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妆何必理 绝色自天然

时间:2015-02-06 06:17 来源:中国 网 作者:tianqingwenxue 点击:
院子里的桂花香气四溢,践约了大自然年年的约定。而每年这个季节,在老家盐场圩子里的救命墩上听唱小戏的那段时光,常常像一缕秋天的晨雾,轻柔地飘进我的梦乡。小花褂唱的淮海戏《皮秀英四告》,也就纯净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淮海戏是海赣沭灌地区家喻户晓的

院子里的桂花香气四溢,践约了大自然年年的约定。而每年这个季节,在老家盐场圩子里的救命墩上听唱小戏的那段时光,常常像一缕秋天的晨雾,轻柔地飘进我的梦乡。小花褂唱的淮海戏《皮秀英四告》,也就纯净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淮海戏是海赣沭灌地区家喻户晓的地方戏,是海州地区喜闻乐见、观众基础特别浓厚的地方剧种。淮海戏的形成、发展渊源久远。早在周朝末年,就有一种在民乐、民歌基础上形成的曲调,叫秦腔,沿着陇海一线,向全国各地传唱。当这种曲调传唱到海州地区和海州民间小唱融合在一起时,便形成了海州地区的民间小戏,这种小戏就是现在的淮海戏。

陡沟的朱文胜和夫人郑金荣是淮海戏的传承人之一。朱文胜在20年代末,创建了朱文胜淮海戏班并任班主,沿着灌云、沭阳、海州、新浦、连云港、新县一带演出。朱文胜弹得一手好三弦,拉得一手好二胡。经常和朱文胜搭班的演员,除了郑金荣(艺名小白鹅)外,还有淮海戏第一代传人魏光代、王广林、孙毕仓、郑得茂、单维礼等有名艺人,他们在海州、沭阳、连云港一带颇有声誉,随着戏班的发展,朱文胜又成为淮海戏东北乡班主。

旧社会的淮海戏艺人社会地位很低,经济状况也很差,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他们经常冒着炎炎烈日、顶着冰雪严寒走村串户卖唱,以养家糊口。1932年,朱文胜和妻子郑金荣到洪泽湖一带去演出,为了能在春节期间多挣点钱、粮,一直到过了初五小年才往家赶。那一年,天气特别冷,当他们走到骆马湖附近时,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路上,他们迎着凛冽寒风,艰难地行走在半尺多深的雪地里。郑金荣怀有足月身孕,行走特别费力,朱文胜就背着行李,搀扶着妻子一步一步地前行。忽一日,郑金荣感到腹内疼痛,她把自己即将临产的消息告诉了朱文胜,朱文胜赶紧扶着她向一个村庄走去。好不容易到了一户人家,朱文胜上前敲门求助,想借其存放破大东的牛屋生孩子,但是被拒绝了。无奈之下,朱文胜借了几捆高粱楷到野外空地上,簇了一个上尖下阔、四面透风漏雪的窝棚,让妻子钻进去休息一下。郑金荣躺下不久,一个小生命就诞生了。那一天,是1932年农历正月初九。朱文胜为孩起了乳名,叫云方,为云游四方之意。她就是现在淮海戏的一代大师朱桂洲。

孩子生下来了,吃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朱文胜便去庄上人家要了一些开水,泡一些干玉米饼给月子里的郑金荣。三天过去了,应该给孩子吃奶了,可是,郑金荣却一点奶水都没有。眼看着小云方饿得哇哇哭喊,夫妻两人只能在前无村、后无店的雪地里抱头痛哭。也是云方命大,郑金荣第一次用冷开水泡玉米面馍馍喂她时,她神奇般地像大人一样,吃下去了。就这样,云方吃了一个月父亲要饭要来的山芋干稀饭和玉米面饼回家了。由于严重营养不良,云方长到三个月的时候,体重才七斤重。

云方出生在淮海戏世家,从小就非常聪明、智慧,并且遗传了父母的优点,天生一副好嗓子。母亲郑金荣就是着名淮海戏表演艺术家,母亲演出时那幽婉醇厚的唱腔,一颦一笑的表情,舒展优美的动作对云方影响很大。云方七岁时,朱文胜就让她跟她母亲学戏,同时为云方改名为朱桂洲,寓意是希望她长大后像桂花那样,香溢九洲大地。也活该朱桂州就应该吃唱淮海戏这碗饭,她对演淮海戏十分有灵气。思维敏捷,做事聪颖、口齿伶俐的朱桂洲,很快就进入演员角色,郑金荣教什么,她会什么,她演什么像什么。就连和朱文胜、郑金荣配戏的老艺术家魏光代和云方的舅父郑得茂都说朱桂州是一位演戏的天才。于是,朱文胜就在朱桂州七虚岁生日那天,让她登台演唱。从那以后,朱桂洲唱淮海戏就一发不可收止了。她对淮海戏里的生、旦、净、末、丑,行行精通,她在许多较大的场合,都能临场不怯,游刃自如。朱桂洲十二岁时,淮海戏的传统剧目32大本、64单出,她全部都能演唱得有板有眼,津津乐道,达到“七场齐开”的娴熟程度,在海州地区内誉满万家。因此,朱文胜戏班名声大震,各地邀请之约如雪片飞来,演出应接不暇。

