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甘南的羽毛

时间:2012-10-11 18:11 来源: 作者:嘎玛丹增 点击:
我必须小心,确信自己的记忆,不能失语于甘南以南,那个叫郎木寺的地方,以及居住在雪山草地的兄弟姐妹。曾经读过一些关于西藏的书,多次穿越在青藏高原,我的城市,虽然没有五彩幡、风马旗、喇嘛庙、玛尼堆等等,象征精神的圣物,我肯定,在任何时候,都对高

  我必须小心,确信自己的记忆,不能失语于甘南以南,那个叫郎木寺的地方,以及居住在雪山草地的兄弟姐妹。曾经读过一些关于西藏的书,多次穿越在青藏高原,我的城市,虽然没有五彩幡、风马旗、喇嘛庙、玛尼堆等等,象征精神的圣物,我肯定,在任何时候,都对高原人生充满敬畏。

  德合仓拉姆,听上去像诗歌一样。这个名字是藏语对郎木寺的称谓,照例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德合仓,老虎洞,藏有恶虎伤及人畜,民间女子华尔丹拉姆为民除了害,化身钟乳石于洞内。居住在山洞里的仙女,就是郎木寺这个地名的由来。郎木,实为拉姆(仙女)的谐音。从地图上看,郎木寺位于甘南以南,甘肃省与四川省交界的地方。它的名字容易被人当做寺庙,其实是一个小镇。

  西藏地区根据藏语方言语系,被划分成康巴藏族、安多藏族和卫藏藏族三大区域。安多,在藏语里是牧区之意。安多藏族的传统地域是指阿尼玛卿山西北、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小积石山以西的广阔地域。甘南藏族自治州属于安多方言区域,有80%的土地都是丰美的牧场。居住在这个地区的藏族,操说的就是安多方言。他们的祖先,大多是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卫藏,建立吐蕃王朝后,随军征战的驻军后裔和移民。公元111年,最早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中羌人”,在汉武帝征讨河湟羌人战事发生以后,步步退让,最终被逼流落到了何处?无人得知。他们和时间一起消失了,在所有的文字典籍里,已经很难找到蛛丝马迹。

  于今,在郎木寺镇,安多藏族为主要居民,间有少量蒙、汗、回民族,大多是历史上,各朝各代,为争夺资源和土地留下的军人后裔及移民。郎木寺镇有格尔底寺、赛赤寺和清真寺三大寺庙。佛祖和天主在此比肩同居,历史对时间和空间的叙述清晰可辨。我们在这种和谐共处的后背,依稀可见不同时期的刀光剑影。不同信仰下的多民族混居现状,其实也是历史活着的继续。

  白龙江,是流经川西北崇山峻岭的嘉陵江源头之一,源自秀热山谷丰美的牧场。河水带着雪山旷古的柔情穿镇而过,在洼地里,把郎木寺分割成了两块,一块在甘肃,一块在四川。这种行政区属的划分,对于安多藏族,没有特别的意义。高出居民建筑很多的格尔底寺、赛赤寺和清真寺,属于神的居所,房顶上升腾的炊烟,缭绕的依然是人间烟火。

  小镇还坚守着许多旧的事物,暂时不至于因为时事的变化产生动摇。宗教信仰,就是小镇和藏区努力捍卫的精神领地。传统是建立在时间基础之上的,信仰在这里深入人心,你念你的“唵嘛呢叭咪吽”,我念我的“安拉,阿米乃”。信仰作为一种传统,早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指引着人生前行的方向,也是高原上具体的生活事实。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重视由来已久,相对于沉溺物质世界的我们,这种差异特别明显,闪现出令人敬仰的迷人光芒,也是世界向往藏区的原因之一。

  在甘南,到处都可以看到经幡、白塔和喇嘛庙。身披深红袈裟的喇嘛,行走在大地之上,他们和俗人一样饮食酥油和糌粑,把玩电脑和上网微博,只是他们更关心宇宙真理,继续着高原最古老的精神追寻,距离我们的生活和想象,都很遥远。这和我们的世界观有一些背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对此作出准确的评介或判断。人们在信仰里活着,没有刻意或强迫,一切都很自然,就像草原生长牛羊,土地收种粮食一样。表面上看,藏区的神秘似乎就隐藏在袈裟之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正是信仰对心灵的关怀和修炼,大地上的一切,才因此获得了长久的和平。

