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我站在纳木错湖畔,不为凭吊,只为仰望你的大成。这一月,我轻念你的诗词,不为平仄,只为重温你的圆满。这一年,我走过了你曾经的路径,不为葱郁,只为丈量你生命的精彩。这一刻,我敲打着心灵,不为取舍,只为刻录下你佛前爱的真言。 转山转水转佛塔,转过尘世间万水千山,我转到你曾经入主的布达拉宫前。在历代达赖灵塔中我苦苦寻觅,不见你留迹于此的纤毫印记。
他们能够抹杀你的肉体凡胎,抹去你在布达拉宫行走过的痕迹,却磨灭不了你永远的精神,抹杀不了你在我心中的鲜活,更抹杀不了藏民世代儿孙对你的顶礼膜拜。他们爱戴着你,你是矗立在国人心中一座永远不灭的丰碑。
此刻,我以平静的表情轻轻敲击着键盘,内心却波翻浪涌,一任思绪驱策我灵动的指尖,拟一首《蝶恋花》,我把你的精彩重现,与你一道把情路辗转:
善慧梵音说定数。修得轮回,可可与卿缚。欲将佛前云雨住,奈何情业冠心路。
半卷经书犹未悟。一蹙黛眉,蹙到佛心处。万法难堪红粉误,慈航普度度情绪。
梵音难关我多情
公元1683年,清康熙三十六年,仓央嘉措,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情橧,在藏南门隅纳拉山下的宇松地区一个农家出生了。三岁的时候,他被藏王第巴桑结嘉措选定为五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当时,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为了专权,第巴对选灵童的事秘而不宣,甚至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也向清廷隐瞒不报。直到1696年,康熙在御驾亲征,平定准噶尔丹叛乱时才得知这消息。摄于清廷威力,至此,第巴才不得不将达赖五世圆寂及选定灵童一事上报朝廷。1697年九月,十五岁的仓央嘉措入主布达拉宫,成为六世达赖喇嘛,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教派黄教教主,也成为了教派名义上的精神领袖。
此时坐床,与其他四五岁甚至更小年龄坐床达赖不同的是,十五岁的仓央嘉措,人生观,人性到此时已经基本定型。我们知道,在这个阶段,若要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是非观念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对仓央嘉措犹然。
这,也成就了他以后人生悲剧的必然。
仓央嘉措出生之地属于红教教区,红教信奉的是至高无上的婚姻与爱情。仓央嘉措自少对美好婚姻与爱情的耳濡目染,使他幼小的心中早早的埋下了爱情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神秘而美好的爱情就象古老的大魔咒,紧紧的攥住了他年轻的心,以不可遏止之势迅速生长,直至根深叶茂。
他的爱情就如青藏高原湛蓝天空上那朵朵白云,自由翱翔,灿烂而美丽。
在布达拉宫,他的身份是黄教教主,黄教是一个严格限制结婚和情欲的藏传佛教。黄教的倡导的宗旨与他此前的人生观,价值是观截然不同的,与他自幼建立起来的根深蒂固的爱情观格格不入。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样就势必使他从内心深处抵触着黄教。由此一来,他与藏传佛教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显现出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加深,升级,直至他痛心疾首。
在布达拉宫,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下,仓央嘉措在第巴桑结嘉措和诸位上师的严格监督下修研着枯燥的佛法。黄教刻板的教规,教主的正位角色与他自然本性的矛盾冲突,使他终日苦不堪言,难以忍受。
尽管他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身份,他却有权利主导自己的内心。
曾经的那份刻骨铭心的爱,如今少年的倔强与任性,屡屡使他做出违背教义教规的事情。在布达拉宫内,人们常常会见到他弃去黄袍袈裟,着锦缎便装在内苑行走。他也常常手戴戒指,头蓄长发,游走在布达拉宫外美妙的凡尘世界。
百步穿杨一箭横,忆得陌上逢卿卿。
一自识得春风面,梦魂常逐罗裙行。
他身在禁宫,他的心却在凡间,爱许红颜。他流连歌舞酒肆,乐而忘返。他并不介意人以此称其浪子,进而以荡子自诩。
住在布达拉宫里,