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叫杨云发的人出现了。杨云发的父母也是淮海戏的着名艺人,他们也和朱文胜搭戏,两家关系也非常亲近。杨云发十一岁开始跟他父亲学戏,主攻丑生。他和朱桂洲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经常配戏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感情,最终成为眷属。杨云发就是后来江苏省淮海剧团里名扬全国戏种的名丑。

朱桂洲有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名叫朱云兰,也是淮海戏班的名旦,艺名叫大花褂。1944年朱文胜带着两个女儿到新县演唱,与刘巷王传业童子戏班合作,大唱“武家坡”、“皮秀英四告”、“樊梨花点兵”等优秀传统剧目。

抗日战争时期,在淮海地区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朱桂洲参加了小艺人们成立了“艺人救国会”,尽管生活十分困难,但是朱桂洲热情很高,始终在救国会宣传队里为老百姓演出,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文艺宣传,深受淮海地区党、政、军、民的爱戴。

由于参加抗日、抗战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艺宣传,受到了当时反动势力的仇视。有一次朱文胜带朱桂洲从涟水回老家灌云县陡沟乡五户庄,演出戏剧《小板凳》,被人告密到驻扎在龙苴乡的汉奸团长周发乾那里。周发乾是众所周知杀人连眼都不眨一下的魔鬼,听到这个消息后,派一个班人到五户庄,逮捕了朱桂洲和他的父亲朱文胜,并决定对她父女二人立即实施活埋。当坑挖好后准备把朱桂洲父女推下坑里时,周发乾接到紧急通知,要他火速赶往海州。周发乾临行时,把活埋朱家父女的任务交给陡沟人许兆林完成。许兆林看到朱桂洲父女大义凛然,临危不惧,深受感动,就把他们放掉了。当时正值秋天,朱文胜带着朱桂洲连夜向涟水逃走。一路上,钻玉米地,过芦苇荡,逢沟过沟,遇河过河。朱桂洲身上的衣服都被杨槐树枝撕破了,身上全是血淋淋的划伤。就这样,他们逃离了虎口,赶到了涟水县城。

朱桂洲到了涟水后,就参加了共产党、人民政府组建的“淮海艺人实验小组”。1948年春朱桂洲随实验小组回到云台山区,长住墟沟。在墟沟西街观音堂的广场上演出新戏“担架队”、“识字班”、“三大翻身小放牛”。1948年夏成立涟水群众剧团(后改名为涟水淮海剧团),17岁的朱桂洲,担任了涟水群众剧团的业务副团长,加入新民主义青年团,开始了为革命演戏的生涯。她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宣传演出。由她主演的“两个错字”、“大后方”、“十对夫妻重团圆,”给当时的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8年下半年,朱桂洲在涟水县高沟镇集训。当时,朱桂洲已经是17岁的大姑娘了,由于淮海地区根据地生活艰苦,朱桂洲还是穿着随身旧衣服在舞台上演出。朱文胜觉得非常过意不去,就回家把家里仅剩的两巴斗玉米用小车推到龙苴街卖掉,买六尺黑洋布,黑洋布上带蓝树叶,郑金荣又买一块大红布,给朱桂洲做了一件小花褂和一条红裙子。从那以后,朱桂洲上台演出时就穿这件衣服,晚上穿,白天洗。因为朱桂洲每次都穿这件小花褂演戏,而每次演出,观众都会报以数次热烈掌声。看戏的老百姓就都说穿小花褂那个小姑娘演得特别好。时间一长,一传十,十传百,小花褂这个名子就传遍了千家万户。几十年来,人们就只知道小花褂而不知道朱桂洲了。

一个优秀的舞台表演艺术家,她所扮演的角色被观众记得如此深刻,如此经久不衰,就是成功。

解放后,淮海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业余淮海剧团遍及城乡各地。1953年灌云县业余剧团就多达169个,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约有7000人。

1952年,朱桂洲由灌云县大众淮海剧团调到淮阴地区大众剧团,并于1954年9月,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华东地区戏曲观摩大会。在会演过程中,朱桂洲行腔如行云流水,做作似风拂杨柳。她以表演细腻纯净、嗓音清甜圆润、台风端庄大方、扮像清秀英俊,以及准确把握舞台节奏和分寸,获得参加会演的艺术家们的一致好评。

