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看见啥说啥 想起啥说啥

时间:2015-08-31 10:54来源: 作者:疙疤秧 点击:
我问书摊主人:“这是你收购的书?”这时注意到,摊主是一位年龄不大的女孩子,模样很象早年的日本明星山口百惠。对,就是那样一副眯着眼睛笑吟吟的可爱少女形象。她身材瘦小,并且几乎一直蜷缩着身子躲在书摊后边,蹲在地上,两只胳膊竭力抱紧自己的膝盖。看得出,她有

                                                        

在学校餐厅吃饭,每顿照例都要喝上一两碗免费蛋汤的。这是我早在北京漂泊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吃过饭不喝点汤水,总觉得意犹未尽。北大清华的学生餐厅不但免费供应汤水,还免费供应豆浆,因此我常常光顾那里,并且觉得那也是吸收著名学府学养的一种方式。我们华中师大不比北大清华那样阔绰大方,所有的学生餐厅都没有免费豆浆,但都免费供应白菜蛋汤,尽管清汤寡水,不要钱白给你喝,就不要得着便宜再卖乖了。喝着漂有蛋花和白菜的免费清汤,抚摸着被汤水撑得滚圆的肚皮,在初冬正午的暖阳里,眯缝着开始疲惫的眼睛,感到一种满足和惬意……

今天蛮幸运,大多时候总围着一圈食客的汤桶前,此刻竟然只有一名女生。急忙跑过去。

那女孩看上去应该是一名低年级本科生,身材清瘦。她拎着长长的汤勺的木手柄,慢慢地、文静地在汤桶底部捞呀捞呀,捞了半天,捞出几片白菜帮子;接着,慢慢把勺子里的汤倒出来,只剩下几片白菜帮子;然后,文静地盛进自己的汤盆里。我注意到,她拿着的汤盆是餐厅里最大型号的那种,我也经常用这种汤盆盛汤,它的一盆足足抵得上其它小型号的两盆,可以盛一次就喝个过瘾的。

女孩盛了几片白菜帮子,我伸手要去接汤勺,她却没有放下或者递给我,她连看也没看我一眼,又自顾自地把长长的汤勺伸进汤桶深处,象刚才那样慢慢地、文静地捞呀捞,捞出来的依旧是让一般人看了就没胃口的白菜帮子。大多数学生当然不喜欢吃这些厚厚的、水啦啦的白菜帮子的。这女孩子是个例外。

耐心地等着。看到她第三次把汤勺伸进汤桶里捞呀捞,我竭力抑制着不耐烦,但还是有些性急地催促:“同学,你能不能快点?谁象你捞那么多白菜帮子呀?”

文静的女孩慢慢抬起头,冷冷地瞥了我一眼。我看到,她俊俏却有点苍白的、瘦削的脸庞上,竟然没有受到挖苦后不好意思的羞涩。要知道,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是很敏感很爱面子的,一般的女孩子别说受到嘲笑,即便一个不适当的眼神,也许就能让她们感觉到自尊心的被伤害,并给你来个下不了台。有一次,邻桌一个女生把一块足有我的大拇指大小的红烧猪肉挑出来扔到了桌子上。对于此类在大学餐厅里常见的浪费粮食和在今天比较昂贵的猪肉的行为,我是不大能理解的,我笑眯眯地对她说:“同学,这也许是你妈妈舍不得吃的一大块红烧肉呀!”

没想到,女生的脸“腾”地一下子红到了耳朵根,甚至眼圈也红了。她局促地用眼光洒了洒周围吃饭的同学,突然愤怒地把筷子“啪”地一声拍在饭桌上,气呼呼地噙着眼泪,盯了我两眼,“噔噔噔”地走开了。

唉,我本无嘲笑的恶意,却招来这么一个尴尬。

今天这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文静女孩比那天的女生心理素质强多了,她不但没有拍筷子摔盆子,对于我的挖苦,她甚至没有回击一句话,甚至没有羞怯,她只是平静或称冷淡地瞄了我一眼,依旧自顾自文静地捞呀捞呀,甚至也没有因为我的催促加快速度。

女孩终于捞了半汤盆的白菜帮,又盛进一点汤,然后把汤勺放进汤桶里。汤勺歪了一下,经常被手抓握着的木柄浸到了汤里。我皱了皱眉,伸过去的手又缩了回来,迟疑片刻,有点懊恼地嘟囔了一句,放弃了今天这一到两碗的免费蛋花汤。

回到座位上,低头吃着没滋没味的饭菜。无意间抬头,看到刚才那个女孩已经吃完了第一碗免费白菜帮,竟然再次走到汤桶前,象刚才那样,慢腾腾地、文静地捞呀捞。她依然没有左顾右盼,一直淡定自若。这时,我有时间仔细打量她。她个子高高的,在这个女孩子普遍矮小的地区,她的个头明显地出众。她脸色苍白,但好像不是营养缺乏带来的苍白,应该是她天生招人喜欢的白皙。她穿着一件蓬松的白色羽绒服和略微宽大的牛仔裤,这样的打扮让她几乎显出亭亭玉立的丽质。

一个蛮漂亮蛮招人爱怜的女孩子!