  很难相信,在郎木寺,我的到达和离开,都和丹增有关,一个不到十岁的藏族男孩。丹增在藏语里,意指“主持宗教事物的人。”藏民族不用承袭祖先姓氏,一个人干干净净地来,又干干净净地离开,不带来记忆,也不留下念想。名字在藏区仅为方便呼叫,符号里没有复杂的血脉根系。当然,这也给辨识带来一些困难,在同一个村子里,有很多相同的名字,比如扎西,比如卓玛。名字并不重要,生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善待众生,慈悲天下。在人和动物亲密相间的雪山草地,所有生命,都是大地的主人,这种自然万物的平等和谐,在世界上,找不到另外的地址,只有在西藏,在青海,在四川,在甘南,在藏民族聚居的地方。

  在偏远的郎木寺镇,挤满了不同肤色的人种,除为一方风土,还因神秘的天葬。无数来到这个地方的人,对隐藏的秘密,总是充满了好奇。

  赛赤寺天葬台,是藏区极少向游人开放的地方之一。天葬台位于赛赤寺西北方向的半山坡,有一条黄土路直接抵达。郎木寺的平均海拔3600米,我和儿子徒步在车辙印很深的道路上,气喘吁吁。天空高蓝,阳光明净。高原的风夹带着燥热的空气,吹过山原谷地,低伏在草叶上轻言细语。一路上,我们不时和白塔和经幡阵相遇。在一间置放转经筒的小木屋,有个老阿妈坐在斜射的阳光里,安静地转着经。我们没有打扰她。草青草黄,过去了多少年月?没有人记得清晰。母亲们总是用挤奶的双手,在经文里暖身。

  红石崖,是郎木寺有名的丹霞地貌景点,像一块巨大的屏风,突兀地矗立在郎木寺东北方向,在能够看清它的地方,一群年岁悬殊的喇嘛迎面走来,穿着深红色的袈衣,有说有笑。一个小喇嘛向我们露出让人动心的笑容,并不停地舞动起手臂。儿子搂住小喇嘛的肩膀,要我给他们拍照。这个还不到七岁的孩子,流着鼻涕,紫外线在一张稚嫩的小脸上,留下了暗红的爪印。家人两年前,就把多吉送进了喇嘛庙。没有乐高玩具,也没有哈根达斯,从小就把一生,毫不保留地交给了精神。这个年龄的孩子,原本应该得到家人和父母细心呵护;应该坐在教室里,而不是在酥油灯下习诵经文。这只是城市的人生,并不适用于甘南。在青藏高原,把孩子送到寺庙,也是一种传统。有很多孩子跟多吉一样,从小就离开了亲人,独自开始漫长而孤独的精神苦旅。一个天性自由的孩子,要成为经过辩经认证的格西或堪布,并不比城市中的孩子成为专家教授简单。

  下午两点,遇到了一批来自法兰西的外国人,刚从山顶下来。一个名叫moduloner的中年妇女,坚持要跟儿子一起照相,这次,是moduloner紧搂着儿子的肩膀。他们身后层山迤逦,远方矗立着华盖神山,山顶上插满了男人的长箭,以及女人们用羊毛编织的长绳、喇嘛书写的幡旗,飘扬着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古老祈愿。郎木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成了欧洲游客探访藏区的主要目的地。独立醇厚的民族风情,本真质朴的生活方式,干净清新的自然地理,特色独具的安多美食,吸引了大批游人。

  见到丹增时,他一个人在天葬台转悠,手里拿着一支鹰的羽毛。这个充满神秘气息的下午,我和儿子都没有准备好,如何应对。丹增的出现,让我们获得了一点时间,用以平复突然走进死亡现场的惊恐。

  作为高原地区最古老的天葬,在藏区火葬、水葬、墙藏、土葬等等葬仪中,属于最神圣的一种。我曾经在藏东地区,参加过一次神圣的天葬仪式。它是雪山草原的人们,终其一生等待的远方,倾注了高原人生对精神、对大地最虔诚深切的情感。好奇,从来就是一种可怕的掠夺,它对原生文化的慢性损毁,远胜于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

