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改革开放以前,人们买菜肉等副食品都要到供销社副食品门市部去购买。 就是普普通通的米面粮油,猪羊肉,都要有粮本,都是按规定的数量去购买,多一点也不可能,精确到两。 地下黑市场屡禁不止 有粮食供应本和副食品供应本的是本地居民,有本地城市户口。这也是城市人的特权。 没有城市本地户口,购买粮食要粮票。一种是全国通用粮票,除了可以购买成品粮食外,100斤还给1.5斤胡油。另外一种是内蒙古通用粮票,只在内蒙古境内使用,有时候还要搭配一定数量的玉米面。 这种情况全国一样,全国的粮油价格一个价格。海南自然也不例外,不能够成为世外桃源。 有的居民不够吃,或者是来海南打工者,没有乌海户口,就要买黑市的高价粮油了。那个时候,工商管理人员执法非常有力,铁面无私,抓住了一律没收,人们把他们叫作“穷汉阎王”。就是那样,地下黑市场屡禁不止,今天打击了,明天冒出来了。 来这里卖白面,猪羊肉的大多数是家里经济困难的河套老乡。穿个烂大皮袄,腰里夹带三五十猪羊肉,或者白面。穿拌成走亲戚的样子,到了居民区,假装问路,看到不像工商管理人员,再询问买粮食或油肉,就像电影里地下工作者一样。一般市民买的少,主要是那些个下井的煤砊工人,一个人工作,妻子儿女加上老人,没有城市户口,他们的工资高,手头有点钱,没有多少时间去讨价还价,三言两语就成交。煤黑子们憨厚,知道同样都是受苦人,出来不容易。交易在转瞬之间完成,一旦被工商管理人员发现,人赃俱获,就没收了,钱也白花了。地下黑市场,为乌海的建设起到了稳定作用。如果没有,后果可想而知。 新型市场如日中天 改革开放后,几乎在一夜之间,集体的供销社解体了,售货员下岗了,粮食门市部关闭了,粮食供应本作废了。 为了适应需要,海南政府盖了一个特大的半开放市场。半面封闭,好长好长的一大溜,在我的记忆里,各种商贩几乎没有把摊位占满过。刚开始只有三分之一被占用。市场里瓜果蔬菜,粮食肉类,应有尽有。商贩多,市民可以货比三家,买到新鲜称心的食品。 那个时期的商贩们也没有哄抬市价的,作假哄人的。价格都是差不多。因为每个市场都有一杆公平秤,放在那里,你如果不放心,可以自己再去称,一般缺斤短两的少,出现问题,工商管理人员会及时来解决。 大多数工人也是一个晚上,下岗了。没有工作,不少人怕羞,脸面无光,对个体工商经营有偏见。饭还是要吃的,老婆娃娃要养活,纷纷开始了个体工作,首选就是进市场经营。 海南市场一下子热闹起来,商铺抢手,摊位紧张,市场空前繁荣起来。 为了鼓励商贩们有自己的门市部,不管是谁,只要交300到500元钱,政府出钱,在市场三面盖30平方米的门市部。经过多方动员,才盖起来那么一二十间。可以看出,当时人们一来手里确实没有钱,二来怕政策变,最后收归政府。 我有一个外甥女,七凑八凑交了300元,盖了一间。还没有盖好,差不多有300元就有人要租。得到实惠,活动广场盖楼房,又买了一个商铺,转眼之间又赚了。那个时候,头脑灵活,三五年的功夫,就成了有钱人。 海南最大的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不适应了,在靠东边又建立了更大的综合市场。 现在小区附近的早市和晚市,随处可见,补充了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