攒一段时间,再刻张光盘,抽空发到全军政工网和沈阳军区政工网的《军旅文学》频道,与爱好文字的战友们一起交流学习。


  每每到外地出差或是下部队,我一直坚持随身携带两类东西:跑步的衣服鞋袜,无线上网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出差多苦多累,也不管头天晚上折腾到深夜几点,清晨5点半左右,我会准时起床,先跑步,后冲澡,之后打开电脑,习惯性地在键盘上敲打那些并不怎么琢磨的文字。对于我,这既是生活习惯,也像是完成任务,哪天不写,就会觉得这日子过得不太踏实,似乎总缺少点什么。


  韩主任要我回答读者的两个问题,我真没有太多要说的。上面这些字,有些不对路子,实际上也没有路子,只能说实话实说,有什么说什么。


  灵感·技巧·方式


  两年半来,我在电脑上码的那些字,真的没有深度,甚至可读性也值得怀疑。至少我本人,很少回头去看自己那些随性而写的文字。因为不自信,因为觉得没有必要为这些过于随意的文字去浪费原本宝贵的时间。


  已经公开发布网上的那些文字,与灵感无关,与技巧无关,与表述方式无关,全是凭感觉写出来的东西,经不起推敲。如果朋友们喜欢,就那么随意的看一看,乐一乐;不喜欢,敬请扔到一边,不必理会。


  让文字从心底流出来,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宣泄出来,一直是我坚守的写作理念。


  是的,最烦拿条条框框来衡量一篇文章的是非成败。就那么点事儿,非得按你说的写法去写?非得按你的风格去表述?恐怕不尽然,也没那个必要。


  写东西,说到底还是个玩儿,图个宣泄之后的快感,图个被人表扬后的得意。除此之外,文字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如果是为了钱,或者纯粹为了钱,我相信为钱写出来的文字不会那么纯粹,要么充满铜臭,要么全是淫邪,要么什么也不是。这样的字,不写也罢。


  我写的那些文字,体味军旅也好,感受亲情也罢,包括那些游记、乐评、杂感等荤七素八的文字,全是自己的所思所想。无所谓高低深浅,无所谓精品次品,用心感悟就好,表达出来就好。


  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如果可以熟练地驾驭文字,能够流畅地表达情感,我不赞成在谋篇布局上下太多的功夫,也不支持有意堆砌华丽的词藻。能用土得掉渣儿的俚语俗话把文章写活,就值得我们去景仰去膜拜去讨教。


  一直以为,最舒服的写作方式,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表达。换而言之,就是要让思想的精灵在文字的天空中尽情飞翔。


  轻轻的切入,静静的倾诉,柔柔的着陆,让文字从心底流出来流出来,让文字溢满温情温馨和温暖。


  想起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写作境界:我愿用我温情的文字,温暖天下原本孤寂的心灵。


  文风·性格·明天


  文即心声,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理念。


  心有所动,有感而发,应该是写各类文字的共同要求。


  都说队列没有会的,文字没有对的。这话,对,也不对。对与不对,会不与不会,全在于衡量标准的不同和话语权在谁手里。包括所谓文风,其实也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关于我的文字风格,觉得有必要在这里交待一下。


  我的那些文字发布到网上后,一些朋友多次反映不习惯这种短句短段的行文方式,说是读着累。一些网站编辑也不时提醒我改改,说是我的文字分段太多,跳跃性太强,连到一起又不成其为段落,很是麻烦。


  因为我喜欢这种行文方式,因为也用不少朋友喜欢我用这种方式写出来的文字,我一直坚持没改。不是渝人倔强,也不是渝人自以为是,而是渝人想形成自己的文字风格:简约,跃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传统的行文方式很好,没有任何不妥,大段大段的,一板一眼的,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渝人不反感也喜欢,但渝人更愿意尝试自己喜爱的写作风格,更愿意让自己的文字多一点个性或是棱角。


  正如现实生活中的渝人,倔倔的,大大咧咧的,愿说敢说,敢做敢当,自己觉得很爽,有些人的感觉却不那么舒服。


  这种性格,亲人和哥们姐们级别的朋友都能理解和接受,知道我这个人本性不坏,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表面的臭硬和内心的柔软并不一致,看似啥都无所谓,实质心细如发,是个善待朋友的朋友。我也因此结交和收获了一帮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可以用心交心互帮互助、经常见面或从未谋面的哥们姐们级别的朋友。这是我一生的财富,是我万金不换的宝贵财富。


  这种性格,混迹于机关,有时并不那么受人欢迎。在一些特殊的语境里,直率和倔强是同词义,大大咧咧和不懂规矩是近义词,愿说敢说与城府不深意思相近,敢作敢当与极不成熟旗鼓相当。


  自己来自底层,对普通百姓和一线士兵真有感情,情愿实心实意地为他们做些事情。可有些时候,说实话办实事并不那么容易,即便说出来了做成功了,迎面而来的不一定是肯定而是曲解,不一定是认可而是否认。


  当然,我思我在,我写我心,没有必要为这些事情去生气去烦恼。因为人活于世的全部意义,并不是要讨得每个人的喜欢。


  凭良心做人就好,凭良心做事就好。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做好自己该做能做的,至于其它,全是浮云。


  说到我的性格,赤峰那位叫丁日出的战友很认真地对我说过一番话:有性格,才能写出好文章。别和那些人一般见识,他们,不是神马,就是浮云。


  哈哈,打心眼里喜欢这句话,认同这句话,实际上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坚持这句话。


  做人做事也好,写字作文也罢,真就需要坚持一些积极的东西。我想,我一直以为,一个彻底融入职场染缸的人,一个唯唯诺诺委曲求全的人,一个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可能表面上会活得很滋润,但其内心的委屈和怨气,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实际上,对于我来说,这个系列是否出版、反响如何并不重要。它让我得到许多也好,失去许多也罢,都比不上让自己的内心充实和安宁更为重要。


  坦然面对过去,坦然面对现在,坦然面对将来,做最真实的自己,做最本真的凡人,该爱爱,该恨恨,该笑笑,该骂骂。


  渝人日记,还会继续。渝人日记,还会真诚。


  渝人日记,让文字从心底流出来。


  渝人日记,用温情的文字温暖天下原本孤寂的心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顺丰模式你学得会:学企业成功模式

作者:刘伟毅

现如今,在商业大变革的背景下。顺丰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大众除了每天都用它来收发快递外,又是否意过为何现在的顺丰lo…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难忘那炊烟四起的童年岁月

    上世纪70、80年代的沂蒙山区,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困,那时还用不起煤球炉,每家都有...

  • 闲说青蛙

    白天捉田鸡,则是钓要的。钓田鸡跟钓鱼不一样,田鸡是在水田或者水塘里钓,钓田鸡不用...

  • 清晨

    清晨,新生的朝霞透过薄雾,将你笼罩在无限的希望和遐想中。许多时候人们没有留意清晨...

  • 巩留老贺

    老贺身高超过1米八,以前打篮球专司中锋一职,现在也还是机关球队的领队。老贺曾经说...

  • 藏在衣橱里的旧时光

    趁着阳光还短暂明媚的时候,突然有整理衣服的兴致。 于是将衣服一件件理出来,迎着北...

  • 八十年代读大学

    背起铺盖卷,我乘汽车挤火车赶到成都,入校才发现,考进的这个专业,名义上也是统招生...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