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四大经典爱情传说中,牛郎织女的不老神话,是影响民间历史最久远的一场旷世绝恋。牛郎和织女的纯真爱情,发生于遥远而又不可企及的梦想之地,他们的故事,以其浓郁的人性色彩、冷艳的爱情绝唱,详尽地构架出了尘界、天界、灵界这个三维空间,从而使得天上的神、地下的人,还有灵界的生灵,都在人性真善美的品质下,逐个被倡导、被回归。 可以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民间传统思想中,以歌颂纯真爱情的基色,被赋予了深厚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由这个神话故事延伸出的诸多文艺作品,也在向全世界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合和”的哲学理念。 爱情,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类本能的情感需求。然而,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男女之间的复杂关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走向多重化和多元化。婚姻内出轨、第三者插足、小三横行、被逼同性恋等名词的应运而生,一方面加剧着男女两性的情感危机,另一方面,也让爱情这个亘古主题备受考验。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质疑人间真爱的时候,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如果你真要让我相信身边存在真正的爱情,倒不如把我送回那个荒蛮、未开化的时代。”我们的爱情怎么了?难道真的就这么糟糕吗? 在这个愈发纷繁的社会大背景下,都市男女在情感欲望上,也愈发疯狂、迷茫、困惑。这个时代逼迫着他们不再相信爱情,人被禁锢在现实的牢笼中,爱情不过是摇曳在午夜的寂寞霓虹,如若再提什么真爱的话,最惹人向往的,必定属于牛郎和织女银河之恋。 有一种爱情,只可仰望。织女为了爱牛郎,甘愿自贬神位,放弃天界的一切华美生活,死心塌地地与牛郎在一起,过着人间最清贫的日子。这个嫁给凡间的女人,先是将织丝技术传到了人间,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后来也逐一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与牛郎生下一对儿女后,原该迎来幸福美满的新生活,王母却无情的把属于她的一切撕得粉碎。璀璨星空不是最美的家园,一道深壑的天河,拉开了原本说好要永生相伴的一家人。这条银河,把相爱的牛郎和织女残忍的阻隔,天与地、生与死,又有什么两样呢? 人与人之间,仙与人之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我爱你,你在天上,我却在人间。 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与织女还能见一次面,这若是恩惠,必定永远心手相牵。别离、相会;等待、相信——这些爱情的最美写意,却也拉扯出了撕裂人心的痛楚。于是,牛郎和织女就那样静静的等待着,每一年,每一天、每一秒,他们都在默数相见的日子。因为爱情,他们深爱着;因为爱情,他们坚信着;也因为爱情,他们在所有等待的日子,终于获得了最暖心的幸福。 这天上人间的爱情,就是牛郎和织女的信仰。他们正是在这种信仰里,无数次觐见情真意切的爱人,那些坚守和那些誓言,一天天蔓延开去,再发散到宇宙的每一寸空间,到底得以爱的涅槃。 牛郎和织女以等待的形式,诠释出了最执着的爱情。最纯美的坚守,不过是银河底下,所有善男信女对“我爱你”这三个字的聆听。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才会引申出“鹊桥相会”的美好夙愿。在注重精神蕴涵的指导作用下,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传说,也在人文意识的建构上,被赋予了各个时代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领域中,忍受、忍耐、隐忍是通往宏愿的唯一空门,只有跨过去,那里才是人们向往的完美世界。或许,中国人正是受这种思想的映射,才在骨子里透露出一种特有的意志。尤其是在情感的世界里,当爱情走到不得不等待的境地,人们越来越坚信这种“忍”的意志所在。 在牛郎和织女的故事里,我们正是被“空门”外的她们,无数次的影响着、教育着,一点点地学会了如何去爱。 遗憾的是,还有太多的人们,同样生活在这个没有信仰的时代里,他们却伴随着这个世界一起,变得疯狂、迷茫而又脆弱起来。他们的情感就像夏末繁花,热热闹闹的开过后,就不声不响的凋零陨落,他们无法用以耐心去守护最后的果实,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凌乱不堪的半道上,最终都不能迷途知返。这些人们,丧失了爱的信仰,唯有匍匐在原地,最终堕落成情感的羔羊。 即便再坚定的人,一旦失去信仰、耐心和容忍,长此以往下去,必定也会忘了等待,忘了约定,更忘了曾经最真切的三个字——我爱你。 在所有的爱情中,人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有朝一日,会成为传说中的女郎织女;而人们最向往的,却同样还是能够拥有像牛郎织女那般执着的爱情。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正是以纯洁的守望、真切的思念、含蓄的表达、真挚的向往为主要底蕴,于古典美学中,诠释出了爱情的至美境界。在如今这个物质高度发展的现实社会中,当我们随随便便拉出一段爱情,再来审视的时候,那些充盈着冷漠和疏离的故事,那些发生在故事里的背叛与伤害,其实都能勾引出既无奈又遗憾悲悯情怀。当爱情不再回归乌托邦似的精神家园,当我们曾经拉过爱情的那双手,还留有残存的余温,我们为何不找到一份爱的信仰来喂养自己,还有对岸站着的那个迷茫之徒? 其实,爱情的最远距离,不在天上与人间,而是在我们走向认真去爱的那段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