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区迁移到新村庄,我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现成的自留地,吃菜便成为大问题。
生产队干部经过紧急协商,在向阳的山坡上划出一亩荒山,由父母自己开垦为自留地。
父母默默地接受这个现实,每天放工以后,一门心思侍弄这块菜地。慢慢地,这块地在他们手中变了样:原来满地的土石坷垃不见了,经过深翻和曝晒,加上各种农家肥的沤制,土地的颜色由黄变褐。让人惊叹的是,无论是夏天的茄子、辣椒,还是秋天的萝卜、白菜,我家自留地里长出的蔬菜,都因个头大、品质好受到邻居的称赞。父母经常把自己的劳动成果送给邻居们分享,我幼小的心灵也从中悟出了勤奋创业与丰硕成果之间的关系。邻居们向父母讨教种菜的秘诀,母亲心直口快:“种子和土地都是一样的,就是人勤快点”。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我家自留地里成熟的蔬菜经常莫名其妙地消失。眼看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被别人偷走,面对满地的狼籍,父母又生气又伤心。要是一般的村邻,早就拿着被损坏的证据沿村叫骂,母亲没有这样做,而是自我宽慰:“我种的菜被人偷,证明比别人家的好。”转身看到在一旁发呆的我,叮嘱道:“你回去好好学习,把书读进肚子里,谁也偷不走!”。
斗大的字识不到一升的母亲,以为肚子不仅能装食物,还能装知识,但她的话让我明白了种菜与读书的联系。从此,我按照母亲的要求,在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夜晚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在用土坯和木板拼成的书桌上精心耕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81年,我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来到九朝古都洛阳求学。面对图书馆堆积如山的书籍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我明白自己就是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幼苗,需要补充多种营养才能健康成长。于是,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求知上。毕业后,我被留校工作。1991年,洛阳市政府面向全市公开招考机关工作人员,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市政府办公室录取,先后为多位市领导提供文字服务,先后担任过科员、副科长、主任科员、督查室副主任。
跻身官场,看到整日为名利奋斗的各色人等,想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自感适应不了许多潜规则,还不如回家陪父母侍弄自留地,便萌生退意。
母校的领导和老师一直在关心我的成长,认为我当初考入官场纯粹是误入歧途。因工作需要,经过他们的努力,我又调回学校工作。
回到熟悉而又亲切的校园,心中有一股久违的冲动。再仔细审视心灵的自留地,已是杂草丛生、遍地荒芜了。好在我错过了种植春天牡丹和夏天荷花的机会,还有秋天的菊花和冬天的梅花等着我悉心栽培。我常想:物质财富可以由私人永远占有,知识成果应该由大家一起来分享。
于是,我重新走上讲台,将自己的求知心得和人生感悟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地交流,通过讲授专业基础课、举办《走向经典》《魅力洛阳》《牡丹诗词欣赏》等专题讲座,和他们一起探讨人生真谛,让学生们通过熟读经典体味人文精神的魅力,通过认识洛阳了解中国文化的浩瀚。
谁能说,我的自留地里,就结不出丰硕的果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