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一个关于她的记忆碎片

时间:2012-03-01 14:57来源:读者论坛 作者:愚夫 点击:
  兴许是她的死,唤起了我们知青对以往所作所为的反思,男女知青开始有了交往和沟通,尽管有时意见不统一,有时争吵得很厉害,但至少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该怎么去理解并取得一致,总体上还是形成了一股力量,和农村落后势力抗衡。这一年秋天起,我们知青骨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个女孩在给青年食堂挑水时,不慎滑落到井里,头没在井水里,两肩被紧紧卡在水桶大小的冰窟窿……等人们发现并把她救出来时,她已经没气了。那年,她不满18岁,下乡还不到一年。


  我们是一个队的上海知青。由于这一年里我几乎没在队里,对她不是很了解。她死时我还在县值班分队,留给我的只是一些传言和记忆中的碎片……


  (一)


  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红卫兵的模样,尽管她已经离去这么多年,只要提起她,我便想起了下乡的第一天晚上。


  那天天黑后,我和张木匠等几个男同学走出宿舍,忘了是去干啥,反正黑灯瞎火的啥也看不见。张木匠拧亮了手电筒,漫无目标地乱照,一道白光晃过了女生宿舍,就看见窗玻璃后面有两人站着,从窗缝里传出一个北方口音的喝斥声:照什么照?流氓!


  张木匠吓得赶紧闭了手电筒,口中念叨:乖乖,真厉害!


  后来我们从女生口音中辨识出来,那天大声喝斥的就是她,出生军人家庭。


  (二)


  说来也怪,刚下乡这年,我们这些知青和别的知青有着许多不同,除了能吃苦,肯干活,特别守纪律外,男女之间还不说话。劳动歇息时,男女分开扎堆。在食堂吃饭时,也是男女分桌,好像彼此间不相往来,尽管下来时男女生是一对一搭配好了的。


  是封建吗?不是。这些男女知青中仅市三女中是单一的女生,其他都来自几所中学的同学,或多或少会认识几个异性,有的是同班同学,有的是同一个红卫兵组织的。但究竟是何原因形成这种互不说话的现象呢?如今想来,可能和她率先对男生采取排斥的态度不无关系,因为她有着一帮同样出身的伙伴,个个都操着一口流利的北方话,身上扎满了“刺”。


  兴许我们男生有着争强好胜的天性,你越“扎刺”越瞧不起你,于是就生分起来。我更看不惯她们痴头怪脑的举动,不就在雪地里滑一跤吗,值得那么放肆地大笑?不就跨个沟吗,有必要大呼小惊地搞得像上刑场似的?当县里动员各队组织人力去江边码头抢卸煤块,她们围着队长争着要去,说什么“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啥都一样?我才不信呢,你站着尿一个试试?!


  我记得当时叫得最响的就有她一个。


  (三)


  因队里一下子添了30来个劳动力,大田播种完后地里也没什么活,劳动力有了富余,队里联系到给护堤指挥部盖房的副业,组织人马去离屯90里外的黑龙江边。


  这回队上让女生也去了几个,有她一个,不过她是去给大伙做饭的。


  队长指派我兼当事务长。按理说,事务长和炊事员是最有话可说的工作伙伴,可我只管几个钱,记个账,一日三餐该做什么,都是队长跟她说。几天后我就交出了账本,去县值班分队报到。


  可能是尝到了劳动艰辛的滋味,这些女生没有最初的那股子泼劲,说话声小了许多,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示弱。


  在江边的那几天,当我们顶着火辣辣的日头在工地干活时,总能喝到她挑担送来的白开水。其实她一个人在厨房忙活二十来人的三顿吃喝,起早贪黑的也够累的,却还想着给大伙送水解渴。


  在县城里,我一门心思投入到训练和值勤上,对村里的事知道不多,后来听说村里知青抓了两个畏罪潜逃、企图越境的杀人嫌疑,立了功,接着知青点的事迹开始在全县传颂,后来就有了知青代表进京参加国庆20周年观礼等荣誉。我也跟着沾光,一听说我是河南屯的上海知青,人们便投以赞许的眼光,说:不错,上海娃子挺棒的。


  (四)


  和她说话纯属偶然。


  那是个中秋的傍晚,我带着班上战士去镇上巡逻,在大街上迎面碰上了她。


  过去她一直是穿洗得发白的女式绿军衣,那天她却穿着深色格子的对襟布衣,扎着当时流行的两个短小辫,脖子上系着一条方格的头巾。个头还那么点高,走路却稳重多了。


  她也看见我了,脸上笑嘻嘻的。我只好迎上去,问了句:你怎么也在这里?