盛了第二碗汤或者说白菜帮,她隐身在越来越拥挤的学生食客群中……

吃完饭往外走的时候,在餐厅门口一个角落的座位上,我又一次看到了那个女孩子。她面前的饭桌上,只有那个盛了免费汤的大号不锈钢汤盆,她正凑在汤盆上,津津有味地吃着白菜帮子,喝着不咸不淡的蛋花白菜汤,主食只是手里捏着的一个大概五角钱的油炸面食,那是餐厅里最便宜的。

女孩子抬起头,不经意地和我正在盯着她的目光相对,这次,她微微笑了笑,很快又低下头,继续慢吞吞地喝汤……

我无法因此确定这个女孩就是一名贫困生,尽管学校有为数不少的贫困生和免费师范生。也许,这只是她的生活习惯,抑或是在减肥,尽管她看上去已经很瘦削了。不过,经常可以看到,档次不同的餐厅或同一餐厅不同档次的区间里,有些学生一顿饭吃掉十元二十元,还要挑肥拣瘦,把大半的饭菜剩下、倒掉;有的学生则只打一份最便宜的饭菜,默默地坐在餐厅不显眼的角落,孤独地吃完最后一粒米。几次看到,一名女生每顿只吃一小块煮红薯。她小心地揭掉红薯外边那层薄薄的表皮,很珍惜的样子,把能够吃掉的部分全部吃下去。

看到堆在餐桌上的红薯皮,我每次都记起了小时候看过的童话《皮诺曹的故事》。木偶皮诺曹先是吃了一个梨子,肚子没吃饱,就只好把削下来的外皮也吃掉了。想着童话,看着堆在餐桌上的红薯皮,觉得好笑而荒诞。

还有一些特困生,自尊心理让生活十分拮据的他们宁愿不吃饭也决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出寒碜。谁都没资格对这样的心理和表现说三道四。吃饱肚子的老粗世俗或道貌岸然的细发人对这些所谓“病态”心理的分析,只是没有意义的扯淡,甚至带着某种有意无意的侮辱!

若干年前,在我生活的小区门口,遇到了一位卖旧书的女孩子。和大多数旧书摊相比,这书摊上的书实在太少了,它几乎就不能称为一个书摊,好像就是随便把自家的几本书摆在了那里。比大多数旧书摊吸引人的是,这里的书几乎全是值得一读的书,不象书贩收购来的,更象一个人的藏书。它们大多是历史和哲学类的,即便那几本有关近现代史真相和内幕揭秘之类的通俗读物,也多出自专家之手,翻开几页,立刻感到论理叙事手笔的不俗,不像一般图书的粗制滥造和东拼西凑。

我被其中几本关于中共八大内幕之类的书吸引,蹲下身翻看。书的品相不错,没有一般地摊旧书的污迹,即便折角也没有,但显然经过了多次翻阅,有的地方还做了批注和划线,字迹工整秀气。可以看得出,书的主人是一个爱读书、爱惜书的人。从批注可以了解到,书的主人很喜欢思考。

让人不解的是,主人如此认真地阅读了这些书籍,却竟然要把它们变卖掉!

我问书摊主人:“这是你收购的书?”这时注意到,摊主是一位年龄不大的女孩子,模样很象早年的日本明星山口百惠。对,就是那样一副眯着眼睛笑吟吟的可爱少女形象。她身材瘦小,并且几乎一直蜷缩着身子躲在书摊后边,蹲在地上,两只胳膊竭力抱紧自己的膝盖。看得出,她有些不好意思。其实,这个小区邻近几所中学,常有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在此卖些小商品。勤工俭学者中间,有些的确家境困难,想依此补贴生活;有些则出于好奇或者时髦,觉得很有趣。

