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页)“改造热”。所谓“改造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首先,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这就需要国家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在保证工人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彻底解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矛盾。 最后,这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因素,又包含了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总体来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它们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则是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居于次要的地位。总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当时,凡是属于有资产、需要改造的业主,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就是“改了吗?”就可以想象得到改造的力度和广度是多么地深刻和广泛。 “援朝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一听到这首歌,就让我们回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岁月。 1950年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16个国家加上南朝鲜共17个国家)在仁川登陆,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并将战火扩大至中国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抗击侵略者。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仗,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纪念日。 经过极其惨烈的五次战役,于1953年在三八线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中、联三国在板门店签订了《 朝鲜停战协定》,从7月27日晚10时起,一切敌对行动完全停止。“联军”的签字人是:美军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朝鲜的签字人是:朝鲜人民军元帅金日成。中方的签字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经过三年三十三天的苦战,抗美援朝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军司令克拉克无奈而沮丧地说:他是一个在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协定上签字的人。 这里不详细描述朝鲜战争的过程,只谈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热潮。自1950年6月28日, 毛泽东发出 “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联合国的任何挑衅的号召后,全国军民积极响应。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主动参军参战,支援前方。毛泽东主席带头把自己的大儿子毛岸英送上了战场。(遗憾地是,毛岸英为祖国、为朝鲜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他的尸骨至今仍在朝鲜的国土上,与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一起,守望着朝鲜、守望着祖国。)无数老百姓把自己的亲人送过了鸭绿江。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况且经济非常困难,国家也是捉襟见肘。全国人民理解国家难处,在自己也不富裕的情况下,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支援战争开支。比较典型的是河南的豫剧大家常香玉为志愿军捐了架飞机。收入少的也积极给志愿军做鞋子,献鞋垫,秀烟荷包。青年学生给志愿军写鼓励信,做明信片,叠和平鸽、千纸鹤等等。抗美援朝光荣,支援前线英雄的风气如火如荼地遍布神州大地。也是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一道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李承晚集团。 “建设热”。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一个几亿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艰难和深刻的的社会变革,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行了毛泽东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到1956年, 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32.2%, 合作社经济占54.4%,公私合营经济占7.3%,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到0.1%,个体经济则下降到7.1%。总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第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失或正在消亡。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带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必然引起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剩下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 第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由于确立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抗美援朝的胜利,全国上下得以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苏联援华的156项工程为依托,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基础性建设,各类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大批农民意气风发地迈进了工厂大门,开创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开创性局面,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了主要文章《论十大关系》,确保了我国经济建设按比例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