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生命体验中,故乡好像是一朵飘在我心灵天空的祥云,在我闲来无事的时候,总会在我的心头飘来荡去,并投下一些记忆的光影,唤起我对家乡那段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 家乡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名胜古迹,只是鲁北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村庄虽小,但地理位置却十分独特。村庄依何而建,完全顺着一条小河的走势,各家各户依河而居,粉墙灰瓦,掩映在绿树从中,整个村落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爬行在地上的长蛇。河流不到丈许,但水流却十分充沛,常年流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遍植各种树木,树木中尤以喜欢水的柳树居多。离村庄不远处,便是在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一个天然湖泊,当地人称之为麻大湖。清澈的湖水,像生命的乳汁,滋养着湖中各种水生动植物。由于有了水的滋润,家乡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便显得格外的水灵和富有生机。湖内丛生着一大片芦苇,芦苇中杂生着荷花,蒲草等植物。湖中河道纵横,编织成一条水网,供人们驾着小船出行。正是家乡这一独特的地理景观,让我对孙犁老先生的文章格外喜欢。孙老笔下北洋淀里那如诗如画的风景,简直就是在描写我的家乡。时至今日,一捧起孙老的书,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家乡的风景。书中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北洋淀人的生活方式跟我家乡的人们是如此的一致,每每读到这些文字,一种亲切感便会油然而生。 每年春末夏初,万物生机勃发,在暖意浓浓的春天里,各种植物尽情在天地间挥洒着绿色的生命激情。此时站在村边朝湖中只要望上一眼,惬意的暖风吹在身上,无边的绿色在风中跳耀着,在金色的阳光下泛着生命的喜悦,快活地打着滚儿,在眼前幻化成一幅曼妙而又绝美的风景画,撩拨着我的情绪,叫我怎能不激动!更有那栖息在枝头和芦苇丛中的各种鸟儿,此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她们用轻盈的身姿在湛蓝的天空飞翔,曼妙的飞行轨迹,伴着灵动的鸣唱,向人们传递着她们内心的喜悦,置身这样的环境,无论是人,还是其他什么动物,内心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魂牵梦绕的家乡以其灵动美好的风景,涵养了我童年的生活。在诗意的情绪里,我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我天真烂漫的童年。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大自然就象一位鬼斧神工的艺术大师,用多姿多彩的风景,滋润着我幼稚的心灵,吸引着我好奇的目光。走进童年的记忆,稍一触碰记忆的闸门,带着泥土芬芳的童年生活就会像一股汨汨流淌的泉水,一直不停地流淌。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不假。我的家乡是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正是得益于这普普通通的水,方有了家乡“鱼米之乡”,“北国江南”的美誉。也正是得益于水,才让家乡人过上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湖区生活。一条小河,一汪湖水,用水的柔情,孕育了家乡丰美的物产;用水的灵动,赋予了家乡人的聪明与智慧。得益于这方水,家乡散发着灵动的诗意,芬芳着我童年的梦,让我在天然的生命状态里,释放着生命的能量。割猪草,挖野菜,下湖游泳、摸鱼,上树摘树叶,在简单而富有情趣的劳动中,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这本灵动的生命教科书里,与家乡的一草一木亲密接触,不但收获了属于自己真实生命的快乐,也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这一切无论如何坐在教室里是学不到的。感谢故乡,让我有了这样一份特别的生活经历,这份经历带给我的生命历练,会让我终生受益。然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童年记忆里家乡那份美好的风景却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家乡的湖泊差不多已经干涸,只有生命力极强的芦苇,还在倔强地生长着,用不屈的生命意志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拥有过的那道风景。家乡的小河也已经被填平,笔直的公路穿村而过,路两边,一幢幢现代气派的农家院落,无不彰显着现代工业文明印迹。现代文明的进程处处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在这个进程中,人们习惯于对大自然无节制的掠夺。人们的心灵早已经被贪婪的物欲所污染,为了一点眼前利益,不惜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换来一时的便捷与舒适。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似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纵横驰骋,无法阻挡。于是乎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一些承载着我们农耕文明记忆的文明信息,伴随着村庄的物理消逝,早已化作历史的绝响,淹没在时代的烟尘之中,这不由得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和不安。 最近,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进行的城镇化虽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但城镇化的进程中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总书记的讲话真可以说是点到了问题的根本与实质。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进程中,不光要面向未来,看到目标,更要记住自己民族的来路。只有站在现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面向未来,我们才会有清醒的意识,用敬畏之心,看待发展。当今中国创造了无数的发展奇迹,古老的神州大地上遍地是高楼大厦,但这些代表了当今中国发展实力并且科技含量极高的建筑中,大部分非但不是城市的名片,有些甚至还被人们列为建筑垃圾,被广为诟病。提到北京,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故宫,长城;提到苏杭,人们依然记住的是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由此可见,承载了太多历史记忆的建筑已经化作有形的文化符号,提醒着人们的精神记忆。在这份精神记忆里有故事,有梦想,更有寄托,它能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形成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不能盲目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苛求我们的先人。虽然他们简陋的创造在今天有几分寒酸,甚至不时尚,但其内在的历史信息却是我们精神血液里流淌的共同文化基因,也就是文化意义上的乡愁。这也就是为什么厌倦了都市生活的人们为什么喜欢到乡下来体验乡村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当下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保持尊重的态度,并怀有敬畏之心,秉持喜新但不能厌旧的原则,这样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我们才不会迷失自我,才会有明确的定位,才会找准发展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家乡用美丽的风景修饰了我童年的梦想,带着这份纯美的记忆,离别了生养我的故乡。故乡一别三十余载,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充满了浓重的工业文明气息。走进现实的故乡,虽然看不到依稀过去的影子,但留在记忆里的故乡,还是童年的印记,依然是过去如画江南的印象:碧波荡漾的湖泊,潺潺流淌的小河,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穿行在湖中的小船,飞行在湖面上的水鸟,游荡在水中的鱼儿,美丽的湖区风景,就像一幅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时常浮现在眼前,出现在梦中。令我如此魂牵梦绕故乡,多少回梦中走进这美妙的风景,重温童年的生活,重拾生命里那份美好的记忆。虽然现实已经不再,但好在还有清晰的记忆。葆有一份美好的回忆,在伤怀的美丽中,留一点文字,献给我的家乡,也算是对养育我的家乡的一点报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