这个女孩子似乎不是出来练摊的。听到我的问话,她笑吟吟地回答:“这是我父亲的书。”我有点诧异:“看得出你父亲很喜欢这些书,为什么要把它们处理了呢?”孩子依旧笑吟吟地,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我看了看她,也就不再追问那么多了。是呀,这个时代,许多人有许多不愿启齿的也许会伤害到他们自尊心的隐私,多数时候还是保持沉默的好,好奇或者对别人的关心,兴许会不小心误伤别人敏感的自尊的。

我挑了四本书,本来一本三块钱,付钱时,我顺口还价:四本十块钱得了!没想到,女孩子不假思索地答应:“行!”而且还加上一句:“多少钱都行!”说这话的时候,她依旧笑吟吟地,依旧蜷缩在书摊后边,两只细长的胳膊紧紧地抱着膝盖,依旧局促的样子。

抱着我喜欢的书籍美滋滋地回到家里,翻看了没几页,却又有某种不舒服,隐约觉得,不该和那女孩子还价的。书的价格本来就很低,同时,也算是通过书上的批注神交了女孩子的父亲——一位和自己有某种共同爱好的读书人。向这样的一个女孩子还价,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尤其在翻阅那些旧书、品读书上工整的批注的时候,就会想到那次的买书经历,心理上便会有说不清楚的不适。我不好对女孩子卖书的原因妄加臆想,但不知怎么地,眼前总是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一个女孩子考上了大学,为凑学费,她的父亲把自己心爱的书籍搬出来卖掉了!我甚至想像着,那女孩子的父亲肯定是一个不得志的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往往不会在俗世得志。通过那些批注,我相信,女孩子的父亲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自己在三块钱的价格上还要还价的行为不安和羞愧。

人生就是这样奇妙。一年后,参加一个由本市几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贫困生成材演讲会,竟然看到了那个女孩子!

                                                   二

作为小人物大俗人,我深沉不起来,只想发泄被污名为“情绪化”的情绪。理性其实更加主观,并因其生发的历史非常短近,且存在严重的时代局限性,所以常常出错,血肉的天然感觉大多不会南辕北辙。个体、群体和阶层注定都会深陷在一己偏见中,因此,即便群体和阶层的情绪也往往会有不同颜色,有失公允。然而,国民集体情绪在事关切身利益的具体社会问题上,往往能够最终达成共识。每个人都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话,浮躁的泡沫必定会被涤荡消逝,众人的良心终将汇聚成社会良知。

常常恍惚,今天的中国教育制度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是存在可以革除的部分弊端还是整个教育机制的大机器本身设计就有问题?根子在哪里?教育的头疼了就按摩按摩太阳穴,煤窑脚肿了就揉捏揉捏脚面脚底,这样的办法是否能够凑效?

作为一名必须为教育埋单的中年人,我顽固地认为,今天的教育体制不是科学的发展观念在指导着,而是集团既得利益的操纵在发飙。吊诡的是,兜售所谓现代教育制度的,恰恰是造成教育不公的操刀手。任何一种事关民生的举措,无论它是被骂作保守的,还是自命革新的,理论本身的虚幻性注定,它们的是非成败,只能根据其带来的社会效果来看。

如此感觉也许仍属阶层偏见,那么,哪怕仅仅一名有志气有才华的贫家子弟因高昂的学费而对大学、对知识望而却步,或者影响了他们对大学、对知识的向往和憧憬,我也会愤愤不平。真的没钱吗?看看那些形象工程,看看那些重复建设项目,恐怕不仅仅是金钱或者经济的问题。

当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皇室拿出皇室经费筹建海军和学校的时候,当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捐献出其弟海因里希王子的宫殿作为洪堡大学教学大楼的时候,成熟的中国王朝政治家慈溪太后却把筹建海军的经费挪用,为她自己建造豪华的乐园;当无数有才华有抱负的莘莘学子因高昂的学费含泪走过大学校门的时候,就在他们身边,却正有五星级十星级的供官僚和不法暴发户奢侈享受的楼堂馆所如雨后蘑菇般耸起,大学里也正在用学生们的学费建造天堂般高不可及的会所和宾馆。

作为社会弱势者,当然更要寄希望于并努力维护公共权威,只要这个公共权威尚未精神错乱。显然,今天中国社会的公共权威尚未精神错乱,不但没有错乱,而且越来越正常健康了,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它一直因应公众要求、针对社会弊端进行改革,有些改革措施甚至立竿见影。因此,每位国民都应该努力克制对于总会出现的社会弊端的不满情绪,拥护改革,监督改革。事实上,在当前的中国社会,除了别有用心的政治势力,绝大多数国民对于改革均有清醒认识,他们对改革投赞成票。

