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父侯修忠(曾用名侯发禄),是外祖父的长子,生于民国七年腊月(公元1919年1月),1977年农历九月五日(公历10月18日),在河南省汲县不幸逝世,享年58岁。 大舅父是最令我骄傲和自豪的。因为,从小我就听父亲说,大舅父是个不小的官,回家探亲时,不仅随身携带着手枪,还有警卫员跟随。记忆里,大舅父只到我家去过一次。他带去的大米和饼干,在那贫困的年月,是稀罕物品,令我炫耀了好一阵子。 1969年10月,我曾几次给大舅父写信,请他帮忙给县武装部说一说,让我去当兵。大舅父每次回信总是说,你自己去争取,不要依靠别人。 1970年12月,我当了兵,想让大舅父来部队一趟,给首长们坐坐,为日后提升打点基础。大舅父还是那句话,不要指望别人,进步全靠自己。 1971年9月,我入了团,写信告诉大舅父,他回信说,非常高兴;我就要入党了,提前写信告诉了他,巧得很,大舅父竟然是在通过我入党的那一天,1972年9月20日给我回的信。他说,非常高兴,要求我在成绩面前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做个优秀党员;我提了干,写信告诉他,他回信依然说,非常高兴,要求我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后来,我当了领导干部,才真正理解了大舅父的做法。一年回家探亲时,我听母亲说,大舅父去世了,我的心隐隐作痛。表哥侯玉珍告诉我,大舅父因为工作认真负责,耿直廉洁,得罪了一些人。1977年10月18日,四人帮”的残渣余孽实施报复,将其从楼上推下来摔成重伤,因抢救无效死亡。组织上一时定性为自杀,经过舅母和表哥、表妹9年之久的艰辛上诉,最终于1986年10月,总参工程兵部给予平反昭雪。事过境迁,我对这件事的记忆渐渐模糊了。当我开始撰写《跟往事干杯》书稿,准备将大舅父的情况收入书中时,才发觉有必要弄清事情的原委。 2013年11月7日,回家探亲的我,专程来到大舅父的出生地侯庄村。表哥表嫂已经过世,我便找到表侄建华,详细了解情况。出乎我的意料,建华竟然还保存着总参工程兵部政治部撰写的《侯修忠同志生平》原件;总参工程兵部洛阳干休所,写给小舅父侯发祥的信件原件,上面盖有鲜红的印章。我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地用数码相机拍照下来,留作珍藏。 总参工程兵部政治部撰写的《侯修忠同志生平》原件,封面上方的黑框中写着“沉痛悼念侯修忠同志”9个大字,下面标注着时间“一九八六年十月”。 《侯修忠同志生平》是这样写的:原工程兵“五七”干校副政委侯修忠同志,于一九七七年十月十八日逝世,终年五十八岁。 侯修忠同志一九一九年一月生于河北省临西县侯庄村一个农民家庭。 一九三九年八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在地方工作期间,历任山东省临清县委组织干事,临清县十一区委委员,八区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县公安队政治指导员、公安员、股长、派出所所长等职。一九四六年八月,由地方转入部队工作,历任冀南军区独立四旅三营副教导员,二野十纵队二十八旅三营教导员,湖北军区独立四师民运科副科长,中南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秘书科副科长,高级工程兵学校政治部青年科长、大队副政委、二营政委,工程兵学院训练部副政委、政治教研室主任,工程兵“五七”干校副政委等职。 侯修忠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军优秀的政工干部。他一生忠于党、忠于党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抗日战争暴发后,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他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他革命立场坚定,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扩大抗日武装,与敌寇进行顽强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侯修忠同志先后参加了汉阳阻击战、安阳崔桥攻坚战、邓县攻坚战、平汉线突围等主要战斗。在长期的战争岁月里,他出生入死,英勇顽强,机智果敢,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全国解放后,侯修忠同志长期从事部队院校的政治工作,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院校建设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立过功,受过奖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侯修忠同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敢于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待人诚恳,耿直坦率,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侯修忠同志工作扎实,作风正派,善于集思广益。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关心部属,深受同志们的敬重和好评。 侯修忠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积极奋斗的一生。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之奋斗的革命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侯修忠同志永垂不朽! 总参工程兵部洛阳干休所写给小舅父侯发祥的信是这样的: 侯发祥同志:原工程兵汲县“五七”干校副政治政委员侯修忠同志于一九七七年十月十八日逝世。 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和侯修忠同志遗属的要求,侯修忠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定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八日,在洛阳市烈士陵园举行。现将侯修忠同志的生平材料寄去,请收。如送花圈,请函告,我所给予代办;如来洛参加骨灰安放仪式,请提前告知。一九八七年三月五日。 2013年12月25日,我又从曾经跟随大舅父当兵的表侄侯建国那里,得到了1980年2月14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证明书》上写道:“侯修忠同志,于一九七七年十月十八日在河南省汲县工程兵“五。七”干部学校不幸逝世,除由我军妥为安葬悼念外,特向革命家属表示慰问。望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先烈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并请向河北省临西县革命委员会申请抚恤,享受病故军人家属优待。”左边附表编号为“军褒字001号”,级别12。 据侯建国说,大舅父担任工程兵“五七”干校副政委期间,主持全面工作,行政级别12级,应为正师职。按照过去的规定,行政级别13级以上为高级干部。 查阅由梁振波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临西历史》第一卷,第230页对大舅父亦有记载:“(4)第八区区委(吕寨)书记:侯修忠(1940.10—1941年春)。” 