  她说,她刚代表我们队的知青参加省里的经验交流大会回来。听了别的知青点的先进事迹报告很受教育……不记得后面她又说了些什么,我因有任务,便匆忙和她告别。


  (五)


  入冬前,我回屯里取冬季的服装。发现知青点多了三位上海来的插队干部,他们和知青同吃同住同劳动,并以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指导知青。他们感觉到男女青年之间不说话是个问题,不利于知青在农村立足和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这年雨水特别多,逊别拉河发大水,淹了很多庄稼地,粮食欠收,老乡们一反常态,开始有了风言风语,说这大水是这些南方娃子带来了。


  “你们几个骨干要带头,男女生多交流了,就能了解情况,掌握全面,就能自强起来,不至于被农村落后势力分割,最后被同化掉。”他们有些忧心忡忡地说。


  我不以为然,认为有点言重了,尽管我们这村曾经是肃反扩大化的重灾区。


  (六)


  元旦来了。值班分队一期结束,我被留下来在二期继续带班。趁一期结束、二期还未报到的间隙,我回屯休假了几天。


  她还在青年食堂做饭。


  之所以用“还在”这词,是因为做饭这活太拖累人,让男青年干吧,队里舍不得,已经有一个男劳力在食堂帮橱,怎么肯再搭个整劳力?让女青年做吧,没人愿意,都要下地干活,爽气,即使后来的几年中,我们几个知青骨干仍经常为谁来做饭而犯愁。


  可她一直闷声不响地给大伙做饭,没有怨言。


  我听男知青说,给食堂帮橱的小刘看中了她。小刘是投奔他哥嫂来的河南小伙,他塞给她一封信,她看了之后把信退还给他,说了句:不可能。我听了很惊讶,手电筒晃了一下就被骂流氓,向她求爱已远远超出了被手电筒晃一下的程度,就她那性格脾气应该抡起巴掌扇一个大耳光才对,至少也要骂得这小伙狗血淋头吧,怎么就一句“不可能”了结了?看来人是在变。


  人在变,屯在变,但男女知青之间不说话的这座坚冰依然没有破开。不然的话,我可以知道更多一些有关她的事。


  (七)


  在得知她的死讯后,我写了封信托人带给金大哥,在信中表达我的哀悼。


  她的死引起了县、地委的重视,派人下去调查、收集材料,说要树立起一个知青榜样。她的父母也从上海赶来,和女儿作最后的告别。


  我是在大殓前一天赶回屯的。村子里和知青点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打谷场边的仓库搭起了灵堂,墙上挂着她的大幅照片和黑色的帷幕。她躺在自己的照片下面,身上盖着白色的床单。两位臂戴黑纱的女生,手持7。62步骑枪守护在两旁。陪伴她的还有许多纸扎的花圈。她面容安详,只是额头上有一块淤血,据说是头冲下在井壁上撞的。


  我听说,她是我们知青点唯一报名去茅兰河——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沟沟的知青,参加一个新的知青公社的创建。我还听说,她过几天就要走了,伙伴们劝她休息几天,整理一下自己的行装,新建点很艰苦,多做些准备。可她一天也没歇。出事这天她感冒了,却还挺着下厨房做饭,去村东边挑水……


  我还听说,她每天写日记,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女生们看了她的日记都哭了……


  那天,我听了很多关于她的故事,最引起我震动的是她在日记中写的那句:走毛主席指引的路坚定不移,接无产阶级革命的班奋斗不息。我万没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女孩内心深处竟然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就像她的名字一样。


  (八)


  第二天大殓前,队长匆匆找到我,说下葬的墓穴开挖得不够大,要我赶紧去修一下。我虽然还没正式回队,但早已被公社武装部委以民兵连长和基干民兵排长的职务,指派的权力还是有的。我喊了几位民兵拿着十字镐和铁锹来到南山坡,一看墓穴就光火,这哪是墓穴,简直就是个弹坑,怎么安放棺材?便脱去棉衣跳进去刨了起来。


  东北的3月还是冰天雪地的,那土冻得就跟石头一样,一镐下去只砸个坑,进度很慢。


  哀乐声从村里传来,那是一首《阵亡将士哀悼曲》,和现在的哀乐不一样,但同样让人听了心情沉重和哀痛。我知道,追悼会开始了,参加追悼会的不仅有她的父母,还有县地两级领导和县各机关部委以及公社、各村的代表,很快就要下葬了。整个葬礼不能在下葬时卡壳,我大声吆喝起来,加快了手上的动作。我想,她可以做到“奋斗不息”,连命也没了,我为何不能为她最后有个稳妥的安身之地出点力呢?终于,当送葬的队伍来到山脚下时,我举锹挥出最后一锹冻土,跳出了墓穴,身上冒出的汗气在毛衣上结成了霜。


  我站在山坡上往下看,来的人很多很多,送葬的队伍排了足有两三里长,前头的到了南山脚下,后面的还没出村。


  听参加追悼会的知青说,县委根据她生前的申请,已追认她为中共党员……在向遗体告别时,她的母亲很坚强,而她的父亲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九)


  下葬后,我搭便车回县城。几天后黑河日报连续报道了她的事迹,号召地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向她学习,走毛主席指引的路坚定不移,接无产阶级革命的班奋斗不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森林母语:生命的图腾和心灵的净土

作者:丁庆中

我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是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人。我在市信息处工作,多少年来,我发现有些人在蓄意破坏森林,要毁灭森…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记几位高中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眼,我离开学校已有很多个年头,各位老师也都因年纪的原因而陆续离开了...

  • 酒中“陌上行”

    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饭店里只是偶尔有食客出入。除了上班以外,我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 春节临近话吃糕

    农村人饭量大,吃油糕之量更大,一顿饭吃掉3斤黄米油糕的不是神话,有一个人吃了3斤米...

  • 魂系梦牵的海军情怀

    建国初期至1954年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前三年中,海军各院校先后从文化程度较高的江浙沪等...

  • 幸福之花香又美

    这是一位大学毕业的职场女生在“社会大学”的人生抒情,充满对成长历程的怀恋与追思...

  • 春的遐想

    北方的春天是在冰封万里的时刻降临人间的。从立春开始,人们便翘首期待着第一声春雷,...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