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什么样的改革发展,如何进行改革发展;具体而言,如何调整已经严重倾斜了的社会天平。

如果说,改革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需要适度的政治妥协,那么,改革的捉刀人应该做到的是,绝不应该继续向强势的富人集团妥协,绝不应该向强势的权贵集团妥协,绝不应该向中国特色中产阶级集团妥协。向一切既得利益集团继续妥协而继续伤害弱势阶层的利益,在政治学上不合法,在社会学上不合理,在世道人心上不合情,终将导致阶层冲突和社会动荡。适度削弱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阶层贫富差距,谅那些既得利益者颠覆不了天地。改革和发展原本就是众人的贡献,广大弱势群体的牺牲是对改革最大的贡献,因此,改革红利应该由大多数人享受,到了今天,更应该着重向广大社会弱势群体分红。

遗憾的是,当科学发展的政治理念刚刚开始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刚刚开始向社会公平正义倾斜,那些利益尚未遭到削弱而仅仅听到风声雨声的强势等级不同的各色利益集团却像被割了肉一样地嗷嗷直叫。不独强势的权贵和富人集团嗷嗷直叫,貌似平民实则既得利益获得者的中国特色中产阶级也在嗷嗷直叫。更可悲者,一些莫名其妙的研究家竟然也在对科学发展观念指指戳戳。学术性的嗷嗷直叫与遭到割肉者的市井嗷嗷直叫交织在一起,借口左左右右的政治批判,喧嚣哗动,从某种程度上绑架和挟持着政治高层。而弱势者的微弱声音,湮灭在田野、矿山、肮脏的贫民窟和偏僻的乡村,传达不到庙宇高堂。

这是一个考验政治智慧的最危急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政治家,你将如何下手?

一般来说,迎合少数人或弱势者的不合理要求,在政治家那里很少出现过;迎合大多数的不合理要求,迎合人数不多却势力强大集团的不合理要求,却往往是政治行为中的必然;当前看似不会危及政权稳定的大多数弱势者的利益,往往会被视而不见。

今天,“橄榄球型”的社会结构成为许多喜食橄榄或干脆连橄榄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人们都在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那个玩意不大好吃,但的确比汤圆乒乓球之类圆圆的物体比较容易站得稳当,的确是一个利于稳定的好物件。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间那一部分的人数如何才能够凑齐?

把一个三角型的金字塔雕刻成橄榄球型,依靠的不应该是政治家的工艺巧手,而应该通过国家发展实力实现,让尖细的三角金字塔依靠内在的发展动力逐渐成长为一只可爱乖巧的、绿油油的橄榄球。单单依靠不合理的分配体制削足适履,依靠由政治家和社会精英阶层指定和说了算的政策法律,把社会公共资源甚至弱势者腰包里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几文小钱生生地掏出来,塞到那些本来就站在了金字塔塔腰和塔尖的既得利益群体嘴巴里,这不是政治合法行为,只是政客的得过且过。如此,橄榄球雕刻工艺大功告成,但这样的橄榄却是虫蛀了的橄榄,它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在更短的时间里腐朽并和雕刻它的政治系统一起土崩瓦解。

削弱权贵势力不是最难的,毕竟社会公众已经逐步看清了它们的丑陋;艰难的是,如何消除中国特色中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如何消除资本对劳动力的过度优势地位。

以国家普通公务员、国有企事业普通员工为主体的中国特色中产阶级是再分配过程中最刁蛮的“钉子户”。它们人数比例较大,与权贵、富人阶层裙带相连却以平民的面目出现,往往会混淆社会同情。

中国特色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与弱势阶层不对等的优势竞争机会基础上,然后,通过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通过公共权威的赐予进一步畸变膨胀。他们的私家车上、住房上、福利卡上粘满了社会弱势者的汗水,发散着浓烈的血腥气味。他们的既存事实以及对他们的手术,都注定是对社会和谐稳定危害最大的因素。民营企业青年打工者流血流汗的收入远远不及退休国家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收入,社会的创造活力必将受到伤害。然而,当手术刀挥向那些白发苍苍的中产阶级,其后果可想而知。