  儿子既不敢靠近,也警惕地和丹增保持着距离,倒是热情的丹增,要把手中秃鹫的羽毛送给儿子。儿子在退缩,我猜测儿子恐惧那根漂亮的羽毛,属于秃鹫身体的一部分。秃鹫,作为藏族同胞心中的神鸟,是空行母的化身,能将死者的灵魂带上天国。据说迄今为止,在广阔的青藏高原,还没有人见过秃鹫的尸体。因为它来自佛国。但这种黑色的大鸟,在我的文化背景里,很难和神性等同。对于那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物,保持静默,就是对习俗和传统的最好尊重。丹增可以在荒无一人的下午,独自在这个地方游玩,因为从小就淡泊了名利和生死。在丹增心里,死亡不是结束,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

  关于生存或死亡,这个古老的话题,在所有的人生经验中,原本就是一种没有证据的妄想。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想证明灵魂的远在。美国人雷蒙德穆迪,英国人山姆帕尼亚,日本正在进行的阿尔法3计划等等,都在试图用科学实验加以证明。遗憾的是,我所理解的生死,完全偏离了宇宙精神。它多时灿烂如花,幽暗似夜,就像梅雨季节,生死追问总是萧瑟在落叶,或者枯花之上,故意强调着一种悲凉或者忧伤。我们活着,为了粮食和生儿育女,已然疲惫不堪,在精神生活退位于基本需要之后,完全可以放弃这种毫无诗意的虚无追问。

  能够平静对待死亡的族群,只有在信仰关怀下的藏民族,因为灵魂流转的宗教理想。这种理想,在雪山高原的生命来到人世之初,就深深植根在身体深处,指引并影响一生。今生为了实现灵魂永在的宗教理想,对于生活在现代文明登峰造极的我们,往往不屑一顾。我们被绑架在金钱和名利的欲望树上,偶尔开放的花朵,已经软禁在男欢女爱中死去活来。越来越多的富人们走进了庙宇,点燃了彰显价值的高香,不是因为救赎,仅仅为了祈福财源滚滚、子孙万代。穷人们也纷纷远离了土地,拥趸于闹市,找寻着改变命运的途径,但没有一种可能,抵达甘南的本真。即便少数坚守着清贫和精神的理想主义者,也不能真正看清藏区的幸福——贫富不争,人人平等、天人合一。

  一阵热风袭来,在挂满山顶的经幡上发出了清晰的声音。没有更多的声音,寂静便开始了发言。草甸上空,好像有无数的神灵在飞舞,他们俯视着终生,各司其职。虽然还没有人准确描述过他们的面孔。你觉得有,就一定在;你觉得无,那一定就是空。生与死在对视。没过膝盖的青草,隐藏过花的历史,那些枯干的骨骸,自然不会被牛虻蜇疼。

  我像一块裸露的石头,坐在草甸上,试图倾听神灵说话。突然想起小引,一个诗人朋友唱给高原的恋歌。“那是去年,可能在夏天/我坐在阳台上读本关于西藏的书,天空突然下起了雨/你在电话中忧伤地说:我爱你,甘南!/唉!我已经习惯迟钝的表达,好像山顶灿烂的经幡/风吹一次,它就念一声。”我的喉音变得沙哑,众神看着我的表情,无疑于看到一片枯叶,正在等待霜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情感狱:政治预谋的婚事

    作者:阎连科

    以一场失败了的有政治预谋的婚事为开篇,尔后从一场无情的洪水残酷地卷走了一个十二岁农村少年透明的梦幻开始,逐次记…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春的遐想

      北方的春天是在冰封万里的时刻降临人间的。从立春开始,人们便翘首期待着第一声春雷,...

    • 我的谭老师

      有人把老师比喻成灯塔,把学生比喻成航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觉得这个比喻无...

    • 黄河谣

      我望着黄河水,心潮澎湃,哪里是它的源头第一滴水,它流呀流,把多少高原流成流成平地...

    • 江南乌镇

      我对乌镇的了解源于文学巨匠茅盾,这位出生在乌镇的文坛泰斗,在其作品中充满了对江...

    • 花叶共灿然

      都说春花很美,其实,春花的美,美在它的炫烂,美在它的嫣然,美在它的芳菲;都说秋叶...

    • 禹王台的樱花

      周末我睡前没有设置闹钟,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满屋子的春光。一绺绺金丝银线一样的春光...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