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局包乡”的工作是最令人头痛的。但那是硬任务,还得完成。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单枪匹马,又不用挂心父母,所以,不懂得其中的厉害的我,按照领导安排,还没过完春节,就打起背包就下到马场区的煤洞乡驻乡蹲点三个月储中突出任务。我们普定审计局那辆兰箭牌双排座小货车大多数时间也被派到煤洞乡,随时听令。 那个时候,为了强行推进“国策”的实施,乡里成立了“小分队”,队里除了专干,还有武装人员,县科局下派干部。县里的领导负责面上督查,区上的领导负责在辖区内的乡上巡查,乡里的干部大多得亲自参与任务的完成。所以,当时有人编了这么几句顺口溜:“县级干部坐高楼,区级干部四处游,乡村干部撵山狗,小组干部受气猴”。 那时,为了完成任务,瞅准春节大多数“对象”都在家的时机,白天就公开采取行动。而且为了达到目的,做法很左。鉴于“国策”,各村寨的“对象”没有联合起来公开对抗,但他们却有自己的对策。后来,白天到村寨去,想找的人找不到!为哪样? 那时的“小分队”或“工作组”,只要是白天行动,不论是乘车或是走路,在未进村寨之前,信息就已传到各家各户。开始,我们还不明白,渐渐的也就明白其中奥妙了。因为我们好多次听到“老鹰来了、老鹰来了”的喊声。只要听到这样的喊声,属于对象的,马上就会“消失”!甚至还有把细娃娃丢在麦地里哭得死去活来都不管的情形。 为了“攻其不备”,我们改变方式,晚上或天没大亮时组织行动,多少都能抓到“任务”。可时间长了,各个村寨又暗形成新的了联合防备对策!村干部不敢公开露面,甚至也不敢“点水”了。于是,我们的游走在乡村的那些身影,常有抓瞎的感觉。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最近,一位做医生的朋友,到偏远的乡村请了位年过花甲的老年妇女帮其料理家务,他发现他成天只是埋头做事,空闲时间就枯坐在他家院子里或躲在她自己的卧室,就连吃饭都是自己连饭带菜舀在一边悄悄吃。朋权注意到,这位妇女的下身经常是湿的,估计是生孩子多了,生出病了,思想有顾虑,长期得不到治疗引起的子宫脱漏。好在朋友的妻子也是医生,因此,他请他的妻子找老妇人了解实情,并出钱为这老妇人做了手续。老妇人解除长期病痛折磨后,还是郁郁寡欢。因为她想到手续得花一大笔钱,就算用“合医”证,个人还得承担部分。就算朋友垫上,这钱不还过意不去。虽然朋友给她说钱不钱的不用管,重要的是要把病医好。老妇人出院后,还是问朋友夫妻俩花了多少钱?朋友说没花钱。老妇人不信,说朋友是哄她的。朋友说她做过绝育手续,她这病是术后发生的,所以他找过管计生部门,这手续的费用由全部国家出,不用个人掏一份钱的腰包!老妇人听了,千恩万谢后,一改以往沉默寡言的情形,话多了起来:“哎,之哈(现在)政策太好喽,我们想不到的都替我们想到了!我做手续的那个时候,那些来抓的人,像土匪一样,一进村寨,搞得鸡飞狗跳墙的!不管你是好是歹,抓到你就像押犯人一样,生拉活看,说走就走。那些身影,之哈(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害怕。去结扎的,男的休息一哈(很短的时间)就喊走;女的最多休息天把两天也就喊走。哪像之哈(现在),是对象的,这个来说,那个来劝,做了手续,还有这样那样的好处。那个时候,做了就做了,能给你顿饭吃就算不错!赶后我落下这种病,自以为是自己命不好,该来的,又不好讲,又不好意思去看,想到这辈子是这个(么)多喽,只有挨到死喽。哪晓得我遇上好人、遇上好政策了,真是太感谢了!” 出生农村,在农村长大的我,也常常回到农村走走、看看。有时候,会看到两三个身穿粉红领袖的白大褂走东西。在白岩镇某村,我就遇上过这样的白衣天使。我问她们的到村里搞哪样?她们中有人对我说,某某、某某等做了绝育手续,她们来回访,了解情况,做好后续服务;为某某“独双户”办证,送5000块钱奖励。他们见了我,还拿了一张优惠政策明白卡给我,上面说到农村独生子女户一次性奖励6000块钱还有节育奖、成长奖之类。还有对“独双户”,还有按年领导取的生产扶助金、教育补助金、建房补助、养老补助、医疗补助等等。我说:“你们不会一家一户的送这些钱吧?”她们中有人回道:“开始想让大家晓得,亲自送过。现在不用。我们把明白卡发到他们手头,到时候就将钱打进他们的存折或卡上。我们到走村串寨,就是了解情况,掌握情况,核实、汇总、上报。当然还要耐心细致地宣传新优生优育、奖励扶助等政策。现在,农村生了一个娃娃,到了时候想生第二个的,还没有怀上之前,都会主动到计生服务站搞优生筛查。通过优生筛查,我们会为他们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有病健议先治疗,再考虑怀孕的事。怀孕了的,我们还要要她按时到计生服务站免费检查。如发现RH之类血型特殊的,查实原因后,还要为她分娩作好充分准备。当然,通过多年的工作,加上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最关键的是在生育观念上,改变的人越来越多,不用强制,很多人都自觉了”。听了他们这么一说,我笑道:“怪不得,以前见到有人进村入寨,就怕是抓计划生育的,躲都躲不赢!就算是做着活路的,丢下犁钯、锄头就跑!现在你们来了,人家该做哪样就做哪样见到你们还笑着和你们打招呼,当亲人看待!这变化大啊!” 有一天,在化处计生服务站,我就看到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身背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坦然地坐在服务大厅边上的沙发上等候,一问方知他就是陪着妻子到计生服务站搞优生筛查的。他说:“大的姑娘五岁多了,想再要一个,有伴。来做个优生筛查,心中有数,要也要得放心!”窥一斑而见全豹。看来,在广大农村,计生政策宣传还是比较到位的。 是的,在百姓心中,那些为完成任务不择手段的土匪式的身影已经远去,并且已被那些温馨的天使般的身影所替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