1956年初夏,惠浴宇省长到淮阴视察,约见了朱桂洲和杨云发。惠省长亲切询问了朱桂洲的家庭情况、工资收入情况。当他知道朱桂洲每月只有57元工资,杨云发只有54元工资时,连声说,工资低了,工资低了。不要说家庭有几个孩子,负担重。就说像你们这样优秀演员,这样的待遇还是偏低的。你们是淮海戏的栋梁、台柱子,淮海剧团要是没有你们,淮海戏就像被乌云遮住了的月亮那样缺色无光了。

惠省长接着说,如果有条件的话,能把淮阴大众剧团上升为省剧团,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朱桂洲一直都非常关心剧团的发展与壮大,她对省长说,请省长关心关心,正好省里没有淮海剧团,那就把我们大众剧团升为省淮海剧团吧!惠老说,地区剧团升省团要向中央写报告,然后由中央文化部等部门审批,程序很复杂的。朱桂洲进一步说,那就请省长写个报告给中央,试试吧!中央能批不是更好吗?即使批不了,省长对我们淮阴地区大众剧团的关心,我们也会非常感谢的。惠省长说,好吧,那就照你说的,试试。

惠省长回到南京,召集省文化厅等有关部门以及分管文化工作的副省长协调、商量后,给中央文化部等领导机关写了报告。经过一番努力,1956年11月,在淮阴地区大众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了江苏省淮海剧团。

朱桂洲的丈夫杨云发是淮海戏传承事业中十分难得的艺术天才,他曾经为淮海戏的发展、传承作出过重大贡献。他既虚心向前辈艺人学习,借鉴传统、钻研表演艺术外,又积极学习、参与编导和剧务工作,他对传统淮海戏所有表演行当和32大本、64单出剧目熟读于心。杨云发从这些剧目中挑选出《大熬山》剧本进行改编,创作出《催租》这部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淮海戏。

1957年4月,组建不久的江苏省淮海剧团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演出了《催租》、《捡穗头》、《打干柴》、《骂鸡》。朱桂洲在《催租》中扮演双姐,杨云发扮演张福来。在这部由杨云发自编、自导、自演的《催租》里,朱、杨这一对夫妻如鸳鸯戏水,表演得淋漓尽致,充分发挥了名旦、名丑的技艺专长,南京的观众和来自各方面的专家评委交口称赞,对朱桂洲好评如潮。观摩大会后,朱桂洲荣获表演一等奖,杨云发获表演二等奖。一时间,轰动了省内外整个文艺界。《新华日报》、《南京日报》、《雨花》杂志等报刊同时发表了对《催租》的评价文章。

朱桂洲和杨云发的一出《催租》,打造了淮海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舞台形象和舞台效果,让淮海戏成了名、升了华。可以说,朱桂洲和杨云发的《催租》,是淮海戏发展和传承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随着舞台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朱桂洲的表演艺术也在迅速提高,她在戏曲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小花褂的名声越来越响。1962年3月,江苏省淮海剧团应邀赴上海演出,上海《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晚报》刊出了这则消息后,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歌剧院等着名院校听说朱桂洲来到上海,他们纷纷来人请朱桂洲讲学教戏。当时朱桂洲为他们教授的主要是《催租》、《三拜堂》、《皮秀英四告》、《樊梨花》等剧目,学戏的主要演员有郑彩君、曹银娣等人。1984年8月22日,郑彩君等着名表演艺术家,还专程到淮阴看望朱桂洲和杨云发老师。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局长刘泽在和朱桂洲谈话时说,朱老师的演唱风格,让我们上海人耳目一新。你的唱腔,始终贯穿着一个“情”字,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测度戏情中,以声传情,以情带声,真的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完全可以用“细腻、传神”四个字来概括。在你的身上,我们看到、听到了许多梅兰芳先生的台风和唱腔。

朱桂洲说,我是演员,应该把戏演好。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演戏的动作和表情每一处都要细腻一些,让观众看过戏后,觉得有味,觉得像是那么回事。朱桂洲还先后为南京扬剧院、长春吉剧院、湖南花鼓戏院、湖北汉剧院教过戏剧表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养心教育:告诉你教子成器的18个秘密

    作者:高杰

    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但却还没有意识到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养心”的重要性;对于养生,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传…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记几位高中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眼,我离开学校已有很多个年头,各位老师也都因年纪的原因而陆续离开了...

    • 酒中“陌上行”

      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饭店里只是偶尔有食客出入。除了上班以外,我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 春节临近话吃糕

      农村人饭量大,吃油糕之量更大,一顿饭吃掉3斤黄米油糕的不是神话,有一个人吃了3斤米...

    • 魂系梦牵的海军情怀

      建国初期至1954年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前三年中,海军各院校先后从文化程度较高的江浙沪等...

    • 幸福之花香又美

      这是一位大学毕业的职场女生在“社会大学”的人生抒情,充满对成长历程的怀恋与追思...

    • 春的遐想

      北方的春天是在冰封万里的时刻降临人间的。从立春开始,人们便翘首期待着第一声春雷,...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