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连续几天的降雨,气温迅速的降下来了,空气凉爽宜人。毕竟也到了该凉的季节了。 晚上,我打着伞在外面闲逛,享受着难得的清凉世界。
路过一辆大型三轮车,喝油的那种。它待在那个位置已经有些日子了,我知道那是个年轻人的瓜摊。晚上他就睡在车旁一张折叠床上。他以车为家。因为连续的雨天,瓜不好卖,他早早的就上了床。这些迹象平时我早就看的习惯了。但今日却有了不同。
一个清瘦的阿婆正在为那张床固定一块用以挡风的塑料布。本来车的上方早就张开了一个帆布的顶盖。阿婆此时正在固定的这张塑料布并不是防雨用的,而是相当于给年青人加一层被子。挡风、挡寒、挡潮。
不用怀疑,那必然是年青人的母亲了。不是母亲,不会有人对他这般疼爱的。我走过后,又仔细的看了一下蹲着身子,用锤子固定塑料布一角的她。她背向着路灯,看不清面目,但那敲打的声音,很是有力。叮、叮、叮!金属相撞的脆响传得很远。
年青人可能觉得是不必要的,必然口头阻拦过母亲,但没有用。所以自顾睡着,没有起来。母亲决定了的,就不会停下来。那块塑料已经覆盖在被子上了。想必,有它的效果,和没有它是大不一样的。这样的天气,盖了被子,冷是不会的了,但雨一直在下,那被子就一定会受潮。
雨夜的街头,一位母亲在为生活而露宿街头的儿子加盖一层塑料布。听着越来越远的叮叮声,我一边走一边想,鼻子忍不住发酸。
当母亲年老的时候,我们会在她坚持让我们忙自己的工作时,坚决的侍候在她的床前吗?我的印象中,子女很少能做到这样的。子女们都会“因为”各自的事业而无法在床前尽孝。之所以给因为加上引号,是因为,我认为那些个“因为”完全都可以忽略,都可以摆脱。如果躺在床上的是我们自己,子女不在身边,我们会不会觉得凄凉。
想一想,觉得当父母的好可怜,甚至有些可悲。一代人送一代人,一代人帮一代人,就这么过来了。走在前面的人,很少能够回头看一看送他,帮他的那一代人。我们经常会看到子女回忆父母的文章,那其实是一个父母健在时,自己没有尽到责任的明证。
《聊斋志异》中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老翁去世,家人正在发丧,忽然他从停尸床上一下坐起。众人惊恐万分。他却并无什么什么异状,只是对自己的老伴说,我走到半道上,不放心你,这才回来叫你一起走啊。子女们听了不禁觉得好笑,老伴也很尴尬。这时老头生气了,说,我都走了,你还要留下来讨儿女们的嫌吗!子女们就劝母亲去换上新衣服装装样子,不要让老翁生气。于是老伴也穿上新装,躺在老翁身旁。儿女们开始觉得好笑,但过了一会,觉得不对劲,去试探父母的鼻子,发现都已经没有了呼吸。
柏杨认为,人的爱是下倾的,人对子女的爱,通常都超过对父母的爱。这是人的天性。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的时候,我不禁惊诧莫名。那种惊诧和我读完上面那个故事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虽然人的天性如此,但我仍然觉得,不能以此为理由去搪塞自己的良心,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照顾好年迈的父母,从而减少一分他们离开后的追悔。
有一次去一个朋友家,那是第一次去他家。他的母亲已经不能自理了,准确的说是患有老年痴呆症了。意识象个小孩子。口不能言,身不能行,只能静坐。他特意给他母亲请了一个中年妇女当保姆。实际上,我的这个朋友结婚后和妻子单独住在别的小区,这个家,只是他父母的家了。他的母亲一看到我们进来,就象个孩子一样的哭了,一直在哭。保姆向初来乍到的我说明,她就是这样,家里来了生人,都会哭的。我后来也没再去过那里,不知道老人家是见了生人就哭,还是只是见了儿子才哭。但我有一种强烈的怀疑,那个能说会道的保姆会不会在没有人的时候虐待老人。所以,当老人见到儿子的时候,就会委屈的哭,希望着儿子能解救她。毕竟网上有保姆殴打自己照顾的老人的视频。我想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很是恐惧。
赚钱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朋友给我的一个设问。他接着回答,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幸福吗。是的,家人不仅是说我们的子女,还包括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尽心心力,在他们不方便的时候,帮一帮他们,送一送他们吧。就象他们帮我们送我们一样。
子欲孝而亲不待,就从这一秒开始做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