资本对劳动力的过度优势地位更加难以消除,它们隐身在经济规律中间,在今天这个经济发展领先时代,不独受到盘剥的劳动力阶层无力认清,公共权威更会投鼠忌器。

改革的最大障碍不在高层,寄希望于所谓的顶层设计,只是苍白的中产阶级的扯淡,只是茫然的社会弱势阶层的无奈。当前中国社会的改革,固然不应该寄托于顶层的主动设计,也不应该寄托于社会精英阶层的高深指点和中国特色中产阶级阶层的嘚瑟又嘚瑟的时髦喊叫;当前中国社会的改革,应该生发自广大社会弱势阶层的基本生存要求。改革最迫切需要的是,广大社会弱势阶层竭力嘶喊,努力用个体和阶层诉求的合理声音将被绑架和被挟持了的顶层设计者拯救出来,让他们按照广大社会弱势阶层的基本生存需要设计改革,而不是按照社会精英的官帽子诉求和中国特色中产阶级的更加奢华的社会欲望进行设计。

因此,最具操作意义的解决办法是,让社会弱势阶层理解生命和尊严的意义,认清社会症结所在,认清改革对象,从而保证改革受益者不至于跟随挨刀的改革对象的煽动而起哄而反对改革,助纣为虐。这些绝非耸人听闻。当有人打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旗号叫卖废除高考,可悲的是,竟然有太多的平民子弟跟随其起哄。对于弱势者,高考是打破社会阶层壁垒的重要通道之一,废除高考,弱势阶层向上攀升的重要通道和桥梁随之关闭,而强势阶层中人通过权力和经济优势,会更加不公地占据高等教育优势。

只有改革受益群体独立人格的觉醒,社会各阶层才能达成基本共识,改革才能获得最大的社会支持,改革才能按照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稳妥推进。

解决这样的问题,一直是有责任的思想家和革命的、改革的政治家的首要任务,不同肤色的思想家、政治家几乎全都刻骨铭心地意识到教育群众、开启民智、认知真理的艰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因为有一个胃,我们才要吃饭;因为有一个胃,我们迈向科学和理性的脚步才那样艰难!

电影《勇敢的心》说的是苏格兰土著反抗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的历史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次战斗失利后,在打回去还是撤出来的问题上,领导者与众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终,看着汹涌躁动的人群,英雄不得不屈从于众人的主张:打过去,哪怕以卵击石!结果,战役以苏格兰土著军队全军覆没而告终。

正确的领导者面对错误的众人的无奈,一直在悲壮地演绎。井冈山时期的红四军因为极端民主主义而在毛泽东、朱德以及陈毅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分歧,在几次失败胜利的反复中,作为少数的毛的正确才终于在中共中央的尚方宝剑威慑下逐渐取得了优势。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所做《论党》的报告中谈到中共的群众观点,要求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员要从群众的认识水平着手,继而教育群众,提高觉悟。这是政治家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无奈的暂时妥协的策略。

因此,列宁关于“灌输”的理论一针见血,是他革命生涯中无数次失败后刻骨铭心的总结和无奈的手段。孙中山则干脆将“人民群众”呼为“群氓阿斗”,他所领导的革命起义活动大多依靠精英型社会组织。也许,在中山樵这个老江湖或职业革命家眼里,会党分子比较一般民众更能够认清形势,从而更容易达成革命共识。

然而,政治风云如此诡谲,作为弱势者的我们,许多时候只是无奈的被动对象。

任何社会成员均无法逃脱政治的束缚,弱势个体和群体参与政治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身的正当诉求进行。在一个个人私欲和集团利益喧哗躁动的时代,作为只想获得正当的公平权益的弱势者,我们没必要去听任何集团或义正词严或循循善诱的说教,哪怕天花乱坠,哪怕太平洋般高深。对于起哄,更要躲得远远地。我们只需用血和肉感觉,用灵魂深处做为一个人的正当要求去感觉;我们不需要远期目标,更不需要空头支票,只需根据眼前的正当利益要求,去决定自己的选择。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尘埃落定:康巴藏族的故事

作者:阿来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

发布者资料
疙疤秧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03-22 13:03 最后登录:2020-05-21 13: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回家的路

    一想起回家的路,我总是填满了感动和感激,回想起路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朵花...

  • 船上的家

    水边流动的风景,在旁观者看来是美丽和煽情的,对船员来说是凄楚和可怕的!他们总梦想...

  • 搬运工小冯师傅

    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北京,就应该理直气壮、充满自信自尊地把自己当成北京人,把北...

  • 念佛

    人生像一场艰难而又快乐的修行,生活是我们坚不可懈的信仰。念佛是生活的一种姿态,也...

  • 温馨点滴

    这种感动与幸福来自人性的善良,来自爱心,来自信任。爱心是生活的心脏,信任是生活的...

  • 第一次远行

    人生也像是一场远行。远行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孩子,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白发苍苍。远行...

热点内容