于是,我将大舅父的全部资料发给县志办孙小林主任,他爽快地答应再版县志时,一定将其作为人物,载入县志之中。我反复阅读大舅父的生平,真的为之骄傲和自豪! 2014年12月16日,从表弟侯卫伟发过来的资料中,我又了解到:大舅父于1955年、1960年、1962年,分别被选举为长沙工程兵学院党委委员,是该院最早的党委委员之一。1995年5月,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6月,晋升为上校军衔。曾获得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并荣立过三等功。 大舅父与元配舅母育有1子,名叫侯玉珍,生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卒于2003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公历12月7日),享年66岁。表哥侯玉珍一生务农,纯朴实在,与人和谐相处。娶妻崔秀荣,摇鞍镇乡李庄村人,生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卒于2011年农历二月十四日(公历3月18日),享年78岁。 表哥表嫂育有2子3女:长子侯建国,1952年出生,1970年12月参军入伍,转业后分配在邢台市供电局担任车队队长,现已退休;次子侯建华,1964年出生,在家务农;长女侯建成、次女侯建玉、三女侯建娥,均已出嫁生子。 大舅父继配舅母陈静岩,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49年1月入伍,195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任第四野战军工兵四团宣传员、学员、见习文化干事,中南军区重一团供给处文化教员,高级工兵学校政治部见习教务干事,中央政法干校学员,中南政治学院民政办秘书,工程兵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图书员,工程兵五七干校图书管理员,洛阳工程兵干休所图书管理员等职。1982年8月,离休。1988年,被授予胜利勋章。1994年5月27日12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河南省洛阳市逝世,享年64岁。 舅母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经受住了十年动乱的严峻考验,忠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服从组织,执行部队的条令、条例和纪律,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工作勤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坚持正义,严以律己,生活俭朴,对子女教育要求严格,团结同志,群众关系好。离休后,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和部队的建设,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在长达几年的患病期间,舅母以坚强的毅力与病魔进行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了一位老兵热爱生活的乐观主义者态度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舅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勤奋工作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不同部队和工作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舅父舅母育有2女1子:长女侯怒涛,1952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70年1月,应征入伍,在军委工程兵52师服役。1972年11月提干,1986年,随铁道兵集体转业至北京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工作。2007年5月退休;次女侯湘波,1954年4月10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2月,应征入伍,在总字352部队卫生科服役。1972年12月12日入党,1978年,退伍后在河南洛阳医专附属医院药剂科工作。后任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制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职称,并具有执业药师资格,2009年4月退休。退休后被聘到洛阳中和医院药剂科,担任主任职务;儿子侯卫伟,1956年9月29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77年1月,应征入伍,在海军南海舰队38012部队服役。1979年12月入党,1981年1月,退伍后在河南洛阳银行工作。他们姐弟情深,人生途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们都手牵手一同承担,一起走过。 1996年12月,侯怒涛曾经到我的故乡小村看望我的母亲。春节回家探亲时,母亲对我说:“你大舅当兵在外,很少回家,你大妗子和几个孩子也没有回过家,我们都不认识。这回大妮来看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母亲说这件事时,脸上挂着幸福和喜悦的笑容。母亲还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娘亲当辈亲,死了姨娘断了亲。”我知道,母亲是多么想见到她多年未见的侄子和侄女啊!可是,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愿望,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如愿,这也成为我心中的痛。1999年5月2日,我和老伴、女儿到洛阳旅游时,我特意从表侄侯建国处要到表妹湘波、表弟卫伟的电话,在宾馆匆匆谋过一次面,照了一张不太清楚的合影。即使如此,也是一次难得的纪念。 2014年12月14日,我突然在博客上看到一条评论:“表哥你好,我是你表弟侯卫伟,看了你撰写的《令我骄傲的舅父》,我很感动,谢谢你用文字记录了我父亲的生平,希望有机会和你见面。再次表示感谢,祝你全家安好,生活幸福!”我的心情特别激动,立即向表侄侯建国索要到卫伟的手机号码。就这样,我方才与舅父的3个儿女取得了联系,并互加了微信。最难得的是,在我的《跟往事干杯》即将编排之时,表妹湘波、表弟卫伟,为我发过来舅父舅母的生平资料和全家福,以及他们姐弟的合影照片。这是非常珍贵的,值得终生珍藏。如今,我和侯怒涛均已步入老年人行列,却从未谋面,我感到是一种遗憾。母亲那句“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话,时常响在耳边。我在微信上对怒涛说:“有机会去北京,我一定去看你。”怒涛回复说:“期盼佳作,期盼见面。”我说:“等明年书出版了,我去北京送书。”怒涛说:“好感动!”卫伟也说:“有时间,我去临汾看你。”不论谁看谁,不论在什么地方,概不重要,重要的是相聚一起,吃吃饭、喝喝茶、聊聊天,好好凝聚一下久违的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