是活佛仓央嘉措; 进入拉萨民间, 是荡子岩桑旺布。 他喜爱诗词,他用诗词表达心情,记录喜怒哀乐,也记录自己的放荡不羁。正为他印在人们眼里的所作所为,他记录在纸上的诗词,在那个政局动荡的年代里,给他的政敌留下了攻击他的口实。在后来他被废黜时,果然在对他织就的罪名里就见到了此两条。
他对此不在意,更不畏惧。他把一颗坦荡磊落的魂,加以剔透的心,讴歌爱情,因而使他的诗句绽射出露珠般美丽迷人的光晕。
也只有赤子豪情,才能毫无芥蒂的显现人性的本真与美丽。既使佛家所戒,也为爱戴他的人更爱戴他。
仓央嘉措本性是活跃的,他的心灵动而跳脱。他不喜欢那些枯燥的佛法,静默修习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案上长条经书,耳边经师教导,经堂幽暗沉寂”。
从他自传一段话里对此情景可见一斑:“那时我正年少,少不更事,讲法时常常坐不住,走来走去,不合听经之规矩。每当这时候,我那皤发皓首的经师总是站起来规劝道:‘您圣明!劳驾!请别这样,请坐下来好好听。如果尊者您不听的话,第巴就会责骂我了。’每当他这样双手合十,规劝我的时候,我也就乖乖地坐下来。师傅坐到我面前,继续讲解未完的功课。”。
他的教师第巴桑结嘉措在对他百般劝导无效后,不得不向五世班禅求助:“仓央嘉措对佛教的学习不甚用功,我亦间向达赖喇嘛一再规劝,但未蒙采纳。希望五世班禅以师傅的身份,多多去信指教。”
他也不喜欢与僧众辩伦经典,对与班禅额尔德尼会晤一事,虽然勉强表示同意,却坚拒授比丘戒。
曾为少年仓央嘉措落发授戒的五世班禅大师,针对五年后为仓央嘉措授比丘戒的情景,在自传中写到:班禅大师祈求劝导良久,仓央嘉措沉默以对良久,然后毅然站起身来,夺门而去。他双膝下跪在日光大殿外,给大师磕了三个头,反反复复只说一句话:“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感愧”,念念叨叨黯然而去。
在此后的许多天里,对受戒一事,虽经反复工作,仓央嘉措仍然拒授比丘戒,并反复要求大师收回此前所授的出家戒和沙弥戒。
宁负如来不负卿
虽然没有接受比丘戒,仓央嘉措却明白自己的职责与道义。为此,他曾陷入深深的矛盾中。我们从他的诗里能够看出,他曾经在放任感情,追逐爱情,或坚守道行,以身事佛这件事上,很费过一番踌躇:
欲倚绿窗伴卿卿,
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 又负美人一片情。 是修缥缈的来世,还是尊从了内心的召唤,回应美好的爱情?仓央嘉措经过苦苦挣扎,最终还是顺从了人性的自然,顺从了内心的声音,两难之间他选择爱情。
仓央嘉措在出家之前,曾经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名叫玛吉阿米。在家乡的岁月里,他与美丽的情人玛吉阿米朝夕相处,共歌同牧,日子过的非常快乐。当得知自己就要进入布达拉宫,就要与心爱的姑娘分别时,他的内心是那么的忧伤:
恋人美丽俊俏,更加情意绵绵。
如今要进山修法,行期延了又延。
当曾经为他授戒的五世班禅大师要再次为他授比丘戒时,想到如若受戒,从此后将与心爱的姑娘再不能相见,他悲起心底,泪流满面,继而用坚定的语气答道:“若是不能交回以前所受出家戒及沙弥戒,我将面向扎什伦布寺而自杀”。“二者当中,请择其一!”
只缘于他的坚持,也由于他是布达拉宫最大的王,没人能够强制他,受戒之事因之被搁置了下来!
藏传佛教有着比汉家佛教更多的清规戒律,但那些清规戒律对他而言却始终是形同虚设。佛家戒律虽严苛,却无奈他那颗向往爱情奔放的心。他常常乔装打扮,夜里外出与心爱的姑娘约会。那些美妙爱情的经历,使他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讴歌爱情的诗篇。从比较着名的《那一日》中,我们能够感受他对美丽姑娘那份挚爱情感以及他执着爱情的坚定信念:
那一日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从他诸多的诗里,我们也能看到另一面的的仓央嘉措,那就是他言行的放荡不羁。
锦被里温香软玉,情人儿柔情蜜意。
莫不是巧使机关,想骗取少年的情意。
拂面好风故园来,此情与卿两无猜。
珍重青梅竹马意,暗香袅袅入襟怀。
爱情中的人是没有理智的,对我们的活佛来说亦然。因为他是情僧,他是情圣。他的内心使他无从选择,他以放荡的言行,明白无误的背叛了藏传佛教。他明知道离经叛道是一种极大的风险,却也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与心爱的姑娘相会,去实践他心中爱情的神圣。
恰恰娇莺不住啼,杨柳枝上说相思。
忍得棍棒劈头打,誓与卿卿不分离。
魔龙身后舞狰狞,不辞凶险一意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